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帶著倉庫回到明末》第523章:鄭1官的計劃
第二天天剛亮,趙文就率領兵馬出發了。

與此同時,鄭一官也領著自己的兵馬來到了海岸線上。

來到海岸線之後,鄭一官坐上放在這裡的船隻就去了皮島。

來到皮島,鄭一官在這裡短暫的修整了一天,然後就駕駛著船隻去了熱蘭遮城。

此時的熱蘭遮城已經成了台員島上最繁華的地方,成了海面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中轉站,城池也被趙文之前擴大了很多倍。

趙文創建的海商協會總部就在台員島上,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台員島上沒有造船廠。

在海面上行駛了幾天之後,鄭一官的船隊終於停靠在了熱蘭遮城的港口上。

鄭一官停靠的港口是專門修建出來的軍用港口。

原本軍用港口和民用港口是在一個港口上,可是隨著商業的發展,來這裡的海商越來越多,所以不得已之下鄭一官讓人重新修建了一個軍用港口。

鄭一官站在港口上,看著距離此處不遠的民用港口,心裡滿是感慨,“我是真的沒有想到台員島竟然能有今天這種氣象。”

“不得不說,總兵大人是真的厲害啊。當年咱們隻敢在台員島北端生存,至於這裡,咱們根本就不敢碰。

聚集在這裡的紅夷還是總兵大人給消滅的,要是讓咱們來,恐怕根本就拿不下這裡。”鄭芝虎站在鄭一官的身後,感慨萬千。

“哈哈,這都是總兵大人的功勞,行了,不說這事了,咱們趕緊進城吧。”鄭一官哈哈大笑一聲,隨後朝著前方走去。

鄭一官的人馬也從停靠在軍港的船隻上跳了下來,開始在軍港上集結。

當他們集結完畢之後,開始朝城中開進。

軍港距離城池的距離不遠,也就是兩裡路的距離,沒多長時間,鄭一官就來到了城池的外面。

雖然是城外,可是在這裡擺攤的攤販卻非常多。

城外已經聚集起了大大小小十幾個集市,這些集市將城池包圍了起來。

這些攤販基本上都是沿海的百姓,跑到這裡來討生活。

當然了,在這裡售賣貨物是要繳稅的,只不過稅不是很高。

在這裡擺攤的雖然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小商販,但是裡面還不乏一些小商人。

這些小商人沒有財力在城中買賣大宗貨物,所以就在城外,買賣一些大商人看不上的東西。

比如一些品相不好的香料,或者一些質量不好的生絲。

雖然大商人看不上,可是這些東西依然蘊含不少的財富。

集市上到處充斥著討價還價的聲音,喧鬧的厲害。

鄭一官停在城牆東面的集市外面,看著人來人往的集市,長出一口氣,一臉振奮的道:“我是真的沒想到,有朝一日這裡竟然能繁華成這個樣子。”

“大哥,這有啥想不到的,很正常的事情。”鄭芝虎看著這個場面,興奮的說道。

“鄭將軍,是鄭將軍嗎?”就在這時,一道高亢的聲音從後面響了起來。

一個穿著員外服的中年人領著十幾個隨從從後面迎了上來。

鄭一官回過頭一看,見是劉常春,便笑眯眯的道:“原來是劉員外。”

“見過鄭將軍!”劉常春走到鄭一官面前,急忙衝著鄭一官行了一禮。

鄭一官擺擺手,說道:“不用多禮!”

劉常春站直身子,笑道:“鄭將軍才回來?”

在趙文進攻巴達維亞的時候,曾經讓趙大牛開著寶船去福州府找鄭一官。

而這個劉常春就是想要拉攏趙大牛的那個海商。

當趙文成立海商協會的時候,這個劉常春是第一個加入海商協會的。

因為眼光好,有財力,再加上趙文打通了去往爪哇的海路,所以劉常春在這幾年當中賺的盆滿缽滿。

在鄭一官出去的時候,劉常春也知道,只不過不知道鄭一官是幹什麽去了,所以現在在見到鄭一官的時候開口客氣的問了一句。

“是啊,才回來。劉員外最近的生意怎麽樣?”鄭一官笑問道。

劉員外指了指民用港口,他說道:“之前我在皮島訂購的船隻幾天前剛剛到,加上我這次訂購的船隻,我現在手中一共有大船十艘,中型船小船加起來一共有三十多艘。”

