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田園大唐》第312章 且聽說書1回合
第三百一十二章 且聽說書一回合

 互攻殲,拚計有何難,朝夕間。定連環,心把世人憐,民為天。

 暗流洶湧的夜第一縷陽光映紅朝霞時走過。

 馮常功和張小寶的計策同時使了出來。

 蔡縣的衙門中所有衙役出動,一張張告示或近或遠貼到縣中相對醒目的位置上。

 今天準備早點到種了五畝大豆地中看看的王豆豉一手拎個木桶一邊肩上扛個鋤草用的禾鋤就出發了,走上一裡來路,要轉個彎時,突見大道的一處圍有不少人,好奇之下,也湊了過去。

 左擠右鑽的終於是看到了裡面的情況,此地立有一牌子,上面今天貼了張黃紙,紙上有字,一個挨一個寫的,看上去很漂亮,至於寫的是什麽,不知道。

 “什麽事兒?”王豆豉自己不懂,問旁人。

 “那不是寫了麽?本縣馬上要成上縣,衙門中找來一道士,給算過,近三月內不可輕易動土,以免惹到土地爺,汝水河中渡船減半,以免惹了水龍王,還說近不易出行、移徙,尤其是不可往西南方去。”

 王豆豉剛才問的人還沒出聲,另一邊就有人給他講起來,其實這人也不認識字,剛才聽別人說的,站這裡就是等旁人問。

 王豆豉犯起愁來“那我家的地就西南方,想去侍弄下也不行?種的豆子有幾天沒去看,得澆澆水。”

 “那就偷著去,別讓土地爺知道了。”剛回答他的人給他出主意。

 王豆豉深以為然,道過聲謝,趁他人不注意,防輕腳步向自家大豆地走去,邊走邊嘮叨我隻澆水鋤草不翻地,土地爺別動怒。

 有行政權力做起事情就是方便,隻用了一天的時間,整個蔡縣中的人就全知道了這個事情,出門的登時就少了,想要搬家的也停下來,準備抽空開荒的人也不敢動了,河中原來依靠擺渡過日子的船隻少一半,輪換著來。

 與兩岸來往的行人需要等待長的時間才能過去,運貨的商人也無奈地守河邊,就連縣中的各個商鋪的買賣也受到影響。

 縣中的鄉紳暗自抱怨時不忘了去求符紙貼於各處,以避災禍。

 見計策管用,馮常功大方地給了家中下人添一道能見到零星肉絲的葷菜,並後面院落中擺開酒與主簿、縣尉邀飲。

 喝到熏熏時,對二人問道:“本官此計如何?”

 “高,實是高,都說張小寶與王鵑智計過人,今日方知,比起大人來他們還差得遠。”主簿也是兩眼迷離,還不忘了捧一捧縣令大人。

 縣尉也不甘人後,托起酒樽“大人妙計一出,世間誰敢不服。”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馮常功被誇高興了,陪縣尉飲一樽,眯起眼睛自得地又說道:“你二人還要多學才是,本官此計可不是尋常之計,乃是連環計,過上兩日,再讓你等瞧瞧厲害。”

 “連環,竟然是連環計,下官真沒看出,佩服,佩服。”主簿幫縣令大人滿酒時一臉仰慕之色。

 “該死的馮常功,為了對付咱們,竟然敢出擾民之計,他死定了,鬥爭就鬥爭,非用損害百姓利益的方法來攻擊對手,這叫什麽官,就算你不弄死他,我也要動手。”

 王鵑和張小寶坐酒樓二樓靠窗戶的位置上對飲,一人一大碗葡萄酒慢慢飲著的時候聽到蔡縣中告示的內容,氣呼呼說道,也不乎一旁的桌子上是否有人聽。

 “照這麽說怨咱們?咱們若是不過來,他也不會使出此計,恩,還是連環計,怪不得縣中有汝水可入淮入江,當地百姓的日子也沒有過的好,本事全用這方面了,收拾,必須得收拾,但不殺他,把他的官給罷了,讓他也當尋常人。”

 張小寶說著喝一大口酒,返上來一個酒嗝,推開窗戶,感受著陽光帶來的溫暖,愜意張開嘴,示意王鵑給他喂個豆子。

 王鵑非常給面子,用匙子舀了半下,倒進張小寶口中“懶的等人伺候,說說,怎麽就成連環了。”

 “鹹了,不好吃,等回家我給你用梅菜來做,說起這個,張九齡應該感謝咱們,要不是讓他那邊山上和野地尋找,還沒有梅菜可吃呢,連環計麽,下一步當然就是真找個道士過來,然後加大力宣傳,西南有禍。

 要是我的話,用裡前面一計,後一計就這樣乾,阻止從蔡縣路過要往褒信縣的遊人,我估計他能想到此點,不會太笨,接著就是後一計,放出流言,咱們褒信縣周圍的縣中傳播,把褒信縣孤立起來,很毒的一招。”

