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鹿鼎外傳之大帝傳說》第62章 謀外援結好劉國軒(上)
  當然,在事實上,趙立民也的確給他出了不少好主意,尤其是在民生建設方面,趙立民頗有建樹,使得如今的察哈爾王旗本部的實力,要比真實時空裡面強出許多。可是趙立民此番謀劃,也並非就是要讓察哈爾人就此真的突襲成功,那樣只會讓吳三桂漁翁得利,他的目的是要使察哈爾各部與滿清在北方形成一定的對峙局面,為自家王府爭取一段時間即可,達到同時削弱兩家實力的目的。

  所以,就在蒙古軍隊開拔前,他早就設法暗中派人把消息放了出去,好給清廷留出足夠的反應時間,一方面免得對方真的反應不及下被端了老窩,那可真就弄巧成拙了;而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使報訊之人進一步獲取清廷的信任,進一步靠近核心,為雙方的暗戰打基礎。

  六月初時分,布爾尼大軍在沽源口外,與圖海大軍遭遇,隨即展開了一場混戰,布爾尼大軍稍稍吃了些虧,損失了不少人馬,借天黑逃離戰場,而圖海則比較小心,也率軍後退了三十裡。這樣雙方的第一次碰撞基本打平,雙方各自收兵舔舐傷口。

  隨後布爾尼返回本部,再次強征了不少人補充軍力,他之所以這麽作,也是趙立民不斷建議說,面前的這支清兵,也許就是對方最後的一點軍力了,那麽只要消滅了對方,清廷將再也無兵可派,京師指日可下,抱著這份僥幸心理,布爾尼決心孤注一擲。

  十日之後,雙方再次展開大戰,顯然滿洲八旗戰力要強於蒙八旗,清兵再度佔得上風,布爾尼所部不敵後再次撤退,隨後依舊是采用老辦法補充人力,半月之後兩方再戰一場,布爾尼依舊不敵,不過清兵在連續激戰之後死傷不少,似乎有些後勁不足,疲態盡顯。

  再說此時的圖海一方,雖然三戰皆勝,但是手下人馬損失不少,傷亡近萬,僅剩可戰士兵兩萬出頭,兵力已經處於劣勢。而對手則因為不斷補充,始終都佔了人員優勢,此地又靠近對方大本營,為了穩妥期間,他收縮了兵力後退到了安全區域,準備采用手下人提供的分化瓦解的辦法,在蒙古人內部下手。

  隨後的一個多月裡,雙方交手不多,各自都穩守地盤,積蓄實力,為來日大戰作準備。在此期間,圖海通過康熙的同意,秘密給喀喇沁、土默特等部落許下優厚的條件,將這些部落暗地拉攏到了清廷一方,又為了震懾這些人,康熙再次搜刮了一萬多人馬,對外詐稱三萬,由一位皇室子弟帶領,與圖海匯合,以壯自家聲威。

  九月底,雙方於伊和淖爾附近再次展開大會戰,結果布爾尼一些部屬臨陣倒戈,致使陣型潰亂,隨即大敗後潰不成軍倉皇逃竄,最後僅有不足五千余人馬逃回查爾乾老巢。

  因為決戰失利,於是這位王子就此一蹶不振,隨即遇到牆倒眾人推的處境,圖海糾集蒙人內部的親朝廷部落,對察哈爾人展開追擊和剿殺。到了十月底,布爾尼眼見大勢已去,在萬般無奈下,隻得放棄了老窩查爾乾,僅帶少數隨從和家人,席卷了一部分金銀財物逃竄漠北,清廷取得了平叛的勝利。

  雖然最終獲勝,但是清廷付出的代價也不在小,三萬戰兵再次減員近半,不但需要補充兵源,而且當地蒙古各部還需要安頓處置。最終察哈爾部被削減到左右前後四旗人員,附逆的奈曼等部落則直接被撤旗,而喀喇沁、土默特等部落則借勢得到壯大。

  不過為了消化戰果,避免此地再出現類似情況,圖海等人不得不在這裡坐鎮穩定大局。

這樣又花費了近兩個月時間,圖海等人才基本處理完後續的事情,整頓好隊伍,接著再次奉旨拔營向西,準備前往陝甘一帶,平定那裡的王輔臣。  此番再次起兵西進,圖海的人馬除了萬五的滿八旗,還有近兩萬人的蒙八旗精騎,對外號稱五萬人馬。他這樣做既補充了人手,又大大削減了漠南蒙古附近各部的隱形兵力,免得他們再搞出什麽事情來,也算是一舉兩得。此外,他們還繳獲了對手遺留下來的大批金銀珠寶財物等,不但補足了自身的軍餉,還上繳給京師一大批財物,讓康熙大為高興,下旨提升了圖海等人的爵位。

