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鹿鼎外傳之大帝傳說》第21章 白蓮軼事(4)
  為此,白蓮教內部展開了一場大辯論,就分歧進行了仔細全面的討論,最終新教義逐漸佔據上風,隨後隨著曹信義馮虎地位不斷提高,逐漸的推廣開來。當然,也有個別的頑固之徒,眼見的白蓮教的主旨發生改變,隨後就退出了白蓮教,一些人還自己重新成立了一些教派,可惜面對清廷和大明的聯合打擊,以後新帝國又對他們大力鎮壓,於是這些亂七八糟的雜牌宗教大多很快消亡。

  也就在曹信義掌控朔州分壇後不久,馮虎也離開了山西,帶領少數心腹回到了老家陝北榆林,設法進入了當地白蓮教的分支紅蓮會,然後逐步奪取了該會的權力,踏出了統一陝西白蓮教的第一步。此後經過近十年時間的苦心經營,在沐王府和華山派的大力支持下,馮虎最終成功獲取了陝西白蓮教的首領位置。

  有了二人為首,陝西和山西也就成為了以後白蓮教的主要活動區域,關於內部改革的諸多事情,隨即迅速展開,大批的白蓮教徒在接受了新的教義之後,迅速的加入到了沐王府的旗幟之下,在以後王府一統天下的過程之中,尤其是響應王府大軍北上和平定西北的一系列戰事之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回頭再來說說沐王府的敵後布局,除了布局京師之外,沐王府第二個情報重點,就是以桐柏山大寨為核心的大別山地區。這裡原本是李西華弟兄的老巢,隨著兩弟兄分家之後,在沐劍聲的指示下,原屬老營的大批人員被選拔出來,隨後連同家屬,一起遷移到瓊州;還有另外一批人員放棄了寨丁身份,加入到了當地的農夫、商會等,轉入地下活動,從而大大減小了大寨裡面的停留人員,機動性大大加強,也降低了被關注的風險。

  另外一處,李樹華帶領一千多人另立分寨,眼見大寨人員逐漸分流,實力不斷下降,剛開始時還自鳴得意,認為對方是自取滅亡,可是隨後幾年間沐王府聲譽逐漸高漲,勢力不斷膨脹,一些弟兄也因為各種要執行任務,重新返回桐柏山區之後,情況隨即就發生變化。

  如今這些人的能力,經過在王府的學習培訓之後大大提高,眼界也大幅轉變,他們自身的提高,和他們所帶來了一些有價值的信息,讓困居分寨的這些弟兄們羨慕不已,從而漸漸改變了初衷,人心浮動下逐漸轉向沐劍聲一方,為整個分寨最終順利並入大寨奠定了基礎。

  考慮到中原腹地的重要性,為了提前布局,實現對這附近廣大區域在情報方面的控制,沐王府在隨後幾年時間裡,陸續派出了大批經過培訓的人員前來這裡,除了設法加入到清廷的地方政府之外,還滲透進入到了附近的大洪山、雞鳴山等各處山寨裡面,為以後的一些行動預先打下了牢靠的基礎。

  除此以外,針對洞庭幫和鄱陽幫的滲透工作也陸續展開,畢竟他們這兩個幫派,掌握著王府人員流動的關鍵道路,除了拿錢開路之外,密探人員的加入也必不可少。這樣經過了幾年的努力,兩大幫派裡面,屬於沐王府的人員逐漸增多,隨後因為戰亂的原因,兩大幫分別派被吳三桂和清廷加以招攬,於是這些人員又成功進入這兩方的隊伍,為以後的一些行動奠定了基礎。雖然這些人大多是單人或者小團體展開行動,沒有形成完整的情報體系,但是為了保護他們,王府下令他們進入潛伏階段,等候關鍵時刻再行動不遲。

  除了京師和中原地區,作為天下最富庶的江南區域,才是沐王府最早形成完整情報系統的地方,

甚至比靠近瓊州的兩廣地區更早一些完成完整的情報網絡的建設。根本原因,就是沐劍聲對於這裡足夠重視,人員的初始配置比較到位,加上資金充足,他自己也多次到這裡實地考察坐鎮,解決了不少的棘手問題,為張清山等人減少了困難。在張清山的帶領下,開始有陳仲、劉一川、吳立身、顧順等人協助,後來更有宇文順、衛山東等人加盟,而且還有王府下屬的興盛商會所提供的充足資金為後盾,因此各線的建設速度都很快。  截止到永歷二十八年底(康熙十三年,西元1674年),已經建成了多處具有相當規模和防護完整的後備基地,大大小小共十余處;負責搜集情報的眼線店鋪客棧等有三百多處,遍布蘇浙皖贛四省,覆蓋大江淮河南北,區域十分廣泛;此外還有用於藏身的大小據點百余處,用於傳遞消息的交通線三十余條,下屬有核心人員二百多人,骨乾過千人,加上外線達到五千多人,規模十分龐大。

