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鹿鼎外傳之大帝傳說》第36章 江南大地起烽煙
  再說清廷江浙一帶的最高統帥康親王傑書,在八月底收到了南京失陷的消息,經過與手下眾將商議,決定立刻揮兵北上奪回南京。此時在仙霞嶺和泰順等浙南一帶,集結了近十二萬清軍,為了馳援北線,傑書下令由平南將軍賴塔坐鎮衢州,總領南線軍事,拉哈達、穆赫林等將為輔佐,帶領八萬清兵駐防仙霞嶺、泰順、衢州等浙南要地,抵禦明軍;自己將率領四萬精兵,回師杭嘉湖地區,北上反擊明軍,力圖盡快奪回南京。

  就在傑書出發前夜,其手下一名謀士給他進諫說道,如果他此時領軍北上作戰,則江浙的清兵實際上就陷入了南北兩線作戰的囧地,短期內恐怕難以扭轉戰局,而賴以維系的後方區域則僅有一省之敵,恐怕很難支撐長久;另外如果明軍先行奪佔皖南,進而依仗水師之利逆水而上進入江西,則整個江南的清兵都有被對手斬斷退路的危險,到時候整個江南的三十多萬清兵,都可能因為缺乏後勤保障,而被明軍圍攻蠶食消滅的可能。

  聽了這個判斷,傑書十分震驚,越想越覺得其中的可能性很高,不由十分猶豫。其實深知明軍戰力的傑書,對於此次北上的反攻行動,面對沐劍聲這等名將,他也基本不報什麽獲勝的希望。可是在眼下這種不利的局勢下,作為清廷重臣,他必須這麽做才行,所謂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就是他現在的真實寫照。如果他坐視南京的陷落而沒有大動作,難免引起皇上的不滿,想必很快就會被革職問罪,所以哪怕就是洞察了對手的企圖,也必須望火坑裡跳。

  不過傑書也不是完全坐以待斃之人,他隨後就修書一封,和江西的喇布、武昌的嶽樂進行溝通,會商後續行動計劃,指出了這個隱患,提議如果三人能夠達成一致意見,就有望改變這種困局。安頓好退路,傑書於八月底帶兵離開衢州,朝北線轉進,由於江浙地形崎嶇,山路蜿蜒,最終經過五天的急行軍,前鋒部隊就返回杭州。

  這時候李之芳的求援書信也到了,在和守城的杭州將軍圖喇會商之後,傑書派出了一支偏師,前往太湖西岸的長興一帶駐防,防止明軍從太湖西岸進行突襲。另外,此前清兵有一支草台水師駐扎在太湖附近,不過隨著明軍水師分隊南下,之後雙方幾次交手,清兵水師完全處於下風,此後基本損失殆盡,最後勉強剩余了十幾破船,只能竄進太湖蘆蕩裡面藏身。消滅了對手之後,明軍水師完全控制了太湖北面和附近各處的湖河水面及運河航道,而無錫城也屢次受到攻擊,清兵只能嚴防死守城防,這樣一來,清兵只能沿太湖偏南一線布防,以免被明軍水師突襲。

  傑書在杭州停留了三天,才收攏齊後續兵馬,加上調集附近各地的兵馬隨後北上,這樣總共經過了半個多月時間,傑書帶領了四萬多精銳抵達無錫城,接過了前線的指揮大權。這樣經過一番調整之後,蘇南的清兵總數達到七萬多人,去掉巡防各地和偏師,還有六萬人匯集在無錫大營,兵力幾乎是對面明軍的兩倍。

  於是傑書下令出城,與明軍正面對決。劉進忠不愧是善守之人,眼見清兵勢大,於是全力防護,經過幾次交手之後,雙方都沒有得到明確的戰果。隨後明軍暫時退卻戚墅堰一線,依靠水師的援助,試圖依托河防,擋住了清兵的腳步。

  雙方此後在附近一線展開多次交手,盡管傑書手下悍將不少,清兵數量上佔據優勢,不過明軍沿附近運河進行死守,水師的火力優勢作用很明顯,

使得清兵屢次進攻都沒有什麽效果,最後累計付出了數千人馬,也無法形成突破。  再到後來,還是在沐劍聲的命令下,明軍為了加長對方的補給線,試圖分散敵方兵力,為後續反擊製造機會,於是進行了暫時的退卻,退回到了常州,然後借助已經完備的防禦工事進行防守。

