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鹿鼎外傳之大帝傳說》第48章 旌旗10萬下吉安
“鹿鼎外傳之大帝傳說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作為一名沙場宿將,長腿常敗將軍,莽依圖深知,只要手中還有兵馬在手,即便是打了敗仗,也未必會被處罰,可是要沒了手中的這些兵馬,那他也就徹底玩完了,為了保存實力計,於是只能緊守城池。隨後等到了天明時分,他隨即派出人馬,四下收攏敗兵,最後經過一番辛苦,勉強接應了兩三千殘兵。

 戰後經過統計,此戰清兵戰死和被俘者均超過萬人,逃進泰和縣城的僅兩千余人,此後經山路輾轉逃回吉安的不足萬人,其余之人不是失蹤就是逃散。至此,泰和縣的殘余清兵,僅剩以莽依圖為首的萬余兵馬,已經成為孤軍,幾乎旦夕之間就會滅亡。

 眼見處境不妙,莽依圖一貫的跑跑作風再度發揮了作用。就在明軍忙於打掃戰場,清點俘虜和繳獲的物資之時,二月三日正午時分,莽依圖留下千余傷兵在城牆一線牽製明軍,其余萬余兵馬飽餐一頓之後,帶領少部分錢糧物資,出東門之後隨即全力南下趕往江邊,趁明軍水陸兩軍還沒有反應過來之時,已經率軍全部泅水渡過贛江,隨即竄進贛江東側的山嶺,很快消失,讓明軍追之不及。不得不說,此人能夠從粵中輾轉千余裡,屢戰屢敗卻始終能夠幸免,的確是一名善敗將軍和逃跑將軍,關鍵時刻可以連錢糧物資都可以拋棄。

 眼見殘敵急急潰逃,劉國軒雖然心裡略有遺憾,不過也能夠接受這種結果,所謂歸師勿遏,放任他們逃走,這樣就大大減輕了後續作戰的損耗。果然,大隊清兵逃走之後,剩余的敵方殘兵隨即投降,這樣明軍在經過了近一個月的血戰之後,終於完全佔領了整個泰和縣城。此戰共計殲敵近四萬人,明軍則損傷近萬人,戰損比例約為四比一,但是隨著傷兵歸隊,以及吸納的數千降兵,明軍基本維持原有規模。

 另外在事後經過情報人員核實,就是老韃虜希爾根因為年歲太高,作戰失利後急怒攻心,不久之後在逃跑途中即再度吐血,雖然勉強撐著退到吉安,卻很快就憂憤而亡,這樣江西的清兵方面就損失了一員統兵驍將,力量再度削弱。

 不過由於戰況太過激烈,此戰之後,泰和縣城基本成為一片廢墟,原住居民也流離失所,加之清兵大掠人口,驅精壯守城,全城的居民最後僅剩一成有余,而且此地的糧食財物和其余各項物資,也基本消耗殆盡,明軍幾乎佔了一座空城。而且,後續還需要著手恢復這裡的民生,重建城防,修建房屋、救濟流民,恢復生產等等,這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錢糧,很是得不償失。

 當然明軍的收獲還是有的,起碼進一步壓縮了江西清兵的空間,拓展了自身地盤,加大了戰略縱深,同時通過賑濟災民,恢復生產,進一步的收取了當地的民心,從長遠來看,意義重大。

 隨著各項事務展開,眼見各種要緊事情堆積如山,頭緒雜亂繁多,劉國軒這位沙場老將頓時有點頭大,隨後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任命劉一川率部在此駐守,著手各項工作,同時傳書請贛州的李西華立刻派出支援的兵馬,和接替政務的人員,就把麻煩事情都扔給了別人,他自己則以軍務緊急為由,帶領其余兵馬繼續沿江而下,準備趁清兵還沒有得到具體消息時,進入吉安府的這個平川地帶裡面大鬧一場,力爭佔到最大的便宜。

 二月六日,劉國軒部水陸大軍四萬人馬進抵贛江與禾水的交匯處,隨後西進至廬陵縣(今吉安縣)近郊,並在城外十裡處扎下大營。眼見明軍大軍到來,吉安的清兵水師立刻前來堵截,雙方在附近水域展開了一場遭遇戰。不過明軍憑借火炮優勢,逐漸在交火中佔到了上風,直到天色漸晚,清兵水師於是借機撤退回府城駐地。

 擊退了清兵的水師襲擾,次日清晨,明軍從三個方向對廬陵縣城發起試探性攻擊,由於清兵的敗兵多是從旱路逃回,此時絕大部分都還沒有到達吉安縣城附近,城內僅有六千多人在此駐守,兵力嚴重不足,這樣明軍只花費了半天時間,就順利打開缺口,隨即突進城裡。之後又經過一天的激烈巷戰之後,明軍於次日佔領整個縣城,取得了進攻府城的立足點,可謂勢如破竹,連戰連捷。

