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祥瑞》第71章鄉試【2】
  第七十一章鄉試【二】

  大明朝自洪武皇帝朱元璋時明文規定,每逢三年在京城舉行會試開榜,由三千舉人中選出三百余人中得會士,殿試不予黜落全部成為進士,各省治府城也是每三年舉行一次鄉試,由二三千人中選取九十名舉人,錄取率達到驚人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這可不是一百人中挑取三四人,而是三千人海中,你必須得排在前九十名,否則便是落榜的可能性最大,時運好者能成為副榜舉人,世人稱之為‘金舉人、銀進士’,由此可以看出考取舉人的大不易。

  何況只要中得舉人便可以做官,雖然仕途艱難險阻,但也比從小吏一步步爬上來容易多了,再說做了舉人,可以與縣令平起平坐,互相交談時也可稱兄喚弟,由此可以看出中得舉人的榮耀。

  舉人還可以減免糧賦稅收,有些不良的舉人大肆收納隱戶,讓人假賣土地與他的名下,以此不法手段噬取朝廷的糧賦稅收為己用;更有狠毒的舉人欺負賣地者不識字,不出一文銅錢便買下他們的土地,被害者哭訴無門上告無果,被逼迫的無法生活,意志薄弱者便自殺身亡,剩下的人也隻好背井離鄉成為流民,最後成為顛覆大明江山的掘墓者;好在此時是弘治年間,社會秩序和社會風氣還十分良好,後一者極為稀少罕見,後來發展愈來愈烈,兼並土地成為大明朝廷的一顆毒瘤。

  八月初九一大早,解淳便在解珍四人陪同下來到貢院外,貢院前的青雲橋上,考生們提著考箱或考籃,排著隊列朝貢院走去,解淳也接過解寶手中的考籃,手中還拿著雜物隨眾而入,不久後便淹沒於人潮之中,解寶四人被阻攔與外面,根本不讓他們進去。

  到了供給所,解淳先從衙役那兒領到兩支蠟燭以及一些木炭,鄉試第一天從天未明開始,一直考到第三天晚上,兩隻蠟燭用完即收卷,不論你做完做不完,至於木炭是用來做飯取暖用的,因為別的物品楊鳳都已經準備齊了,解淳便不再耽擱,跟隨著人群徑直往前走。一名身穿七品官袍的文官在前面監看著物品,他就是監臨官員,解淳向他微躬施了一禮,便進入龍門場地,要開始搜檢入場。

  一名身穿大紅號衣的官差詢問解淳:‘‘這位小相公是何處士子?’’

  ‘‘延安府宜川縣’’

  ‘‘喔,延安府在左邊,請從左邊入場。’’

  解淳道過謝後,走到左邊排隊等待著搜檢。

  這時充當鄉試主考官的吏部侍郎王鏊已經進場幾天了,一位京城的七品禦史和陝西提血官楊一清作為副考官,其余還有受卷官、彌封官、謄錄官、對讀官、等一乾官員,以及巡綽官、監門官、督牌官等考務官員各就各位。

  鄉試搜檢比院試搜檢嚴格許多,但解淳檢查時還好,一個大孩子怎麽也不會替人代考吧?又是極年輕作弊的可能性也不大,檢查過吃食及其它物品後,就讓他順利過去,一位中年考生對此有些不滿,就不悅的責問官差:‘‘他怎麽檢查的那麽松?我等你們就吹毛求疵,一直檢查個沒完沒了。’’

  負責搜檢的官差聽了也十分惱火,大聲地冷諷道:‘‘您老若是在三十年前,就來參加鄉試考試,我等檢查起來更松,別多說話,伸開胳膊,腿叉開,我這就重點檢查檢查你,免得有人再提出不滿意見。’’看著身後中年書生略帶羞辱的接受檢查,解淳咧嘴微笑起來,多嘴多舌瞎提意見,活該重點檢查你。

  考場分東西兩處,

上方即是明遠樓,明遠取自於【大學】中的‘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矣,’的意思,進入考間時,解淳的運氣不錯,沒有分到臭號、雨號等不吉利的號舍。  解淳把考籃放到地上,然後打開考籃,把雨布作頂棚搭好,這是陶潤叮嚀多次的注意事項,是用來防備老鼠、毒蛇、毒蟲等動物的騷擾,接著又掛上門簾,把帶來的雨傘撐開,放在考試時寫卷子的號板頂上,這是用來防備漏雨打濕卷子。

  此刻萬事俱備只欠考試東風了,解淳又燒起木炭盆放在腳下,清晨帶來的一絲冷意頓時一掃而空,站在號舍外監視考生的士兵一咧嘴:‘這是哪裡來的少年妖孽?一個十二三歲的大孩子比久經考場的老秀才還在行,也不知道他的老師是如何教育出來的怪胎?’’

