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唐末大軍閥》一千三百五十三 招撫渤海遺眾,需要控制住那個人
“啟稟陛下,經過詳加打探,除了渤海亡國世子大光顯,得王建扶植,於鴨淥府宣稱要複渤海國祚,還有禮部卿大和鈞、大均老,司政大元鈞、工部卿大福謨、左右衛將軍大審理投奔泰封國...而王建收容渤海遺民,如今也已有數萬人......”
 內殿禦書房當中,李天衢聽臣僚稟說泰封國拉攏渤海遺胄遺民的情況...自從被契丹亡國之後,渤海國宗室子裔、文武官員,以及尋常平民百姓,基本上目前可以歸納為三大類型。
 第一種便是已經認命接受現實,屈從於契丹的統治之下,久而久之,他們就是遼朝治下的子民。直到後來女真人推翻遼國,建立金國,這類渤海人便又臣服於另一個民族,直至絕大部分都融入女真族當中;
 第二種則是即便社稷覆亡,可是還不斷的召集遺民舉事,而對抗契丹統治的渤海人。這類人按史載軌跡遭受遼國的猛烈鎮壓,往往能興風作浪一時,可還是難以避免被撲滅的下場,之後或是降伏,或是南投偽高麗...只是就眼下而言,便如佔據龍泉府的大玄震,還並沒有過度地依賴王建的泰封國;
 第三種就是以渤海世子大光顯為代表的那一批人,目前佔據鴨淥、南海二府,轄境相當於後世吉林省,以及朝鮮半島北部鹹鏡道的一部分區域...與泰封國接鄰,受王建的影響更深。按史載軌跡,這批人近半數後來被遼朝索還,還有因偽高麗侵略遼東無望,便翻臉屠戮的渤海族民,余眾則逐漸融入三韓人。
 隨著魏朝的勢力觸及遼東地區,眼下接受契丹統治的渤海人,雖然也很有可能歸順中原王朝,但是後兩類的遺胄遺民的訴求,還是意欲複辟社稷。
 而以大玄震、大光顯為首的亡國宗室,現在明面上固然須向魏朝示好,可是當他們意識到中原王朝當真意圖兼並渤海國故地的話...泰封國王建便會猶如攪屎棍一般,盡可能煽動起渤海遺民對魏朝的對立情緒。屆時就算能動用武力強行吞並白山黑水各地,非但戰爭的成本將成倍增加,而且就是正史中的契丹遼朝那般,將要頻繁應對渤海人發動的武裝叛亂......
 按正史線後來爆發的遼國與偽高麗的國戰,雙方便都征用了大量渤海人,一方面是被契丹收編,另一方面則仍幻想著借助王氏偽高麗的勢力復國...所以那幾場戰爭當中,渤海人打渤海人的場面也是屢見不鮮。
 雖然魏朝同契丹之間已屬於勢不兩立的死敵關系,涉及遼東與百濟故地的領土爭端,與泰封國也鬧得很不愉快,可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對於他們而言也未必適用...畢竟王建對契丹極度鄙夷厭惡,稱其為禽獸之國,甚至到了臨死之前,還要告誡子孫絕不可受契丹的文化與習俗的影響,若是他泉下有知,史載線的偽高麗正因為蠶食遼東的傾向愈發明顯,遂被遼國揍得個滿地找牙,而認慫服軟奉契丹為宗主...只怕活活還要再被氣死一次。
 而契丹被魏朝殺得國力大損,猶如一隻拖著傷重殘軀的野狼,結果泰封國的三韓人卻好似隻餓狗,從後面突然竄出來,照著它的後腿吭哧就啃上一口...起碼與魏朝是正面會戰,慘敗也只能認了,但想必契丹恨死了落井下石的王建,如果不是眼下有心無力,恐怕也恨不得將泰封殺得滅國絕類......
