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唐末大軍閥》一千零六十 土司制度,他們必須接受
  “南詔為權臣鄭買嗣所滅,而後大長和又已覆亡,西南諸僰既也願奉表臣服,朕欲設立於滇地設立宣慰使司,而按各支部族領地大小、族民多寡,而酌情對於各酋首領授以宣撫、安撫、招討...統稱為土官,而授予諸級官職。

   但凡得受我朝冊封的部族首領,非但保留管治一方的特權,而且後世子孫不問愚賢,可受封世襲。只是宣慰使司辦學設館,聘漢學儒師為教,土官但凡要承襲官職的子弟,務必入學受教,且承襲時也皆須赴闕受職,襲職者領受誥敕,而家世歷代保留由朝廷頒發的金印,便可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統其兵、世襲其職......

   被授以土官職階之後,對於那些刀耕火種的部族,朝廷也會要資助扶植,助建房舍,開墾荒田、教習耕種,使其族民能夠安居樂業。當然了,這也是全憑己願,若是哪些首領疑慮我朝會侵奪他們的生殺大權,我朝也不會插手他族內事宜。

   而我朝入主滇地,自然也會派遣流官司掌漢人聚集的城郭鎮坊政務。但以土、流分治之法,各部族只要不觸犯我朝流官治下律法,在自己的領地之內,大小事宜均可自行定奪......”

   經過深思熟屢,李天衢對李珣等一眾文臣侃侃而談...然而他要治理雲南地界的政策並非異想天開的獨創,而是要采用參照唐、宋時期的羈縻國策,而由元朝設立,在明朝則達到全盛時期的土司制度。

   大唐時節所設的六大都護府,聽起來雖然威風霸氣,可實則羈縻制度甚為松散,對於周邊諸方勢力更似是象征性的統治,只要當地可汗、君王承認中原正朔為宗主,基本上完全可以自治,而中原王朝通常也不會干涉其內政。

   五十多年前,安南都護府府治所在,便為南詔國所攻陷,隻得轉 移至交州另置靜海軍。所以各處羈縻州府與中原正朔王朝的關系若即若離。中原一統、王朝強盛時,周邊各方藩屬勢力明面上固然會恭敬稱臣,可是中原王朝一旦衰微...羈縻勢力的首領非但不會服從中原正朔的統治,甚至還會成為巨大的威脅。

   可是土司制度則必然要確認當地處於中原王朝的疆域之內,諸部首領當然在自己地盤世襲其位,手掌生殺大權,但是也先得按朝廷的規章流程來辦...而其中有別於唐宋羈縻制度很關鍵的要素,則是務必要讓接受冊封的諸部首領知道:

   保證你們世襲統治權力的君主,是中原王朝的皇帝,也不會再有什麽南詔王、大長和國王...乃至按史載軌跡後來的大理國皇帝。關起門來,你們盡管自己做主,可如果對外宣稱,你們的身份則都是魏朝官員。

   所以當地部族首領,若想要子孫後代世襲自治,那也意味著世世代代務必要順服於中原王朝,否則哪一支部落以後倘若還要叛亂攪事,魏朝也盡可以出兵討伐,取締世襲的首領土司,再另行調遣流官,將其領土並入由朝廷直轄統治...這在其它部族看來,有些人好好的世襲土官不做,而魏朝再出兵征叛討逆,這不也是名正言順的?…

   而李天衢這一番話說完,參赴議事的一眾臣僚也立刻聽出些門道來...正當有的人交頭議論時,有個年紀約莫三旬出頭,而生得儀表俊美的文臣便已擊節稱讚道:

   “陛下英明!果然高瞻遠矚!按說舊時南詔治下諸族各部風俗迥異於中原,前朝時節惡我則叛、好我則通。也全因山高地遠,路途崎嶇,如果派遣大軍攻取,當地卻瘟瘴肆虐,轉運艱難,軍旅亦無法久留...如果只是按唐時舊製賜封當地蠻酋授以王爵,也唯恐有哪支部族便如當年蒙舍詔那般,吞並西洱河 地區諸部,滅其他五詔,而建南詔國,卻成了中原正朔的西南邊患......

   可是陛下設立土官,加封滇地諸蠻,日後即便會有人心懷鬼胎,亦或意圖隔岸觀火,而伺機有所異動...但也會有部族為了以我朝為靠山,而願忠於朝廷。如此分化西南各族,使其無法再如南詔國那般尊奉共主,眾部相倚為強,而消弭我朝邊陲隱患!”

   李天衢循聲望去,就見那個儀容俊雅的臣僚,倒也是後唐的降臣之一。他名為劉煦,本是涿州人士,而與劉暄、劉皞兄弟三人都以好學聞名於燕、薊一代,只是後來兄長劉暄被仇家所殺,劉煦為了避禍與他兄弟劉皞奔逃,投至後唐,而先後歷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的官職。

   按這劉煦的正史軌跡,他先後歷任中書侍郎、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要職,後唐時節還做到了當朝宰相,後晉時節則官居東都留守。拜司空、同平章事,還與五代不倒翁馮道結成了親家...而劉昫雖然也有身居相位卻不顧及典故,以及待人不夠寬容等弊病,但是他為人也看不慣府衙機構營私斂財,所以將因弊政租賦於民間的欠款一筆勾銷,而得罪了大批三司官吏。所以當劉煦被罷相之後,便有一眾臣僚歡呼慶賀有言“自此我曹快活矣!”......

   而且劉煦還有個最大的成就,二十四史中總計共兩百卷的《舊唐書》,便是由

 親,本章未完,還有下一頁哦^0^他受命監修國史,而主撰編成的...李天衢心說當初我即便是囫圇吞棗的只看了個大概,倒也真算是拜讀過。所以此人總體看來,若要出仕做官,到底還是長處大於短處。

   後世要查證古時史料,尤其是關於記錄當時少數民族的文化背景,以及同中原王朝相互來往的關系。往往在《舊唐書》中記載也更加詳細,相對也更為可靠。現在雖然還沒到劉煦負責監修 國史的時候,可是他好學博識,知識領域涉獵廣泛,看來現在便對舊時南詔國治下諸族各部前事過往、風土人情有著一定程度的了解。

   至於他評價西南諸蠻的那句“惡我則叛、好我則通”...也正是劉煦在《舊唐書·南蠻西南蠻列傳》中所加的注解。

   聽劉煦讚言說罷,李天衢輕輕一笑,旋即又道:

   “朕之所以打算設土官治土民,也是想到對於各支部族混居的地區,最不應該做的,貿然加深他們對中原的仇視情緒。畢竟我朝不止是要在滇地設立雲南宣慰使司,黔、桂、蜀、鄂、湘...各地,哪處不是諸族混雜?是以能否讓舊時南詔治下諸族奉我朝為正朔,而願接受賜許的官職,也關乎日後兼並諸地的趨勢。

   而南詔、大長和覆亡,楊師厚又肯逐步交接就兵權...趁著眼下滇地並無諸族尊奉的共主,也正是我朝分封..乃至分治各支部族的大好時機。以往南詔之所以成為唐朝西南邊患,也正如李卿所言,西南諸部尊合並六詔的蒙舍詔為王,得以相倚為強。而大封、烏武、摩挲、濮人、烏蠻、茫蠻、西爨...等諸族本來各據一方,如今由我魏朝招撫賜封,想必也會有不少部族首領甘願歸從。

   只是設立雲南宣慰使司,另封宣撫、安撫、招討等諸級土官等事宜各種細節,朕與眾卿還要仔細推敲一番...再看滇地諸部又會如何回應。”

 親,本章已完,祝您閱讀愉快!^0^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