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小道混封神》第67章 由來
  葉青從那長形木盒中拿出長劍,長有三尺,入手頗沉,劍鞘乃是用青色木材製成,雖然不知是用何種木材所製,但自己看了也覺甚是不凡。
  拔劍出鞘,撲面一陣寒氣,葉青看此劍光華閃爍,上有一道白色流光,圍繞劍身,直覺上此劍應是寒冰鐵精製成,又被煉器師以極品火種煉製,附以木系靈物,算得上是上品了。
  奉學坐在葉青對面,一邊看葉青查看飛劍,一邊笑著說道:“上次看道兄失了飛劍,我便留了意,此次外出遊歷,偶然得了這柄飛劍,不知道兄覺得如何?”
  葉青點點頭,把飛劍插入劍鞘,笑著對奉學道:“倒是你有心,這飛劍品相甚是不錯,為何你不自己留著用”?
  奉學拍拍自己身後的寶劍,笑道:“我這把可也不差,再說陪我近十年,我可舍不得換了它。”
  葉青也沒再說什麽,自懷中取了兩瓶丹藥,放到奉學面前,笑道:“這兩瓶丹藥品相還不錯,我如今丹藥不缺,你且拿去用吧。”
  奉學也不推辭,伸手取了,又與葉青聊了一會飛劍術。葉青也不著急,等他自己開口。
  終於,奉學開口道:“道兄,你可曾與應龍真人相識?”
  葉青一愣,應龍真人,那還是自己當年跟隨桐道人入雲夢澤尋寶之時得見,而且還有了機緣與其暢談一番。當年的葉青愣頭愣腦,自是不知那種對話對於當時的應龍真人與當時的自己而言,真算得上是機緣了。
  當年的應龍真人修為已近仙家,葉青還是一無知頑童,那種對話本不應該發生,差距著實太大了,很難歸因於應龍真人的偶然興起。
  後來葉青隨著修為增長,才感覺當時情形是有些琢磨的,應該就是在那碧水金睛獸的身上,也是後來才得知,這碧水金睛獸乃是洪荒麒麟之種,頗有幻化神通,更能隨意隱形,而當日定是被自己看破,所以惹了應龍好奇,才有了院中的一番談話。
  但也就那樣了,後來葉青入了二仙山,這應龍真人成了截教外門弟子,當年碰上袁時與楊真,得知應龍真人已經有了成仙時機,按說現下成沒成功也應該有了結果,倒不知奉學是怎麽知道這老龍的。
  奉學看葉青點頭,這才說起了自己的心思。
  葉青渡劫成功,奉學自是豔羨,這一關一過,就代表葉青已經有資格去吞吐更多的靈氣,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提升修為,修成道法,慢慢練成金丹大道,最後再三花聚頂,五氣朝元。
  葉青雖然比自己大個幾十年,但在修道人的世界,實在也算不得什麽,雖然葉青一直謙虛自己天賦不好,但其機緣著實讓人羨慕。
  正因如此,奉學便決定還是要出山遊歷一番才好,一直待在紫願這裡,雖說也有些進益,但離自己的要求還是遠遠不夠。畢竟葉青只是在飛劍術上與自己多有交流,但自己畢竟不是闡教門人,便是若水等人,也有修道功法,而自己,也只能自己琢磨罷了。
  葉青倒不是小氣,或者說看著奉學不順眼,相反,他挺喜歡奉學的脾氣,而且還很羨慕奉學的修行天賦,但自己之自己事,現下的自己,還沒有資格去教導奉學。
  奉學哪位渡劫失敗的師尊,也算是有些門道的,光看他把奉學調教的這個年紀如此修為,就知也算得上高人了。
  要不是自己渡劫成功之後的這幾年,葉青也不比奉學強多少,但以後隨著時間推移,自己與他的差距會慢慢變大。葉青也曾經在渡劫之前婉轉的向真人提起過奉學的事情,但也沒得到真人的明確答覆,想來是沒什麽戲的。
  奉學決定了,便下山遊歷了。
  他是膽子極大的,要不然當年也不會自己就敢混進血海。他如今修行遇到阻礙,按自己想應該便是功法的問題。
  關於修行功法,奉學雖然就是一介散修,但也是略知一二的。
  據傳上古之時,天地初開,靈氣之濃鬱匪夷所思,但凡是有些靈性,哪用得著什麽功法,就是坐臥行走都能得靈氣滋潤。
  於是,就有了以靈氣凝結妖丹的妖族,以靈氣淬煉肉身的巫族,和靠靈氣施展神通的龍、鳳以及麒麟三族。
  但又不知多少年,洪荒之大,竟也容不下三族生養之快,一場爭奪洪荒生存權的大戰便爆發了。
  巫妖大戰,洪荒震動,兩族元氣大傷,最後落得個慘淡收場。
  鳳族、麒麟兩族聯盟, 與龍族也是爭鬥不休,最後曾經數量以億萬計的天龍雖勝尤敗,退到海域之內;鳳族為延續一份氣運,發下宏源,一旦鳳凰出世,便有聖運降臨,贏得了無限涅槃的機緣;而曾經遍布洪荒的麒麟一族更是慘淡,始麒麟隕落玉虛宮前,算是為麒麟一族延續了最後一份血脈。
  洪荒經此大劫,天地傾覆,靈氣大為衰落,本以為修道界亦要沒落,但翻轉就在此時出現。
  巫妖大戰之中,女媧隻手補天,其本就有造人之功,以此功德,成就聖體;
  太上老君看到洪荒之內各族沒落,便該人族大興,便在玄都立了人教,以保人族繁衍昌盛,以此之德,成就聖體;
  元始天尊深感洪荒生靈不體道法,才釀成大禍,便立闡教與玉京,要為眾生靈闡明理道,從而奉天承運,以此之德,成就聖體;
  通天教主則感洪荒眾生修道之苦,入道無門,便立截教與仙域,要為眾生廣開道門,截取大道一線生機,以此之德,成就聖體;
  接引、準提二道人身處西方,有感眾人訴求之苦,獨辟蹊徑,立西方教,講求真如本性,要廣度洪荒眾生,以此宏願,兩人俱成聖體。
  六聖得道,則洪荒眾生則如撥雲見日,在靈氣日漸衰落的洪荒之中,看到了通往大道的一線光明。
  而所謂的修行功法,便在六位聖人傳道之下,慢慢開始形成系統,成為了洪荒修道人無不向往的修行捷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