 所以面對魏朝的威脅,契丹、泰封雙方很有可能會暫時停戰,不過也將是各打各的,而無法共仇敵愾地結盟對抗中原王朝。
 而泰封國要利用的渤海遺胄,諸如大玄震、大光顯、烈周道、烏濟顯等起兵對抗契丹的亡國宗室舊臣內部,實則也不是鐵板一塊...按史載線後來爆發了內訌,世子大光顯被他叔叔大玄震聯合南海府烈氏攻打,隻得逃過了鴨綠江,徹底歸投偽高麗,而被王建賜名為王継,而其余保留渤海王姓大氏的族民,後來則改為太姓,也盡被三韓人所同化,成了朝鮮半島上的明津太氏一脈。
 大玄震驅逐了自己的侄兒不久後便已身故,而由權臣烈周道、烏濟顯帶領其它渤海遺種建立定安國,下轄後世吉林省白山、通化、集安等地,後來還曾委托女真人向宋朝太宗皇帝趙光義奉表,自稱為高麗舊壤、渤海遺黎,而請奏約同伐契丹...只不過撐了個幾十年,定安國還是於遼聖宗在位時期為契丹所滅......
 所以分渤海國覆亡、東丹國被撤除、做為亡國遺眾抗遼的中心定安國也被遼國討滅三個階段,前後有十幾萬渤海人流入偽高麗治下。但還有幾十萬人後來則融入了女真、漢人。
 按後世某國的歪理“渤海國當初統治過中國東北,我們國家有一些人的祖宗是渤海人,所以渤海國的歷史是我們的,中國東北也是我們的”...這便是純屬胡說八道,就好比華裔散布世界各地,但也沒有哪個國家宣稱我們有華人公民,所以中國漢地十八省自古以來是我國固有領土...如果相信那等說辭,而成為一個國家對歷史上領土主權的固有認知,那只能說那是個病態而毫無下限的臭無賴國度。
 眼下大玄震與大光顯二人,做為帶頭召集渤海遺民對抗契丹的亡國宗室遺胄,都是意圖複辟國祚,以後也有與魏朝為敵的可能。但是他們彼此容易鬧起內訌,而後者更受泰封國王建的影響...對於這兩股勢力,直接強行用武力征服是下下之策,還是要盡可能的瓦解分化,想法設法讓更多渤海遺民放棄復國的打算,轉而情願接受魏朝的統治。
 當魏朝的勢力觸及遼東,而勢必要與被契丹覆滅的渤海遺民打交道之時,李天衢先前便已意識到大玄震、大光顯之所以被渤海遺民推舉為反抗契丹的首領,因為他們都是那個民族所建立起的國家王室成員。
 可是卻還有一個人, 在渤海人的心目中的威望,還有大過他們王弟大玄震、世子大光顯的身份。所以李天衢也已經下詔安排部署,心想只要將那個人控制在手中,那麽想必也會水到渠成,招撫得大量本來意圖復國的渤海遺民,轉而甘願接受中原王朝的統治......
 ※※※※※※※※※※※※※※※※
 燕山北隅,地處後世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唐朝時節北屬契丹、南屬奚人聚集地,與滿清康熙設木蘭圍場而在後世得名,是遼、元、清朝時節皇帝避暑狩獵之所,而屬於內蒙古高原和冀北山脈的過渡帶。
 湛藍的天空點綴著朵朵白雲,這片連結廣闊草原與平坦林地的區域本來甚是幽靜...然而大股甲騎縱馬飛奔,卷起滾滾蹄聲如雷,使得各種禽鳥驚飛,諸如豹、狼、獐、麅、鹿、野豬、狐...等走獸也是聞聲避散。而催騎馳騁,猶如洪流一般的騎陣當中,正有人高聲說道:
 再往北行三百裡,於前朝唐廷松漠都督府轄地,契丹另行修築,而幽禁渤海末主大諲撰的土城就在那裡!如今契丹集中兵力於臨潢府西樓,對那處土城的守備不嚴,既然有疑兵策應,想必一舉奔襲過去,接引那大諲撰歸來,應該也不是什麽難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