  當清廷迅速平定察哈爾部的消息傳開,天下各派都受到影響,其中最為敏感的,就是那位困居閩中的耿精忠。由於戰況不利,尤其是康親王傑書南下之後,耿軍連敗數陣,遭受到一系列的打擊,再加上盟友鄭經的背叛,使他對時下局勢頗有些悲觀,在得到清兵迅速平定察哈爾部的消息後,動搖之心進一步加劇,很快就決定向清廷投降。

  經過一番交涉之後,於永歷三十一年,即西元1677年,清康熙十六年二月,耿精忠宣布易幟投清,其所部近三萬人馬放棄了閩北幾處關隘,回收至南平附近駐守,隨後滿清康親王傑書率八萬清兵分兩路南下,清兵遂迅速的佔據閩北閩中各城,目標直指閩南的漳泉各州。

  消息傳出的一個月以後,起兵反清後一直盤踞廣州,原地徘徊不肯派軍出擊的尚之信,受到這種大局勢的影響,心神不寧下也再次改變立場,宣布易幟投效清廷,他不但驅逐了吳三桂派來的聯絡官員,還再次派弟弟尚之孝所部,進攻盤踞在惠州的劉國軒部。

  劉國軒,時任台灣明鄭的右武衛將軍,此時也就四十多歲年齡,正當盛年,老謀深算善於用兵,而且軍紀森嚴,基本能夠不騷擾百姓,頗有名將之風。永歷二十九年,即西元1675年夏,劉國軒率領萬余殘兵,在潮州大敗南下的清兵數萬人,一舉扭轉了自家當時的困局,暫時穩定了閩南局勢,一時間聲名大振。

  可惜的是,由於台灣小朝廷畢竟實力孱弱,物資有限,所以後續對他的軍隊援助十分有限,劉國軒為了維持住隊伍,不得不與首鼠兩端的尚之信虛與委蛇,暫居惠州,借口就是為對方看守粵東大門。不過眼下因為這個牆頭草再次改變立場,劉部因為軍力不足,糧草短缺,隻好再度後撤至海陸豐一帶就食,可謂是窮途末路。

  與劉國軒有相同感覺的,還有駐守潮州的劉進忠所部。

  劉進忠,本是尚之信手下大將,在潮州當地頗有名望。此人一直心懷大明,在耿精忠宣布反清時也立即響應,被耿封為寧粵將軍,然而不久前耿精忠再次降清,於是劉進忠就轉而投效鄭經,接受了明鄭賜封的定虜伯,繼續高舉抗清大旗,準備死守老巢潮州。不過在眼下這種局面下,隨著耿精忠和尚之信的變舉,使得他和劉國軒一樣,陷入了對方三面夾擊的危局之中,情形十分險惡。

  不得不說,尚之信此人是典型的牆頭草,不但能力平平,而且野心不小,同時又小算盤不斷,毫無信義可言,隨著他本性的不斷暴露,因此最終為各方所唾棄。等尚之信再度改變立場,再度站到了清廷一方的消息傳到瓊州時,沐劍聲不由起身哈哈大笑說道:“哈哈哈,這個二五仔終於忍不住再次跳槽了, 簡直太好啦,也該是我沐王府出動大軍的時候了!來人,去請各位大人前來議事。”

  隨著他一聲令下,王府眾臣立刻雲集而來,一番會商之後,做出了迅速出兵廣州的決議。在此命令之下,於是沐王府上下立刻高速運轉起來,休息了整整一年時間的沐家軍全軍動員,數萬人馬聞風而動,無數的物資糧食開始調動,數百條各種船隻忙碌於各個港口,王府的主力迅速向瓊山府集結,為即將到來的戰事作準備。

  此番戰事,沐劍聲決定采用掏心戰術,先以水師肅清水面,然後以精銳陸戰士兵為箭頭,在水師的掩護下,借助珠江水道,直搗對方的老巢廣州城,速戰速決拿下該城。此後則在已經答允配合自家的劉國軒所部,以及埋伏於粵西的兩家山寨人馬的配合下,一舉掃平大部分廣東,為王府在大陸上打下一塊堅實的根據地。沐劍聲相信,在強大的水師配合下,廣州城附近的核心三角地帶,應該唾手可得,至於後續的計劃,以自家軍隊的戰力,只要穩打穩扎,自然也不難實現。

  在這個計劃裡面,其實最難的,就是要說服劉國軒和劉進忠二人,讓他們配合自家行動。眼下沐王府和明鄭雖然都同屬抗清一方,但是分屬不同勢力派別,私底下也是糾紛不斷,沐劍聲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保證一定能成。不過事實證明沐劍聲有些多慮了,眼下的劉國軒所部其實已經快山窮水盡了,人員已經不足萬人,而且軍械糧草也十分匱乏,如果不是因為有劉國軒個人的威名來震懾,這支軍隊可能早就已經四下潰散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