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宋帝王》第98章 孝子(二)
  寧華殿的張才人,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她甚至連曹皇后也沒有見,就帶著人拂袖而走。

  張惟吉來報告這個事情的時候,曹皇后氣的都快炸掉了。

  只有趙昕,內心毫無波瀾。

  因為,他知道,那位寧華殿的女主人素來如此,一向如此。

  恃寵而驕,無所顧忌。

  只是,這一次,她恐怕搞錯了一個事情——無論是趙禎,還是朝野大臣,都已經不可能再讓她留在這個皇城之中了!

  特別是台諫官們!

  在這種事情上面,台諫官們就是瘋狗!

  而且是磕了藥的那種!

  所以,其實那位寧華殿的命運在趙禎倒下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汴京城外的崇真資善禪院,就是她余生的歸宿。

  想到這裡,趙昕的心中,就有一個念頭浮現:“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唐代的則天女皇,本朝的章獻明肅太后,可都是從尼姑庵裡殺回來的巾幗豪傑!

  雖然說,寧華殿怎麽看都不像有則天女皇、劉太后的心智、手腕。

  但萬一呢?

  一念及此,趙昕內心便已殺意湧現。

  不過,他隱藏的極好。

  表面上他依然是那個在父親身邊,焦急、憂心的孝子。

  不止接過了宮人的毛巾,親自給趙禎擦拭額頭、嘴角,更上演了親嘗湯藥等種種故事。

  看的上下宮人、內臣,都是驚歎不已,為大宋皇嗣的仁孝折服。

  便連趙禎,偶爾醒來時,看到愛子在側,也是感動不已,內心生出深深的愧疚之感。

  根本無人知曉,這位大宋孝子,看上去粉雕玉琢,乖巧可愛,人畜無害的皇嗣,心中一直在思考著,如何將他父親的寵妃置於死地!

  只是,趙昕終究還是太小。

  哪怕他本人有著足夠的意志,想要更多的表現一些。

  但生理上,他沒有這個能力。

  於是,很快,他就累壞,在自己父親身邊,沉沉睡去。

  而在趙昕睡去之時,風暴,已然在汴京城中成型。

  趙禎病倒的事情,立刻就通過各種小報,傳的人盡皆知。

  某些神通廣大的小報,甚至還繪聲繪色的描述了趙禎倒在寧華殿的情形。

  於是,輿論立刻沸騰!

  國子監的太學生們,更是群情激憤,剛剛好不容易因為彈劾趙允讓而風評有所好轉的國子監直講林瑀立刻成為眾矢之的!

  他不得不立刻閉門謝客。

  即使如此,他的家宅,也被數不清的臭雞蛋、爛菜葉所包圍。

  林瑀都是這個下場,始作俑者、罪魁禍首的張才人的親戚們,自然也難以幸免。

  其伯父開封府推官張堯佐更是遭到了群起圍攻,連正常的辦公都無法進行,隻好躲到開封府府衙的後院之中。

  他是個聰明人,一看這個情況,就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到頭了。

  於是立刻寫起了致仕書。

  但其他張家人就沒有這麽聰明了。

  他們雖然也都躲了起來,但沒有人想放棄這到手的名利。

  他們還期待著奇跡,指望著宮中的官家康復後,像過去一樣庇護和包容他們。

  這些人如此不識趣,自然是要挨打的!

  第二天,右諫議大夫知諫院張方平、知製誥知諫院賈昌期、右正言知諫院判流內銓富弼等聯名彈劾張穎、曹簡、張次等十余名張氏外戚官員。

  至於罪名還不好找?

  大宋外戚們的罪名,

根本不需要編造,完全都是現成的。  旋即,首相呂夷簡接受了這些彈章,並將之送入延和殿。

  於是,當趙禎再次醒來時,張惟吉就將這些彈章,念給他聽。

  趙禎聽完,歎了口氣,道:“朕知道了……”

  他想了想,猶豫了一會,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既然群臣激憤如此,而張氏外戚,也確有過錯……”

  “著除其差遣,落其官職,安置於西京!”

  “諾!”張惟吉聽著,深深躬身。

  安置,是大宋王朝對官員、貴族的懲罰手段之一,是軟禁與監視居住的同義詞。

  一般而言,這樣的懲罰,在大宋已經是對官員貴族的極刑了!

  特別是趙禎,他很少對官員使用這種措施。

  如今,卻對張家用上了,這已經說明這位官家的態度了!

  只是……

  張惟吉知道,這位官家其實是在棄卒保車,想用張家人安置,來換取朝臣們放過那位寧華殿。

  但……

  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寧華殿已是天怒人怨,不止朝臣們,宮中皇后、皇嗣,也都表達了不滿。

  更何況,官家的這個命令,其實不下比下了要好。

  張家一安置,台諫官們就會像聽到了進攻號角聲的戰士一樣,不破樓蘭終不還!

  但他是內臣,在這種事情上面,不敢說話,只能是低頭領命。

  “皇后與皇子呢?”趙禎卻是掃視了一眼整個大殿問道。

  “官家……”張惟吉輕聲答道:“昨夜,國公侍奉您整整一夜未睡……”

  “臣是親眼看著國公,為您擦拭額角,親嘗湯藥,不舍晝夜的……”

  “只是奈何,國公終究太過年幼,未及黎明,便已支撐不住,如今由皇后陪著,睡在偏殿呢!”

  趙禎於是回憶起了昨夜自己半夢半醒間看到的愛子的神色,嘴角溢出一絲欣慰的笑容:“二郎至孝,朕亦是親眼所見,雖漢文恐遠不如也!”

  親嘗湯藥這種事情,是漢文帝侍奉其母帶起來的風氣。

  自那以後,舉凡孝子,侍奉雙親,沒有親嘗湯藥,便算不得孝子。

  但,自己的兒子,才兩歲而已!

  兩歲的稚童,就能做到和二十歲的人一樣的事情,這真的讓趙禎感動不已,欣慰非常,又有些自豪。

  於是,趙禎問道:“翰林學士,可曾將封王詔書擬好?”

  張惟吉答道:“今日一早,曾學士已將草詔,送抵兩府宰臣……”

  “那就好!”趙禎聽著,放下心來,吩咐道:“張卿替朕去知會兩府……”

  “待皇嗣封王就位,既以唐王,單日聽政事於垂拱殿……”

  “兩府大臣,務當盡責匡弼!”

  大宋王朝,目前實行的是單日聽政制度。

  也就是每逢單日,升座垂拱殿,聽兩府大臣分班奏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