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祥瑞》第49章報捷與定親【1】
  第四十九章報捷與定親【一】

  第一次院試考試時,宜川縣童生除解淳一人中榜外,其余全軍覆沒無一人上榜,解淳對所有新生員除了結怨的丁朱二人外,其余的沒有一個人認識,想想隻中出六十三名生員,十六個縣中平均每個縣還不足四人,宜川縣文風不盛,竟隻中出解淳一人,好在是中了院試案首,宜川縣才勉強在各縣面前站住腳跟,沒有丟人到家。

  府衙經過一番收拾打扮,比以前好看乾淨許多,眾學員來到府衙,依次在學官處登記親供籍貫等,輪到解淳填及個人特征時,有些不知如何下筆填寫。

  ‘‘身材修長,相貌英俊。’’解淳的身後傳來一聲話語,一位六十多歲的官員走了過來,解淳看過書店的書中介紹,知道文官看補子,此位官員身穿緋袍,繡雲雀,分明是一位四品文職官員,但不知是知府王松還是提學官楊一清,解淳當即恭恭敬敬行禮問好:‘‘末學後進解淳字子厚見過大人,恕淳無禮相問不知大人是、、、?’’

  那位年老官員倒是很和善,微微一笑揮手說道:‘‘免禮,子厚不必多禮,本府特意來看看院試案首,沒想到竟如此英俊不凡,就按照本府所言填寫。’’

  解淳就按照王松所言填寫完畢,對面的學官將填寫的親供檢查一遍,又取出一份加蓋有官方印鑒的資料,將屬於解淳的抽出核對一番後,點點頭拿起官鑒,在印泥上按了一下,就用力蓋在解淳的親供上,抬起頭對解淳說道:‘‘好了,你回去吧,明天辰時提學官楊大人在明遠樓召見新生員,行簪花禮,切勿遲到,另外告訴你一聲,你是稟膳生,別忘了年節時到宜川縣衙,領取糧米稟銀等物。’’

  解淳拱手行禮道謝後,就要告辭離開府衙,坐在一旁的延安知府王松出聲叫住他:‘‘子厚且慢離開,本府找你還有些事情相談,且隨老夫至書房一敘。’’

  既然知府大人相邀,解淳便恭敬地跟著王松,來到府衙後院的書房內,解淳重又見禮後坐在椅子上,恭聽王松的吩咐,王松仔細詢問過解淳的身世家庭情況後,不由得感歎稱讚道:‘‘果然貧寒之家出英才啊,子厚學製藝不到一年時間,就高中院試案首,力壓延安府十六縣童生一頭,可謂是文采飛揚名符其實。你出身貧寒可知稟生一事否?’’

  解淳略感驚訝的回應:‘‘學生的製藝老師劉老夫子便是稟生,他老人家在學生臨行前,可能也沒有想到學生能中得院試案首,平時老師也並沒有提及稟生一事,可能老師也不相信學生能中得稟生吧?據學生對稟生的了解,除領取稟米銀錢和為人作保外,其他的一無所知?’’

  王松也隨著蔚然一歎:‘‘誰人能想到子厚能有此等成績?八百多人啊,年僅十三歲能考得第一名院試案首,豈是容易成功之事,足夠稱得上延安府第一神童矣,老夫也為你的才學感到吃驚啊。是這麽一回事,來年九月在西安府舉行鄉試,你作為今年的新進稟生,有直接參加鄉試的權力,你可願去一試身手?’’

  解淳聞聽此言不由得大吃一驚:‘考上秀才不就能直接考舉人嗎?怎麽還有直接參考舉人的權利?自己以前可沒有聽說過此事。’王松見他茫然不解的樣子,就知道他對參加鄉試一無所知,也許是解淳的老師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弟子竟如此聰穎不凡吧,竟能奪得院試案首,一舉成為稟膳生,有了參加鄉試的資格,王松竟然不顧及自己的身份高貴,

仔細向解淳講解參加鄉試的規則制度。  解淳才知道大明朝文人想科考一舉成名,有多麽的艱難不容易,原來考中秀才後,除當屆的稟膳生能夠直接參加,次年在省府舉行的鄉試外,其余不管是稟生、附生、增廣生等一律參加由學政大人主持的考試,每年年底舉行一次的考試叫歲考,成績過差的秀才生員,學政有權力處罰,嚴重者可革除秀才功名。