  眼見明軍退卻,傑書自然緊逼,隨後進抵常州附近扎營,並對常州發起進攻。然而此時常州城早已經是森嚴壁壘,壕塹眾多,河溝縱橫,明軍借助各種工事,再加上水師艦艇的火力支援,給進攻的清兵以很大的殺傷。而且明軍大將劉進忠,更是一名擅長守城的將軍,如今有了威力巨大的火器,他更加從容自如,在經過連續三天持續高強度的進攻後,清兵死傷過萬人,卻只是突破了明軍外圍的兩道防線,距離常州城牆還遙遙無期。在這種局面下,為了保存僅有的兵力,傑書隻好下令暫緩進攻,前線的戰事暫時停頓下來。

  此後為了打開局面,傑書改變招數,隨後派人暗中來面見明軍統兵大將劉進忠,獻上厚禮,而且許以高官厚祿,妄圖將對方策反。不過劉進忠此人,素來就有反清之志,而今更得沐劍聲看重,得以獨領幾萬大軍,正在得意之時,豈會臨陣反水,所以傑書的策略完全落空。

  見此計不成,傑書又派人潛入常州,妄圖聯絡一些地方奸細,尋機裡應外合,可惜明軍的政策十分惠民,而且軍紀很好,因此甚得當地民心,所以他們還沒有聯絡到合適的人選時,反而被人將這些人的行蹤匯報給明軍,隨後這些內線大多被抓,讓傑書的意圖完全流產。

  就在傑書帶兵返回蘇南時,江西的喇布在得知南京陷落,不久後蕪湖也陷落的消息,連忙傳下軍令,調兵遣將準備反擊,一路是駐守景德鎮的原雲貴提督周有德及麾下兩萬軍馬,他們領命後即刻北上彭澤,沿江而下增援池州,另一路則是駐防九江的尚善貝勒,帶領一萬精兵東下支援池州,力爭擊敗明軍的西征部隊,反攻南京。

  八月底時,這兩路清兵搶在明軍西征部隊到來之前抵達池州,與駐守這裡的萬余人馬和五千安慶府援軍匯合,從而集結起了一支近五萬人的大軍,然後以貝勒尚善為主將,提督周有德為輔助,帶兵出城向東進發,欲圖反擊南京。

  不久之後,這支清兵就與西征的明軍在銅陵附近遭遇,經過幾次接戰後,雙方各有損傷。雖然明軍人數佔優,但是大多是農夫,戰力有限,若不是有水師進行炮火支援,再加上中軍主力是訓練有素的火槍隊,幾次於危難關頭大顯身手力挽狂瀾,抵擋住清兵的攻勢,扳回敗局,恐怕這支大軍早就戰敗潰逃了。

  眼看對手十分強悍,戰事趨於不利,於是明軍就退到獅子山一線,依托地勢進行固守,隨後兩家沿獅子山一帶扎營駐守,屢次交手之後互有勝負,然而卻都無法改變這種對此局面,戰局轉為相持階段起。這種局勢自然對明軍稍稍有利,因為只要守住戰線,那麽在水師的運輸下,明軍的實力自然會不斷得到加強,直到完全佔據優勢。

  在這個時候,大周一方因為吳三桂依舊臥病在床,難以指揮作戰,他在得知明軍攻陷南京的消息之後, 連聲嗟歎良機錯失,恨不得立刻起身揮軍北上,攻城略地。只是他的身體此時已經病入膏肓,隻好小打小鬧的打打擦邊球,下達了幾個小規模騷擾的軍令,對於清兵的牽扯力度很有限,於是讓對手順利完成了一系列的調兵之舉。

  吳三桂為何不放權給手下呢?就是因為他的身體已經很不好了,而派往大雪山去求取治病良藥的人遲遲沒有返回,加之他臥床日久,這時軍隊內部人心浮動,已經開始出現一些不穩定的跡象。如果在這時候放權給部屬,進行一些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那就與自殺無異,誰知道這些丘八們心裡打什麽主意,萬一有人心懷不軌,暗結清兵搞些破壞,豈不是可以渾水摸魚?所以吳三桂才基本按兵不動,下令全軍戒嚴死守,又為了預防意外,暗中已經派人前往廣西,急調皇太孫吳世璠前來長沙,準備自己的身後之事。由於吳三桂的保守措施,加上清兵急於反攻南京,這樣以來,江南的西線戰局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態勢,幾處戰線雖然交錯蜿蜒,戰場局勢更加複雜難料。

  而就在這種局面下,康熙的聖旨也傳達到江南清兵各營,得到了他的命令,前線各將領就安心許多,而傳旨太監一看前線戰事也已經穩定下來,急忙回京複命,想著把這個消息帶回,讓康熙早日安心。

  九月中旬,遠在北方溫都爾汗前線的平遠大將軍巴泰,接到京師傳來的加急命令,說是南京陷落,急調他和周培公回京面聖,巴泰大驚失色,連忙把周培公請來,詢問該如何應對才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