皮島不僅僅製造寶船等軍艦,也製造一些民用商船,反正有錢不賺王八。

劉常春臉上滿是自豪,像他這種規模的船隊,在海商協會中處於中等偏上的位置。

“這麽多船?劉員外這幾年發了不少財吧?”鄭一官笑著說了幾句。

“不敢不敢,只是賺點小錢而已。海商協會中頭號的那幾個,可是在爪哇買了大量的土地,在那裡種植香料,開礦,我賺的這些錢都只是一些辛苦錢罷了。

如果不是當年總兵大人打通去往爪哇的海路,我們現在哪裡有這種日子啊?這一切都是總兵大人的功勞。”劉常春一提起趙文,臉上滿是激動之色。

雖然劉常春沒有見過趙文,但是也知道爪哇是趙文領兵攻打下來的。

其實海商協會中的這些商人基本上都知道這件事情,甚至東南沿海的很多百姓以及官員都知道這些事情,都知道爪哇是趙文領兵攻打下來的。

趙文對此也沒有刻意隱瞞,所以這些人知道也非常的正常。

雖然他們知道,但是也僅僅局限於他們內部,對外閉口不言。

東南沿海的那些官員和這些海商之間千絲萬縷,所以這些官員也不可能給朝廷說這件事情。

也就是說,如今整個東南沿海都知道趙文將去往爪哇的海路打通了,唯獨朝廷不知道。

“鄭將軍今日歸來,勞累不堪,在下在慶功樓擺一桌酒給將軍接風洗塵,不知將軍願不願意賞個臉?”劉常春一臉期盼的看著鄭一官。

鄭一官剛想拒絕,可是又想到了一些事情,所以就順水推舟,“既然如此,那就任劉員外安排吧。”

“多謝鄭將軍賞臉!”劉員外告了一聲謝,又急忙對著跟在自己身後的管家說:“你趕緊去慶功樓將他們最好的雅間包起來,然後讓他們趕緊準備最好的飯菜,就說我今天要請鄭將軍吃飯,快去。”

“是!”管家衝著劉常春點點頭,便急忙朝著城裡跑去。

“鄭將軍,請!”劉常春站在原地,伸出一個請的手勢。

鄭一官哈哈大笑道:“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氣了。”

說著,鄭一官就朝著城裡走去。

劉常春急忙跟在鄭一官的身後,朝著城裡走去。

沒多長時間,鄭一官和劉常春等人就坐在慶功樓最好的地方的那個包間當中。

鄭一官坐在主位上,劉常春坐在他的下首位置。

“劉員外現在的生意做的很大嘛,如今手中都有這麽多的船隻了。”鄭一官笑眯眯的看向劉常春。

“這都是托總兵大人和將軍的福,要是沒有總兵大人和將軍,我現在哪裡能有這麽多的船隻?”劉常春謙虛的說道。

就在兩人說話間,飯菜被端了上來。

兩人推杯換盞,吃著飯,喝著酒。

當菜過五味,酒過三巡,鄭一官放下手中的酒杯,開口道:“我這裡有一件事情,不知道劉員外有沒有興趣?”

劉常春一聽這話,來了興趣,他看向鄭一官,問道:“不知道將軍有什麽事情需要我效勞?”

“這件事情是總兵大人交給我的,是一件非常大的大事。我原本想著自己乾,可是想了想,還是想拉上一些人一起乾。”