  在大比【會試殿試】之年前一年由學政大人主持舉行科考,【類似於現代曾推行的選拔考試一樣】科考成績名列一、二、三等者,才可以參加來年的鄉試考試,來年正是弘治二年陝西鄉試之年,大下年就是弘治三年的大比之年,解淳今年中得院試案首又是稟膳生,有此機會可免去不少考試,直接去參考鄉試。

  王松本來就點解淳為府試案首,沒想到解淳又中得院試案首,在得知他是寒門出身之後,想到他應該對於鄉試這些事情不精通,便有心提醒指點他,也是存了點撥後輩的想法,結識一個善緣。

  解淳聽完後暗自尋思:‘有此等良機不用,那才是笨蛋傻子呢?不管中得中不得舉人我都要去搏一搏,就算見識下鄉試的規模,也不枉此行,免得將來後悔莫及。’

  解淳心存感激站起身來,向王松恭敬施禮道謝:‘‘多謝王大人指點提醒,不然淳仍然茫然不知矣,必定會浪費如此良機,淳在此多謝王大人。’’

  王松微笑著搖頭,表示不用客氣:‘‘子厚不用言謝,縱使沒有老夫的提醒,子厚的老師長輩也會向你提及此事,老夫是不想你浪費眼前的這段時光,想來多讀一天書,到考試時豈不多加一份助力?如此這事就這樣吧。老夫聽說子厚寫過一篇【大明少年說】的文章,寫得極為精彩老夫甚愛之,老夫上次閱讀過子厚的試卷,對子厚的書法也極為愛之,子厚可否書寫下來,將此文贈送與老夫收藏?’’

  ‘‘長輩有命學生豈會違背之,待學生寫來,請長者指教點化。’’解淳自然滿口答應下來,揮墨一筆而就,‘唰、唰、唰’毛筆所過之處,不過一會兒,解淳就以最好的狀態,將【大明少年說】一文一口氣書寫完,並在最後加上小跋‘大明弘治元年夏,與王公諱松相談於延安府衙,淳文筆醜陋進獻此文與王公。’並且從懷中取出印鑒蓋上。

  解淳又取過一張大紙,迅速地揮筆潑墨,很快一位身穿四品官袍的老者躍然紙上,他正在和靄可親的教導著,一位身穿生員服的年幼書生,老者自然是延安知府王松,書生正是解淳本人,和當下二人之前的教導指點形態差不多。

  王松隨著畫上的人畫得越來越完整, 不由得仔細觀瞧,很快他就吃驚地瞪大眼睛,發現解淳的畫法明顯不是當下的寫意畫法,而是極似花鳥寫實的畫法,兩個人物相貌栩栩如生,和他們本人相比較,竟然可以說一絲不錯,王松驚訝的發現畫中的自己,比銅鏡中的自己還要真實許多。

  解淳在畫的一邊題上‘王公教導圖’,下面蓋上自己的印鑒,王松吃驚地問道:‘‘子厚,你難道學文之外,對琴棋書畫也精通嗎?看你的畫法另辟蹊徑,看來也已經至大成之境。看子厚小小年紀,若不是親眼所見,老朽是萬萬不會相信,這是你的親筆所畫?子厚到底師從何人門下?松甚佩服子厚的恩師,可惜已無緣拜見。’’

  解淳有些羞臊和憤恨的回答:‘‘都是淳當年年幼無知,恩師教養我多年,卻不知道問問恩師的姓名,一直到如今沒有一點線索,淳實不為人子矣。’’他又靦腆的回應王松的問話:‘‘王公太過誇獎淳,琴棋書畫淳也稍有心得,只不過是略懂略懂而已。’’

  兩個人又對琴棋書畫之道交談許久,解淳見天色不早,便告別戀戀不舍的王松回住處去了,王松拿著書和畫又是一番仔細觀看,良久之後才長長歎息一聲:‘‘天生解子厚此等佳兒,以後我王松必借此子名揚大明天下矣。’’

  王松此言不差,等以後解淳名揚天下時,王松已經病逝,他的後人從其遺物中整理出此書和畫,公開傳與眾人觀看,眾人無不為之驚歎,稱王松為‘王伯樂’,自此以後大明學子多臨摹此畫法,後遂獨成一畫派,被稱為大明寫實畫派。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