  借助各種有利條件,他們的情報網絡也迅速擴張,如今已經遍布大江兩岸,江浙兩淮都在此范圍以內,向西可聯通桐柏山寨和鄱陽幫,向北可聯通山東和京津,向南與福建和瓊州保持通暢的海上交通,幾乎每年都要輸送過萬的各種人才前往瓊州,為王府前期發展提供了足夠的人力,為王府建軍提供了大批的優秀兵源,可謂功勳卓著。

  此外,江南的各處基地經過努力之後,還陸續截取收留了近四萬人的流民,其中精壯和家屬近半,其中少部分精壯經過簡單訓練後,補充進各地的店鋪任職,剩余人員則經過了嚴格的訓練,編練成為預備役,負責守護各個基地的安全。

  能夠建成這等可以安全轉移人口的大規模網絡,除了這些王府骨乾的努力經營外,外援之力也十分關鍵,不但有天地會結為強援,還有當地許多心向王府的鄉紳暗地支持,其中以黃宗羲和孫世禮等為代表,此外還有一些不明真相的鄉紳與王府進行合作,這其中又以俞得水為代表。這位唯利是圖的商人自從與王府合作之後,就收獲了不小的利益,先期是火柴玻璃,後來又是各種小工具、食鹽糧食等,每年獲利不菲,眼下已經發展為江南巨富,蘇州的首富,身家可謂是富甲一方,幾乎是江南首富一般的存在。

  有鑒於此,利字當頭下,俞得水和王府的聯系也自然更加緊密,即便是對那位神秘的‘陸見勝’的真實身份越來越懷疑,卻依舊不去派人詳查,一直故作不知。可惜福兮,禍之所伏,由於他的富甲一方,加上此人喜好虛名,太過招搖而不知低調收斂,終於為他招來了禍患,而根源就在於吳三桂起兵一事。

  在郎廷佐任期滿後被調往京師,隨後在河間府一役中,被沐劍聲乾掉時,清廷同時又任命了宗親麻勒吉為兩江總督,此人老謀深算,屬於溫和的懷柔一派,主張采用寬仁的政策,結好當地的漢族士紳,設法消弭種族和階級的對立矛盾,很快就穩定了江南的局勢。

  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也許清廷就能夠真正的掌控江南,可惜由於三藩作亂,清廷節節敗退之下,軍隊人員迅速膨脹,財政壓力大大增加,江南地區作為大後方,後勤壓力更是大大加強,而麻勒吉的溫和作風,已經難以征集到足夠的糧草軍餉等物,顯得不合時宜,不久被康熙免職調回,改派了勳貴阿席熙坐鎮江南。

  而麻勒吉此人深知阿席熙被撤職的原因,自然想要有所改變,表現一番,因此一上任就立刻改變了政策,大大的提高了賦稅,於是江南老百姓的壓力立刻增加了不少。

  但是就算這樣盤剝,可是由於戰線陸續增加和戰局遷延,清廷軍馬不斷擴張增加,於是耗費日益加大,僅僅靠收老百姓的賦稅,已經不足以支撐這麽巨大的消耗了,為此,阿席熙就把掠奪的目光轉向了眾多鄉紳的口袋,而身為江浙巨富的俞得水,自然早就是對方眼裡的大肥羊了,暗暗準備了要好好宰他幾刀。

  在開始之時,由於僥幸心理和為了破財免災,俞得水還比較配合,除開給對方的孝敬,還捐出了不少的財物,前前後後花費了近五十萬的支出,也可謂是大大的出血了。按說他如此的努力表現,也應該可以過關了,可惜阿席熙貪婪成性,又豈會就此罷休?而且一心想在康熙心裡留個好印象,以後也能夠進入內閣,因此盤剝的力度不斷加大,許多的小富商小地主都被他搞的幾乎傾家蕩產,而俞得水也深受其害,到了幾乎無法負擔的地步,於是就有意推脫攤派,不想那阿席熙竟然翻臉不留情,竟然抓他入獄來要挾,俞得水的家人無奈之下,隻好再度花巨資贖他出獄。

  俞得水出獄後自然極不甘心,數年積累盡付東流,擱在誰身上都不會就此罷休,俞得水痛定思痛,終於想起了那位許久未曾謀面,神秘的陸見勝陸公子,心想以對方的神通廣大,加上在京師也很有能力,也許可以幫他渡過這個劫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