 張小寶強把鹹豆子咽下去,又喝口酒,覺得舒服了對王鵑解釋。

 “毒,真毒,可再毒也比不上你,這也叫計?把百姓都給坑了,讓他見識下,咱們的手段,你還說張九齡,來之前,張爺爺就找我說過,別把梅菜的做法隻留家中,傳一傳,種梅菜的地方竟然隻當鹹菜就飯吃,出海人倒是用梅菜包飯團子打漁吃了,還問我攢那麽多的梅菜幹什麽。”

 “還能幹什麽,梅菜經典的當然是做扣肉,但那邊張九齡又不組織養豬,留那裡也沒用,大部分都運到舒州去,讓咱們的同安郡王等今年的豬下來時宣揚。

 一個是百姓可以多嘗嘗,另一個能夠給當地各個酒樓提供多的菜品,舒州本就是上州,經濟基礎好,再加上有咱們那個一半先進的橋,對,就是一半,誰家的跨講大橋上面鋪木板,有了這樣的環境,就可以有多的收入。

 李珣他自己花的很少,願意拿出來給百姓做事情,就讓他賺吧,我們只要一成紅利,多好,好人,我發現我近越來越善良了,跟聖人似的,這次蔡縣要做的事情又拉李珣一把。”

 張小寶心中早有打算,等舒州那裡做的時候,就讓水雲間跟著齊動,讓人接受梅菜,給嶺南道的人多一條改善生活的路。

 換成別人聽到張小寶的話可能會被感動,王鵑把嘴貼酒碗邊“騙人吧,誰信,一成是一成,但是,是*結算,你還賣他們梅菜呢,竟然那邊與當地人簽了二十年的收購、加工合同。

 還有,一旦梅菜京城及周遍流行起來,咱們家的內河運輸隊又有事情做了,我面前不要總給自己臉上貼金子,還幫李珣拉買賣?如果不是聽你說了計劃,我真的不知道你把心思放那麽遠的時候。”

 “還不是為了給你報仇,誰讓他敢把你的好心當成驢肝肺的,我不過是推波助瀾一下,加快下進程。”

 張小寶的回答讓王鵑非常滿意,給張小寶夾了一筷子魚鰓旁邊的肉,喂進嘴裡,說道:“如果所有的男人都像你這樣就好了。”

 “那就麻煩了,還不得被女人欺負死?當然,如果所有的女人都像你這樣有本事也行,那還合理,不然必須要看誰能獲得的生存資源多來決定。”

 “要怨就怨你們男人,女人地位的提高是因為有能耐的男人為了炫耀而引誘,不吃了,打包,回去你燴燴,再調調味兒,扔了怪可惜的。”

 王鵑今天對別的多很滿意,尤其是滿意張小寶為自己出頭算計人,但就是對酒樓的菜不滿意。

 旁邊一桌子上的人聽到小娘子說打包,馬上就把隨身攜帶的食盒拿過來,裡面有乾淨的空盤子,把幾樣菜折過來裝好。

 他們都養成習慣了,只要小娘子和小公子出去吃飯,不管菜價如何,吃剩了絕對不會扔了不要,一律帶回家,哪怕只剩下個菜包子也要帶走回去吃。

 卻沒有一個人敢嘲笑小公子和小娘子小氣,窮,誰敢嘲笑三水縣張王兩家的孩子沒錢。

 張小寶和王鵑帶著人離開酒樓的時候,酒樓中也來了說書的人,只不過今天說書的不說書,而是說起了事。

 “南有橋來北有道,黃河九曲纏繞,長江奔騰伴海潮,今天聽我嘮一嘮,諸位,諸位聽我說,今天不說書,隻說一說那舒州望江連兩岸,同安郡王一心擔。”

 說書的就是說書的,哪怕不說書,嘴皮子還是那麽溜,吃飯的人依舊被吸引過來。

 有人給說書的送上一壺茶水, 就坐面前,等著聽。

 “上回書說道……上回說的先停停,說這次,一方熱鬧一方涼,海角天涯莫相忘,話說同安郡王李郡王眼看舒州春耕結束,忽然心有所念,便想起了還褒信縣當官的玩伴張小寶和王鵑。

 此張小寶,乃是曾於劍南道中以一人之力,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經濟戰統帥,有人問了,那王鵑又是何人?別忙,且聽我細細道來,說是望江河堤有血案,背後指使吐蕃,翼州後勤齊出動,三問敵將敢不敢。

 今天要說的其實也不是這事兒,說是同安郡王想到了二人,就惦念起過來看看,於是提起筆來書信一封,待回信時,知褒信縣旁還有一蔡縣,心起善念的李郡王便想著要蔡縣幫百姓做件事情,事情是這樣的……”

 說書的人覺得很別扭,本來要說的事情幾句話就能說完,但他不過癮,非要加進去不少的東西,聽眾們也不管加不加別的,有得聽就好,一個個聚精會神地聽著說書的人那裡白話起來。

 ,m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