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像韓非這般罵他昏君的絕無僅有,之前嫪毐罵過他殘暴不仁,冷血無情,或許有人說他做人過於殘暴,卻從未有人質疑過他身為君王的能力。
他登基十年時(這一年韓國是韓王安二年),李斯建議先攻下韓國,此時的韓國只剩下了潁川和南陽兩地。韓王聽到這個消息後與韓非暗中商議。商議了些什麽內容旁人無從所知,但後面韓非立刻上奏滅趙存韓,出於對韓非的新任,他放棄了李斯的這一建議,轉而攻打趙國去。直到3年後的今時今日,韓非上書存韓,居心叵測被李斯拆穿,他才再次對韓行動。
十年,……大索,逐客,李斯上書說,乃止逐客令。李斯因上奏請先取韓,以恐他國,於是使斯下韓。韓王患之。與韓非謀弱秦。十四年,……韓非使秦,秦用李斯謀,留非……在十一年至十四年,秦國的軍事行動,都是針對趙國的。十一年,王翦、桓齮、楊端和攻鄴,取九城。王翦攻閼與、橑楊,皆並為一軍。十三年,桓齮攻趙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王之河南。正月,彗星見東方。十月,桓齮攻趙。十四年,攻趙軍於平陽,取宜安,破之,殺其將軍。桓齮定平陽、武城。
一來是韓非當時上書說的有幾分道理,說服了秦國朝堂大部分,二來就是嬴政從個人感情上更願意相信韓非。這才促成了秦國攻趙的局面,但回過頭來看看韓非存韓奏文裡寫得什麽,夫韓,小國也,而以應天下四擊,主辱臣苦,上下相與同憂久矣。修守備,戒強敵,有蓄積,築城池以守固。今伐韓,未可一年而滅,拔一城而退,則權輕於天下,天下摧我兵矣。韓叛,則魏應之,趙據齊以為原,如此,則以韓、魏資趙假齊以固其從,而以與爭強,趙之福而秦之禍也。夫進而擊趙不能取,退而攻韓弗能拔,則陷銳之卒勤於野戰,負任之旅罷於內攻,則合群苦弱以敵而共二萬乘,非所以亡韓之心也。均如貴臣之計,則秦必為天下兵質矣。陛下雖以金石相弊,則兼天下之日未也。今賤臣之愚計:使人使荊,重幣用事之臣,明趙之所以欺秦者;與魏質以安其心,從韓而伐趙,趙雖與齊為一,不足患也。
就這道存韓論鬧到秦國滿城風雨,韓非說的天花亂墜,有那麽一瞬間嬴政自己包括秦國大部分朝臣都已經相信了韓非的存韓論,畢竟從當時的戰況來看,秦國攻趙同樣佔據優勢,而韓國只剩下兩郡彈丸之地,隨手都可以將韓國攻佔。
可誰又能想到,隨著李斯一次訪韓都變了,一切都是韓非的一廂情願,韓國沒有如韓非所描述的那樣成為秦國大後方的打算,反而暗中串聯趙國意圖抗衡秦國,若不是李斯拆穿韓國的狼子野心後果不堪設想,而韓國的背刺著實讓秦國上下驚出一身冷汗,嬴政收到消息後,便命人在趙國各個交通要道守候,半路截殺了韓國前往趙國送信的使者,書信上清楚的寫著韓國欲結盟趙國一同進攻秦國的打算。
就在秦國上下緊張防備趙國等諸侯國聯合進攻的時候,奇怪的事情出現了,韓國送信使者被劫殺後,韓國聯盟趙國一事便沒了下文,而趙國聯合其它諸侯國準備攻秦一事,也沒了下文,這讓秦國朝臣皆摸不著頭腦。
嬴政等人卻不知道韓趙聯盟背後一直都由韓非促成,而趙國聯合其它諸侯國的計劃也是韓非策劃居中調度的,嬴政將韓非下獄,陰差陽錯的打斷了趙國聯盟之間的重要聯系紐帶,韓國的使者沒有抵達趙國,讓趙國那邊以為韓國反悔了,而韓非下獄,趙國的回信沒能到韓非手裡,
自然也就沒人將趙國的意思轉達給韓國,收不到韓非消息,韓國一直不敢輕舉妄動。由於之前李斯拆穿韓非存韓陰謀,弄得秦國人心惶惶,故而秦國前段時間進行了全國性的封鎖戒嚴,以防別國探子搜集秦國情報,避免給秦國造成不利影響。
秦國這次又歪打正著恰巧封鎖了韓非下獄的消息,趙國與韓國都不知曉韓非已經下獄,此乃謀國的大事兒, 沒有準確消息韓趙兩國皆不敢輕舉妄動,如此一來針對秦國的聯合殺局,便不攻自破。
正是因為秦國局勢得到緩解,嬴政才會痛快的答應柏氏一族帝師釋放韓非的請求,若不然韓非就是秦國與六國聯軍開戰的祭旗首選,從存韓攻趙,再到答應柏氏一族帝師請求,鬼知道嬴政經歷了怎麽樣的心理歷程,他對韓非絕對算到上仁至義盡,嬴政就想不明白,他對韓非如此包容,為何韓非這般不知好歹,即是下獄也要對他百般詆毀,難道他就這麽不招韓非待見,他對韓非滿滿的都是愛,韓非對他滿滿都是害,雖然心中氣得牙根發癢,嬴政此時依舊沒想著要殺韓非以泄私憤,一個合格的帝王當以利益為重,嬴政無疑是個合格的帝王,權衡利弊,嬴政決定不殺韓非,按照之前約定的那般將韓非交予柏氏一族帝師教導,韓非不是詆毀他是昏君麽,那就讓韓非親眼看著他是如何統一六國的,到那時候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韓非又該如何自處,沒有什麽現實更打臉的反擊,想到此處嬴政不禁有些期待看到那時韓非的表情。
而他身旁的李斯,則像是看了一場懸疑靈異電影般摸不著頭腦,嬴政臉上的表情先是憤怒的扭曲然後變成陰沉的可怕宛如一座即將爆發的火山,之後又露出幾分釋然,最後臉上變成了揶揄的笑意,李斯不知道剛才那短短的幾秒鍾時間裡嬴政經歷了什麽,但從嬴政的神情變幻上,李斯突然有種不好的預感。
果不其然緊接著他就聽到了一個足以讓他整個世界崩塌,甚至去懷疑嬴政瘋了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