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征服世界當球長》第二十一章 動力和武力
  自謝宇軒穿越到大嶼山山谷已經兩個多月了,山谷基地各處正如火如荼地建設著,看著這場面謝宇軒知道接下來發電廠的建設要提上日程了。

  目前山谷基地的用電主要靠謝宇軒帶來的主樓內的核子發電機在提供,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土著民來到大嶼山,為了不暴露主樓的秘密,就更加需要用新的發電廠替代主樓的核子發電機。

  按照發電技術的發展軌跡,20世紀至21世紀的發電設備主要以水力發電、火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這四種,謝宇軒之前已經仔細考慮山谷基地的情況後果斷選擇了水力發電。

  水力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相對於火力發電,水力發電設備比較簡單,而且不需要燃料,畢竟大嶼山本地沒有燃料產地;相對於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水力發電能夠24小時不間斷地提供電能。

  山谷附近就有一條小河,常年水量充足,但落差不大,勢能不足,因此謝宇軒決定在小河上修一個10米高的水壩。

  雖然10米高的水壩在後世不算什麽,但在這個時空,修建一個10米高的水壩已經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程了。

  首先是水電站選址地的地形測量,測量工作由謝宇軒親自帶著杜薑和張家譯兩人進行。

  杜薑和張家譯兩人都是跟著謝宇軒從原時空一起穿越過來的生化人,期間兩人還參與了學校和兩座山體的推平工程建設,是謝宇軒手下工程經驗最豐富的兩人,但在接觸水電站的資料後也蒙了,歷史太久遠了。雖然有主控電腦提供的資料,但是謝宇軒也不懂水電站的建設,但畢竟基礎好,再加上畢竟是一款很舊的技術,學習起來還是容易多了。

  從測量工具的使用到測量地點的選擇,謝宇軒等人在主控電腦的遠程指導下一步步摸索,最終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了測量工作。

  謝宇軒雖然只是打算建一座初級的水電站,水電站也不過只是一個總裝機容量才200kw的小項目,因此設計過程並不複雜。不過設計簡單,建設就複雜了,兩個半內行的指揮都帶著一群土著半文盲,那個進度能讓人一個後世人羞愧死。

  在水電站磕磕碰碰地建設時,移民的招收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之後的2個月時間又招收了10000多流民。這次進度慢了許多,主要是因為剛到第一季水稻的收獲季節,移民的數量減少了許多。對於這個進度謝宇軒很不滿意,照此情況,未來幾個月估計招收不到多少移民了。

  =====我=====是=====分=====割=====線=====

  在水電站施工的過程中,兵工廠的建設也同時展開。

  目前根據地的新移民訓練使用的還是這個時代主流的遂發槍,雖然說不管是材料還是工藝,都非常精良,但相對此時空已經大范圍使用的火器來說,仍然是沒有領先多少時代的裝備。

  謝宇軒任命的兵工廠負責人是靳冬,由靳冬再在訓練營的掃盲教育之後再選拔工人。

  要建一家工廠,首先要解決動力的問題。目前謝宇軒選擇的動力是電力。雖然現在蒸汽機在這個時代剛剛開始大規模的運用過,但是根據動力的發展軌跡蒸汽機最終會被電動機取代。這是因為蒸汽機的局限太大,不管是動力傳輸還是可靠性方面都比不上電動機。

  最終謝宇軒選擇電力作為兵工廠的動力,之所以選擇電力是因為電力比較穩定,

使用方便。雖然謝宇軒選擇了電力,但謝宇軒也沒有打算放棄對蒸汽機的研究。雖然蒸汽機在後世使用范圍不大,但一些重要領域仍然離不蒸汽機,如大型輪船和火力發電廠使用的蒸汽輪機。  因為暫時不打算暴露無煙火藥的生產技術,謝宇軒在思量許久後,還是決定先生產後裝燧髮線膛槍。於是,在紅後的資料庫裡面查詢了數款後裝燧髮線膛槍的資料後,謝宇軒最終選擇了“弗格森-1776”後裝燧發步槍和“卡爾斯巴德”後裝遂發手槍的圖紙進行生產。