 佔領廬陵縣城之後,劉國軒沒有再冒險前進,而是率部在此駐扎,一面修整城牆,完善防禦工事,修整部隊。然後為了掃清後路和兩翼,他又派出幾支精銳分隊,清剿身後和附近的各個村鎮,剿殺零散清兵敗軍,進一步削弱敵軍作戰潛力,加強對自身後路的控制,以防殘余敵軍四下搞破壞。此後後方支援的人馬物資到達之後,王府軍馬吏員四出,往附近各處傳達佔領檄文和安民告示,清剿殘余反對力量,隨即又迅速推出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於是迅速收取了當地民心。

 這樣一來,不過月余時間裡,廬陵縣以南,直到泰和的大江兩岸的廣大區域,很快就被王府實際佔領,數十萬百姓重新歸於大明治下,整個江西約莫三分之一的地盤都已經被王府奪佔。

 再說在贛州坐鎮的李西華,得知劉國軒攻取泰和的消息,立刻派人向呂宋、廣州、福建和江南各地報捷,隨即又調派得力吏員、民夫物資錢糧等等,北上支援劉一川,加快泰和的重建工作。隨後王府又設法從其余各縣遷移丁口來充實泰和,這樣經過一年多時間努力,泰和縣城就基本恢復舊日繁華。

 而劉一川在得到後援之後,於是派出副將押送部分人員物資接應劉國軒部,保證前敵作戰順利進行,他自己則留在泰和,保證前軍後路的安全。雖然就資歷和王爺信任度而言,劉一川要比劉國軒強出許多,不過對方畢竟是天下名將,職務也高過自己,習慣於低調的他,還是甘願聽從此人命令的,如果因為自己的原因導致前線失利,那何以面對沐王爺對自己的殷切期盼?何以面對其余王府眾將?

 得到了後援的物資之後,劉國軒隨即又挑選降兵,征集精壯民夫,搜集船隻,準備為下一步進攻吉安府城作準備。經過近月時間努力,劉國軒在廬陵一帶集合起了三萬陸軍,萬余水軍,外加一萬多民夫,對外號稱八萬人馬,依托廬陵城,在河口一帶扎下大營,短時間裡與吉安府城的清兵形成了對峙。

 就在劉國軒所部大戰泰和之時,福建方面的公孫雲也悄然出手。他們在十二月初時就得到了沐劍聲的命令,按照沐劍聲的戰術意圖,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力爭拿下仙霞嶺雄關,但是此時雙方平分這處險關,各自都派出了重兵把守沿途隘口,加之山路崎嶇,重型火炮很難運送到位,而輕型火炮在滿清一方也有不少,依仗地勢,殺傷力也不小。明軍的火力優勢並不十分明顯,若是明軍展開強攻的話,即便可以推進陣地,勢必要付出不小的代價,因此遵照明軍一貫以人命為貴的作戰思想,這個辦法就被擱置。

 既然不能夠以仙霞嶺正面為目標,那麽在仔細研究商討之後,公孫雲決定開辟新的戰線,拿江西境內的鉛山縣作為突破點。

 鉛山縣位於廣信府城(今饒州市)西南方向,是整個饒州平原的南部鎖鑰,也是浙贛兩省通道上十分緊要的地方,縣城北面的河口鎮更是扼守浙贛通道的水陸要點。由於安徽一帶的明軍李林部南下進攻徽州,如今明清雙方正在激戰,一旦明軍奪取了徽州,那麽整個的浙贛通道就僅剩下廣信府一條通道,所以一旦明軍再攻佔了鉛山,立刻就有了截斷了聯通浙贛兩省的水上通道, 基本上掐斷康親王大軍退路的可能,意義重大,因此,這裡被孫雲選定為新的突破口。

 之前根據內線的情報,鉛山這裡現在駐扎了七千余清兵,其中半數兵馬位於武夷山口的分水關要點,扼守南北要道,雖然不及梅嶺關險要,也是一處易守難攻的險關,如果正面攻擊,即便數倍人馬,也難以在短時間裡建功,而且一旦這裡遭到攻擊,上饒府城的援兵可以在三天之內趕到,那樣奪關的難度就大大增強,這樣就必須要速戰速決,趁對手不防備時突然襲擊才可。

 而距離鉛山最近的明軍據點,乃是浦城西面的崇安縣,從這裡往北翻越武夷山之後,就進入到了鉛山境內,根據當地的百姓說,整個山路有近四百裡,而且崎嶇難行,因此不適宜大規模行軍作戰。而且在武夷山靠鉛山縣一側的數個關口,都有清兵設下的關隘和多處哨卡,盤查過往的人員和監視四下敵情,只要有什麽風吹草動,立刻就會傳出警訊,讓後方做好戰鬥準備,所以想要突襲對方的難度也極大。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531章 旌旗十萬下吉安)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鹿鼎外傳之大帝傳說》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