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這可去不得,使者可還在?”華歆看到詔書,便一直惶惶不安,連忙追問使者是否還在。
若使者未走,一定要想辦法打發走。
“知道王上身負重傷,方才已經走了。”劉辯身後的董橫回道。
隨後,董橫又與眾人將小黃門到王府的經過講了一番,又將隨行護衛是李肅麾下一並講了。董橫早先與劉辯護送劉協西遷,曾經見過那人跟在李肅身後,自然記得。
荀攸聞言,歎了一口氣,言道“這次召王上入長安,定是董賊意識到王上對其的威脅,所采取的行動。王上與陛下親近,其便利用這一點。
此次使者出長安時,定然不知王上身受重傷,恐怕這一次使者回長安,董賊還會再派使者前來。
下一次,恐怕不會這般容易。
臣等不願王上赴長安險地。
然,若王上不去,必然要背一個違抗聖命之罪。”
眾人搖了搖頭,皆為此感到頭大。
皇甫嵩捋了捋胡須,言道“不如繼續以王上傷重為由,推辭不去。王上若去,一定要帶上兵馬。最好還是不去。”
張遼聞言,當即表示願率軍隨劉辯前往。
劉辯則歎了一口氣,陷入了沉思,他此時心中有些糾結,去長安,一定有千重萬重危險,若不去長安,也可等著王允暗中除去董卓。
只是如今貂蟬不在王允身邊,不知王允是否還能令董卓、呂布兩人生出嫌隙。
若王允不能將董卓除去,這朝中也沒有什麽力量有這個機會了。
他與董卓也難分勝負。
他沉思間,不知道皇甫嵩、荀攸、華歆、張遼又說了些什麽,總之似乎沒有一個統一的結果。
華歆、皇甫嵩兩人認為劉辯早先護送劉協西遷已是一件危險萬分之事,西涼軍虎狼之心,早已暴露無疑,劉辯萬不可再赴長安。
這一次,正好劉辯可以身負重傷為由,能多拖一些時日,便多拖一些時日。
而荀攸卻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引兵入長安,聯絡朝中大臣,誅殺董卓。
此時天下之亂,亂於董卓弄權,帝勢衰微,朝官無能為力,外官人心各異。
若能除了董卓,這漢室還有救。
劉辯還是非常認可荀攸之言的,在這個時候,除了朝中的百官,也只有他有這個心,也有這個能力能坐著一件事了。
若他不去救劉協,誰去救?
然而此時還不是機會,這個時候去,不止董卓,還有王允,都會對他不利。
眾人商議了一番,並未商議出一個結果,還是劉辯決定暫時先以“有傷”為由,將長安之行緩一緩。
於是眾人各自散去,劉辯複又躺回床上歇息。
唐姬一個人躡手躡腳地走到榻邊,坐了上去,靠在他的懷裡,默不作聲。
“都聽到啦?”劉辯環住懷中美人的腰肢,輕生問道。
“嗯。”唐姬只是輕輕地回了一聲,便將頭埋得更深了一些。
“你怎麽看?”劉辯見唐姬如此,知道她此時心中一定憋著一些話想說,只是有些顧忌,沒有說出來。
劉辯這一問,懷中美人不但沒有言語,反而小聲啜泣了起來,將他的衣衫打濕。
他將唐姬抱得更緊,懷中美人哭的卻是更激烈。
他就這樣抱了唐姬許久,同時在她耳邊輕聲安慰。
不一會兒,唐姬停止了啜泣,劉辯原本想聽一下她的心裡話,結果去發現懷中美人竟然躺在他懷中睡著了,勻稱的呼吸中偶爾還夾雜著一兩聲抽泣。
他將唐姬裹緊被窩,就這樣看著她睡著的模樣,眼神中滿是憐愛。
“估計她是擔心我吧。”劉辯心道。
爾後,不知何時,劉辯竟也大腦昏沉,睡了過去。
待他醒來時,瞧見一雙美目正在盯著他,而美目的主人見他醒來,臉頰一紅,複又將頭埋在他的懷裡,羞澀可人。
“來,講一講,是誰讓我的愛妃哭泣?寡人替愛妃收拾他。”劉辯附在唐姬的耳邊,輕輕地言道。
唐姬耳朵一癢,將頭轉向他,粉拳輕輕錘了一下他的胸口,面帶嬌羞地言道“我已經收拾了,不用王上費心。”
劉辯瞧著唐姬這番可愛模樣,在後者額頭上狠狠地親了一口,將後者抱在懷裡。
安逸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又過了幾日,長安來的第二波使者趕到了弘農城,蘇定帶著使者來到王府。
這一次,除了一名傳詔書的小黃門,還有一駕馬頗為豪華車,還有兩百名禁軍衛士。
這些都是董卓心腹。
董卓給眾人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將弘農王請到長安,否則眾人性命不保。
“世人言弘農王仁德,本相要看一看他是否真的仁德?還是徒有其名?”董卓原話如是。
小黃門來到王府,將詔書交與臥在榻上的劉辯,將臨行時董卓交代的話一一稟報,又遞上了一封董卓的親筆信。
詔書內容與上一次幾乎無異,只是多了一些“寡人聞兄長受重傷,特差車駕,送兄長入京,宮中有名醫,可在宮中靜養”雲雲。
劉辯知道劉協下詔時心中的痛楚與糾結,體諒這個皇帝弟弟的不容易。
而董卓的親筆信寫的便有意思了,上面只有兩句話,言道“王上可安心進京養傷,本相定不會為難王上。”
董卓居然稱劉辯為“王上”?
董卓居然對劉辯如此客氣?
董卓究竟有何居心?
董卓這一封信, 令劉辯有些琢磨不透。他才追趕了董卓一路,差一點將董卓殺死,他才將董卓布置在弘農郡、河南尹的西涼軍全數拔除,令董卓傷了一些元氣。
董卓如此客氣,一定有目的。
“董賊因令我放下戒心,一入長安,便殺了我?即使他不親自動手,也一定有其他安排。”劉辯思考了一番,覺得董卓的目的,還是要他的命。
劉辯並未立即答覆使者,而是以“傷重,暫不宜行動”將使者留在城中,暫時拖延。
然而又過了兩日,第三份詔書由長安而來。
一日後,第四份詔書、第五份詔書接踵而來。
四輛車馬車,一駕比一駕豪華,最後還有朝中太傅馬日磾、左中郎將蔡邕帶著禮品親自來請劉辯。
這一次,劉辯似乎沒有辦法拖延。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