  不久後雲板一敲響,整個考場立刻安靜下來,大明弘治二年陝西布政使司的鄉試正式開始,各考房早在考生進入考間後就鎖上了,然後書吏拿著套封好的試題卷子,挨個從門前的小窗子丟了進來,解淳拿起試卷仔細觀看,頭場共計有七道題目,要書寫七道製藝文章,四書題三道,五經題四道題目只能中規中矩,絕對不會出現截搭題等小題。

  文章好壞全憑考生們的腦子,所做出的文章評定,當然也要考慮主考官的喜好來評定,一般做考官的官員都是文采卓越的老手,不會出現故意打壓的現象,直到東林黨的崛起,科舉才從此變得一團糟,因為閱卷官評定完後,還有主考官進行搜遺,若是從你扔掉的卷子中,找到文采飛揚的極好卷子,事後你多多少少會被牽連,若有此丟了官職,就有點得不償失。

  七道題目中有三道以前解淳做過,剩余的四道題,頭一道是‘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中,意思是:‘辦事一定要規規矩矩,否則世道就要變亂。’第二道題目是:‘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出自【論語述而篇】中,意思是:‘孔子對弟子顏淵說,國家用你的時候,你就按照自己的主張施展才能,去推行自己的設想,國家若不用你時,你就把主張收回來,能夠很自然很坦率做到這一點的,只有我和你能有這份修養和作風。’、、、、、就不一一列表。

  解淳想起有一篇清朝狀元文正是此題,直接抄來用一用就是了,再看別的題目也沒有任何難題,不由得興致全無,三天兩夜七篇文章,讓他怎麽熬下去呢?他做完兩篇文章後略加修改,又檢查一遍有沒有犯忌諱的字眼,就按格式工工整整謄寫在試卷上,等乾透後放在考袋中,然後做了些飯菜吃飽喝足後,天色微黑就上床睡覺, 考號外監考的士兵聽著解淳發出的甜蜜打鼾聲,不禁咧嘴微笑:‘這小屁孩倒是好吃好睡,他忘記這是在參加鄉試了吧?’

  第二天一早用過早飯後,解淳一連做了三題,其中就有論語那篇清朝狀元文章,三篇文章做好後仔細檢查一遍,發現並沒有違反忌諱的字眼,在下午工整的抄寫在試卷上放入考袋內,晚飯後又是一場好睡;次日一早和一中午的時間,解淳煎熬著寫完剩下的兩篇文章,等工整抄寫完後放在考袋時,才下午三點左右,又不能提前交卷離開考場,解淳便檢查一遍考袋的七篇文章,發現並無遺漏就放心的睡起午覺,直到傍晚時分第一次收卷,考官才把他的考袋收走。

  第四天一大早進行第二場考試,這次的題目最少,只有一道考論題目和一些帖經題目;帖經就是現代的填空題,一大段文章中間用紙封住留下空白,讓考生補充完整,題目自然取自四書五經,這對於解淳來說,簡直就是奉送題,一點也難不住他;一篇文章是孝經中的句子,詔、誥、表三種文本任由你選擇一種做文章皆可,這個屬於大明朝機關公文寫作范疇。

  因為只有這一道題目,雖然說考官們隻重視前七篇製藝文章,但解淳還是認真對待,將帖經題目很快做完後,重點書寫這一篇文章,第一天寫出草稿,第二天仔細檢查和刪減或補充,第三天上午工整謄寫完後放進考袋,解淳閉目養神等待第三場考試,這時他有一種衝動,恨不得把考官們痛揍一頓:‘他媽的,就這些題目,你不能三天一次考完嗎?非要考個九天八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