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興漢從一杯毒酒開始》第218章 國事為重,緩緩歸矣。
  司隸校尉劉備似乎有一種特殊的魔力,凡事與其共事過的朝中大臣,無論是司徒王允、太尉趙謙、司空黃琬這些管居高位的三公,還是清明門處的一名普通軍士,凡是與劉備有過接觸的人,都對其讚揚有加,挑不出任何毛病。
  這得益於劉備平日謙和親善的態度,公正廉明的風格,以及事必躬親舉動。
  在這洛陽城中,劉備可謂是如魚得水。
  他在朝堂上的話語權越來越大,隱隱已經有了超越王允等人的架勢。
  甚至已經有人傳言,劉備很快便會位居三公之列,成為劉協最得力的左膀右臂。
  當然,這並不是王允故意放出的傳言,以打擊劉備。劉備相對於劉辯來說,並沒有那麽大的威脅。
  並且,王允自從在長安遭遇家中變故之後,觀念以及行事已經有了一定的改變,並不像以往一般居功自傲,朝中也不再是一言堂。
  連王允自己也都覺得劉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人物,將來前途不可限量,或許真的可以位居三公之位。
  這日,朝廷荊州牧劉表上書,言袁術私自佔據南陽,又私自用兵,擅自對荊州各地進行攻伐,希望朝廷派人對袁術加以鉗製。
  劉協命眾臣在朝中討論此事,趙謙言道:“陛下,弘農王、馬太傅一行人有去荊州的計劃,不如交給弘農王等人,待弘農王至,荊州之事定有結果。”
  王允則言道:“陛下,恐弘農王至荊州已是數月之後,荊州之亂宜速不宜緩。荊州之事,不可聽一家之言,袁公路佔南陽不正,故與劉景升有隙,不如另差人前往,與袁公路以名,與劉景升以優厚。
  如今劉景升上表,已是有了令陛下調停之意。荊州之事日久,恐生變故,待弘農王至時,定是另一番危機。若弘農王遇險,則是國之大失。
  望陛下斟酌。”
  言罷,王允便退了回去。
  劉協聞言正要問王允有何人選,卻見王允退了回去,似乎不打算舉薦人選。這種場面以前似乎並不多見,但王允的眼神所向還是給了劉協一個人選。
  隨後,劉協掃視了一眼眾臣,頓了一下,對眾臣言道:“王司徒之言甚善,不知諸位可有合適人選?”
  黃琬起身上前言道:“陛下,臣以為侍中劉叔玉可擔此任。”
  劉叔玉便是劉焉次子劉范,如今在朝中擔任侍中。劉焉與劉表均出於魯恭王劉余一脈,也算是遠親,劉范有著這一層關系在,在說和荊州之事便佔有一定的優勢。
  更何況,早先在長安時,劉范、劉誕兄弟與韓靖一同放弘農軍入城,才使得劉辯有能力保住宮門不失,才有了後面的諸多可能。
  可見劉范也是一個頗有擔當,頗為勇敢之人。
  黃琬不愧是朝中老臣,對於這些還是了解的非常清楚的,推薦的人選也是恰到好處。
  只是,劉協卻更傾向於另外一個人選。
  劉范的確是一個合適的人選,而黃琬卻忽視了另外一件事,早先劉表曾經上書言益州牧劉焉之過,劉范又身為劉焉之子,如此一來,這個人選怕是有些不合適。
  只是知道這件事的只有弘農王劉辯、太傅馬日磾、太尉趙謙、司徒王允、司空黃琬幾人,如今劉辯、馬日磾持節鎮撫州郡不在朝中,趙謙力主讓劉辯解決此事,王允雖然目光所至之人乃是劉協所想,卻沒有明著表達出來,黃琬又舉薦的是劉范。
  如此一圈下來,已經沒有其他人再說話了,而其他官吏則還因為劉范與劉表算是遠親而點頭稱讚呢。
  劉協不禁有一些頭大。
  若真是差劉范前往,他還真的有一點不放心。
  正在劉協左右為難之時,還是王允看了看左右,再次站了出來,對劉協言道:“陛下,臣以為劉叔玉一人略顯單薄,不如效弘農王、馬太傅、趙太仆一般,多差幾人前往,也顯得朝中對此頗為重視。
  臣再舉薦司隸校尉劉玄德。”
  言罷,王允轉頭看向劉備,向後者點了點頭,便又退了回去。
  劉協看了看王允,又看了看其他官員,心道:“還是王司徒知寡人。”
  “寡人以為,王司徒所言甚善。不知眾卿可還有其他人選?”劉協並未著急詢問劉備的意願,而是向眾臣問道。
  劉協這一個口子一開,百官便開始各自舉薦人選,於是又有幾個人選產生,但皆沒有劉備、劉范兩為劉姓宗親更加合適。
  於是,劉協選擇了河南尹朱儁舉薦的侍郎楊勳作為第三個赴荊州調停的人選。
  這楊勳也是曾經與王允、黃琬等人一起密謀除去董卓的人之一,也算是一個功臣。
  劉協在選擇朱儁人選表達對於朱儁的重視之外,也是給楊勳一個機會,若調停成功,也算是大功一件,自然會有所賞賜。
  劉協年紀雖小,卻也懂得籠絡人心,如今王允、朱儁等人都已經老了,早晚要有一些新的可值得信任的人接棒,劉協也在觀察,也在選擇。
  劉備、楊勳這些人都算是不錯的選擇。
  於是,劉協在殿上便訂了司隸校尉劉備、侍中劉范、侍郎楊勳三人作為到荊州調停的使臣。
  三人沒有太作耽擱,不日便出發,趕赴荊州。
  “如此說來,寡人不必再赴荊州矣。”劉辯聽完馬禮關於劉備等人赴荊州的言語之後,面露喜色,感慨道。
  如今眾人已離開洛陽數月,而唐姬早有孕在身,劉辯一直擔心會錯過孩子出生之時,如此一來,倒也少了由並州再赴荊州的一番周折。
  “王上,此事臣也是聽說,一切還要以朝廷文書為準。”馬禮雖然對此事信誓旦旦,但還是提醒劉辯要以朝廷之言為準。
  劉辯自然知曉,擔心中仍然感到欣喜。既然劉備等人已經趕赴荊州,那麽朝中必定會差人告知他不用再去荊州。
  此事已經八九不離十。
  於是,劉辯喚來韓康,差其到河間國面見劉陔,言劉辯荊州之行以取消,劉辯為履再見劉陔之言,待離開魏郡時將再次經過河間國,與劉陔一醉方休。
  韓康聞言,持著劉辯信物,領命而去。
  另一邊,劉辯又與馬禮閑談了一番,卻是韓馥府上差人來請,原來已經到了晚膳時間。
  臨行前,劉辯打開唐姬令馬禮帶來的一封信,上面只寫了一句話,卻令劉辯留下了眼淚。
  “國事為重,緩緩歸矣。”
  (PS:感謝諸君一直的陪伴,感謝諸君的推薦票,感謝暈之雲幫納蘭完成了月票零的突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