  “弗格森-1776”後裝燧發步槍是英國少校帕特裡克·弗格森在1776年發明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新式來複槍,他在一般後膛槍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了槍栓,射程達200碼,一分鍾能連續發射6-8發,但遺憾的是這種槍並沒有得到重視。

  “卡爾斯巴德”後裝遂發手槍是美國著名槍匠約翰·克裡斯托弗·彼得設計製造的燧發手槍,有很多獨到的設計。這支燧發手槍全長540mm,口徑14.5mm。該槍采用後膛裝填,以減少子彈與槍管之間的縫隙,防止火藥燃氣泄露,保持子彈穩定的飛行軌跡。

  掌握後世資料的謝宇軒當然會選擇這款步槍和手槍,是因為它們都是一款設計優秀的步槍和手槍,且經歷過戰爭的考驗,問題也比較少。況且這兩款後裝遂發槍謝宇軒也沒打算用多久,等到在此時空建立了初級的化工體系後,就會換裝無煙火藥後裝步槍。

  為了兵工廠的生產設備,謝宇軒向紅後下達了由主樓生產大量工業機床的命令,其主要包括車床、銑床、鑽床、鏜床等各型設備。這些機床在謝宇軒穿越過來的時代屬於之存在在歷史博物館的古董設備,但拿到這個時空就是穩穩的黑科技。

  在決定了槍械的選擇後,謝宇軒就開始考慮火炮的選擇。火炮在後世又被稱之為戰爭之神,是因為它能夠極大影響戰爭的勝敗。特別到了近現代,火炮的發展翻天覆地,威力大增,並成為了戰鬥力的核心。

  因為火炮種類繁多,功能也各不同,而前期的兵工廠又面臨生產能力不足的問題,因此謝宇軒先期隻計劃生產臼炮。

  臼炮是一種炮身短(口徑與炮管長度之比通常在1:12到1:13以下)的火炮,其射角大、彈道弧線高,因此多被用來轟擊距離較近、中間隔有山脈等障礙物、無法平射的目標。

  謝宇軒在紅後的資料庫中找到了兩種臼炮的圖紙,一種3磅炮,口徑為74mm,炮管長065米,射程365米;另一種6磅炮,口徑為90mm,炮管長165米,射程1372米。

  兩種火炮均計劃采用21世紀生產的合金鋼作為原材料。因為工藝和材料相比原版得到了提升,謝宇軒估計采用合金鋼後的火炮性能必然能夠進一步得到提升。

  火炮的車架謝宇軒進行了重新設計,采用了21世紀的材料,因此也更輕便、結實,同時組裝簡單,在難以行進的地段可以快速拆開搬運。車架先期委托主樓的機器人進行生產,等未來時機成熟後再放到此時空的兵工廠組裝或生產。

  火炮謝宇軒計劃采用鋼模鑄造的方式生產,鑄造在21世紀仍然是一種普遍使用的生產方式,且工藝和設備也相對比較簡單,拿到1842年教給工人就能很快學會。

  鋼製模具謝宇軒也計劃在主樓內提前生產,等到兵工廠有能力生產後再放到兵工廠內進行生產。如此省去了模具製造,生產過程更為簡潔。因此謝宇軒估計,工廠建成後應該很快就能生產出火炮,而且會比槍械早很多時間生產出來。

  火炮鑄造最重要的生產設備就屬熔爐了,謝宇軒計劃使用20世紀技術的4台15噸的中頻電爐。

  為了快速培訓工人,謝宇軒讓紅後製作了全套的教學視頻。雖然兵工廠的工人都是剛剛掃盲的移民,但是如果只是按照流水線的分工法,邊按照視頻教學邊親自動手,學習的進度將會加快許多。

  火槍和火炮都使用顆粒黑火藥作為發射藥,黑火藥的主要成分是硝石、硫磺和木炭。木炭這種原料李明就計劃直接在大清和南洋進行采購,而硝石、硫磺則在日本購買。硝石和硫磺在日本都屬於普通原料,購買很容易,因此也不需要費多以心思,謝宇軒預計每個月都能很容易地買到了150噸硝石和50噸硫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