鄭一官說的事情不是別的事情,正是趙文交給他的事情。

原本鄭一官是想自己一個人乾,可是剛才在城門外聽到劉常春說他有幾十艘船隻的時候,心思一下子就活泛起來。

如果自己一個人乾的話,雖然自己手中的船隻數量比較多,可是總不可能將船隻全都調到那裡去。

正所謂人多力量大,還不如拉一些商人一起過去,到時候尋找橡膠樹和金雞納樹也方便一些。

而且就算是商人找到了這些東西,但這件事情是趙文交給他的,而這些商人也是他找來的,功勞自然也就算在了他的頭上。再說了,之前趙文並沒有說不準鄭一官尋找商人。

如果真的找到了橡膠樹,一旦製造出了橡膠,就可以先讓這些商人將橡膠運回去,自己留在那裡,接著製造橡膠。

之前總兵大人說,這個橡膠非常重要,要是運送回去的越多,那麽功勞也就越大。

雖然會將橡膠樹的種子弄回去,可是這畢竟是樹,開頭的幾年裡不可能將橡膠生產出來,所以在最近的幾年當中,橡膠的來源肯定得依靠於美洲。

這樣一來,還不如給這些商人一些小利,讓商人幫忙運送橡膠。

除過讓商人幫忙運送橡膠之外,還可以讓這些商人在當地建立橡膠種植園,讓這些商人在當地生產橡膠。

除過橡膠之外,金雞納樹也可以這樣做。

而自己就可以騰出手來做其他的事情,這是一個共贏的局面啊。

鄭一官以前是海盜,但也是一個商人。商人最大的能力就是壓縮成本,爭取最大的利益。

“不知道將軍說的是什麽事情?”劉常春一下子來了興趣,興致盎然的看向鄭一官。

鄭一官壓低聲音,讓劉常春將耳朵湊過來,小聲說道:“這件事情是總兵大人交給我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至於具體是什麽事情,我還不能給你細說,我只能給你說個大概!”

說著,鄭一官將趙文交給他的事情說了出來,隻說了一個大概,同時也將自己的計劃粗略的說了出來。

劉常春聽著鄭一官的聲音,心裡不停的盤算著。

“既然是總兵大人交給將軍的事情,要是將軍帶上我,那豈不是違背了總兵大人的命令?”劉常春心裡不停的打鼓,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同意還是該拒絕。

“你放心吧,我相信總兵大人一定會同意的。至於到底能不能成功,我還要詢問一下總兵大人,不過我覺得,總兵大人肯定會同意的。

這樣吧,最近一個月內,你就待在這裡別走,同時讓島上的那些海商也別走,我寫一封信請示一下總兵大人,要是可以的話,就帶著你們乾。

要是此事能成,說不定比你們跑爪哇還賺的多,相信我,我是不會騙你的。”鄭一官詳細的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聽將軍的安排。”劉常春一聽比跑爪哇還賺的多,心裡一下子火熱了起來。

……

吃完飯,鄭一官回到了自己的屬衙當中。

回到屬衙之後,鄭一官喝了一些茶水解解酒,便來到了書房,將自己的想法寫在了宣紙上,裝進了信封中。

第二天一大早, 鄭一官就讓人將這封信坐快船往遼東送去。

在將信送出去之後的這段時間當中,鄭一官也沒有閑著,也開始采購大量物資,為去美洲做準備。

除過采購物資之外,鄭一官還讓人將最近一段時間當中收取的商稅押送去宣鎮。

在成立海商協會的時候,趙文就定下了條令,條令的第一條就是凡是在趙文勢力范圍之內,只要是做生意,就必須繳稅。

雖然這些商人不願意繳稅,可是他們也知道,要是不繳稅,那麽他們就別想做海面上的生意,尤其是去爪哇做生意。

於是,這些商人也不得不繳稅。和做生意賺的銀子相比,繳稅的那些銀子實在是算不得什麽。

當鄭一官的書信在海面上飄蕩的時候,趙文已經率領兵馬來到了後世長春所在的位置。

趙文站在一座山坡上,看著前方一個破敗的小城池。

“前面的這個小城池叫龍安站,以前屬於奴兒乾都司亦東河衛管轄,之後又成了兀良哈三衛的領地,再後來就成了我科爾沁的放牧之地。

和建奴翻臉之後,我們也退出了這裡。這裡也就被建奴佔領,眼前的城池還是永樂年間建造的,距離現在已經有兩百多年了。

先前的時候,這裡歸大明管轄,大明每年都會進行修繕。可是後來,兀良哈三衛佔領這裡,往後就再也沒有修繕過。我科爾沁在這裡放牧的時候,這個小城就是我的行宮所在。當時的時候,我還讓人修繕過幾次,只不過次數不多。”布和指著面前的龍安站小城,對著趙文說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