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的時候韓非出於愛國之心,屢次上書韓國國王,建議變法,主張統治者應當以富國強兵為重要任務;但韓王並未采納。悲憤不甘之下韓非根據歷史上治國的經驗教訓和現實社會狀況,寫出了《五蠹》、《孤憤》、《內外儲說》、《說林》、《說難》等著作,傳到秦國備受嬴政推崇,當時李斯曾感歎過韓非之材,自詡不如韓非,大方向嬴政舉薦韓非之余,李斯內心裡自然也是妒忌不已,其後李斯極為認為的拜讀過韓非大作可謂受益匪淺,若真按傳到即恩師來論,韓非算得上李斯半個師傅,當初荀子未傳授給李斯的帝王之術,李斯從韓非這裡補全了。
正是因為李斯對韓非的著作都極為熟悉甚至說是通透,所以才能與韓非坐而論道。
雖然眼前韓非的著作都是老瓶裝新酒,李斯依舊從字裡行間看出許多不同尋常的地方。
道理還是那些道理,只不過內容更加系統凝練,像是韓非把之前寫得所有著作從新揉碎了梳理整合重新編輯了一般,看上去更加系統更加連貫。
不知不覺間,李斯便被書卷上的內容吸引,一口氣讀到最後,李斯倒吸一口涼氣。
有些驚詫的望著韓非,忍不住開口詢問韓非是否要著書立道!沒錯李斯在韓非的書中看到了一絲論語、道德經的影子,一旦此書成韓非絕對可以立地成聖,成為法家的法聖,不或許韓非可以開創一個新的流派。
韓非矜持的點點頭,內心的得意之情溢於言表,隨後快速在竹冊上寫下幾行字遞給李斯。
李斯接過書冊只見上面寫道:荀師當年寫書立道中道殂死,我想繼承老師遺志將老師未完的道路走完。
李斯大駭,原本大家都是一塊玩的小夥伴,韓非雖然優秀一點,那也只是大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現在韓非想要成聖,想要立道!性質就變得不一樣了,這就跟貧民窟裡面出了一個億萬富豪同個道理。
這讓李斯更加堅定了殺了韓非的決心,不僅要殺且要趕快動手,一旦韓非將著作完成,單憑這本書韓非便可成為七國君主的坐上賓客,在七國之間變成超然的存在,那時候沒有人君王願意冒著弑聖的危險去殺韓非,誰殺了韓非誰就會被天下人口誅筆伐,被法家一脈視為仇敵。
這部書便是後世的韓非子,五十五篇,約十余萬言,大部分為韓非自己的作品。當時,在中國思想界以儒家、墨家為代表,崇尚“法先王”和“複古”,韓非子的法家學說堅決反對複古,主張因時製宜。韓非子攻擊主張“仁愛”的儒家學說,主張法治,提出重賞、重罰、重農、重戰四個政策。韓非子提倡君權神授,自秦以後,中國歷代封建專製主義極權統治的建立,韓非子的學說是頗有影響的。
可以說韓非子的著作並未完成,如果韓非將此書完成的就會成為柏氏一族的人間規矩,也是荀子至死都在追求完善的東西,這種有違天道的規矩,神魔之氣自然不會讓其問世,韓非雖然是被李斯設計所殺,但他被下獄雲陽的導火索是因為他寫了《存韓》一篇,而導致韓非之死的根本原因乃神魔之氣,李斯不過是被天道大勢所驅使的一個傀儡罷了,向他這種被欲望所遮蔽雙眼的人,神魔之氣有無數種辦法驅使他為己用,命運就像一根根線一頭連著我們,一頭連著神魔之氣,這些線錯綜複雜的交織,每個人,每一次的交集都是一次命運的交互,神魔之氣做得無非是輕輕勾動李斯與韓非的命運之線,讓李斯對韓非的嫉妒更上層樓……
秦王嬴政看到韓非的文章和他的治國理念,
羨慕的說:“嗟呼!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哎呀!我要見到這個人並和他交往,就是死也不算遺憾了)顯然和政治實踐產生巨大的共鳴,就有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傾慕之心,李斯很清楚嬴政對韓非的重視,這個無情的帝王對韓非有一種近似粉絲一般的狂熱,也就說讓秦皇嬴政看到韓非的著作,比其他君主看到的後果更加嚴重到時候只要韓非不造反,秦皇嬴政絕對舍不得殺韓非, 甚至還會對韓非加以重用,一想到原本屬於自己的權力被韓非佔有,李斯莫名其妙的心痛,那是一種無法言語的痛,讓他說不出話來。拿著韓非還未成型的巨作韓非子,李斯呆坐了半晌,隨後丟下書,心事重重的走了……不過在韓非眼裡李斯更像是失魂落魄的走了,雙目無神,猶如行屍走肉般離開自己房舍,在韓非看來這是莫大的勝利,李斯這是看到自己著作之後備受打擊了~韓非沾沾自喜,桌子自己未完的拙作是如此惹眼,看的韓非心頭一熱,頓時思如泉湧,立刻盤膝坐下奮筆疾書,這一夜對韓非來說注定是成果斐然的一夜。
一連幾日韓非都沉浸在創作的快樂之中,可就在這時,韓非收到了一個猶如晴天霹靂的消息。
秦國在李斯建議下再次圖謀攻韓之事!初收到這個消息,韓非心中一股無名怒火直往腦門上竄,他忽然有種被欺騙愚弄的感覺。
在官場上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朝堂上的兩個政敵,私下裡也是老死不相往來,誰若先登門拜訪,便意味主動認輸。當然這個規定只是君子協議,並沒有什麽法律約束,前幾日李斯登門拜訪的舉動,李斯自然而然的理解為這是李斯低頭認輸的舉動……韓非性情耿直,卻不是傻,同樣精通帝王之術,他又怎麽會不知道官場上人心有多髒,正是他認為李斯前來登門認輸,所以才會將自己的著作拿給李斯觀看,若不然他也不會將自己嘔心瀝血的著作拿給李斯品鑒,誰會傻乎乎的把自己密作拿給政敵看,這不是等於送把柄給對方,嫌自己名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