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唐朝當王爺》第116章河東裴家
  李恪帶著大軍,離開薛家之後,又專門繞道,途徑河東聞喜。

  作為聞名天下的聞喜裴家,在河東這塊地盤上,也是耳目眾多,經李恪行軍的方向,裴家之主裴仁權已是確定,晉王不日便會抵達裴家。

  裴仁權每天,帶著自己的侄子,裴行儉,在府門口翹首以盼,等待著李恪的到來。

  裴行儉,年齡和李恪相仿,身材比李恪略顯消瘦。

  古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在三晉大地廣為流傳。今有我們的李恪,率大軍,專門過聞喜而不入裴家大門。

  就在李恪率大軍離開聞喜之時,裴仁權知道後,忙帶著侄子騎馬就追。

  李恪率大軍前行之際,聽到後面追趕而來的馬蹄聲,露出一神秘莫測的微笑,讓大軍停了下來。

  裴仁權一般策馬狂追,一邊高呼道:“晉王,晉王,等等我。”

  李恪看到這個畫面,腦中浮現出後世抗日劇中的一句經典台詞,太君,太君,等等我。

  走到大軍近前,裴仁權下馬道:“王爺途徑我聞喜,還請到我裴家一敘。”

  裴仁權既然能追上來,無疑代表了他裴家的態度,有著裴若蘭這一層關系的存在,李恪也不想對裴家舉起屠刀。

  李恪說道:“本王到不到裴家,也是一樣,本王只看,裴家的態度。”

  李恪直接讓裴仁權表態,裴仁權心下也是通明,看來三家結盟之事,晉王已是知曉,幸虧自己今日趕來,才免去了裴家的災難。

  現今薛家態度不明,晉王薛府做客,或有意為之,或薛府的立場有待考究。

  但這些都的時間來考證,時不我待,現在首當其衝的是他裴家,雖然他裴家不是倆邊倒的牆頭草,但事關裴家滿門的性命,裴仁權不得不細細思量。

  裴仁權沉思之際,一旁的裴行儉,初生牛犢不怕虎,大大咧咧的出口道:“嚴格說來,裴家與晉王也算是親戚,事關裴家生死,晉王何不指條明路。”

  李恪眼睛一亮,細打量起說話的少年來,此子明知自己身份,仍能不卑不亢的把問題拋給自己,今後必是個人才。

  此子年紀和自己相仿,比自己略為消瘦,典型的文弱書生模樣,雖出身裴家這等望族,卻也沒衣著華麗。乾淨整潔的麻布白袍,扎一腰帶。

  李恪欣賞道:“你是何人。”

  布衣少年回道:“裴家裴行儉。”

  裴行儉,李恪後世之中也聽過。

  說起裴行儉,此人是相當的了不起,年幼喪父,由叔父扶養成人。

  幾年之後,在李二的明經科考試中中選,開始正式踏入唐朝官場。

  順風順水的,得到大唐名將蘇定方的賞識與看重,並傳授兵法。

  他所創的長名姓歷榜及銓注等法,影響了後世選才授官的制度。

  裴行儉精通陰陽歷法,善於鑒別人才。他工於書法,尤擅草、隸。有文集二十卷,並著有《草字雜體》、《選譜》及兵法秘訣四十六條等。

  裴行儉最後病死在出征途中,被人稱為儒將之雄,位列武廟七十二將,享世人香火。這些都是後話。

  知道歸知道,欣賞歸欣賞,李恪仍不留情面的說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裴行儉不卑不亢的說道:“逆也是亡,順亦是亡,裴家無法決擇。”

  這小子,給點臉色,也敢將軍於本王,李恪冷笑道:“亡亦分多種,族亡人在或族亡人亡,裴家很好決擇。

”  裴仁權聽著李恪殺氣畢露的話語,也是從沉思中回過神來,對李恪的直言不諱,心裡也有幾分感激,看來,因為晉王妃,晉王對裴家還是留有幾分情面的。

  心中有了注意的裴仁權,對李恪恭敬的說道:“我裴家今後,就全仰仗晉王了。”

  李恪欣慰的說道:“識時務者為俊傑,裴家主不會後悔今日之選擇的。”

  看著李恪語氣好轉,裴仁權繼續說道:“還請晉王給我裴家指條明路。”

  “棄地,棄武,或從商,或從政,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李恪直言道。

  得到李恪的指點,裴仁權就和李恪告辭,欲上馬離去。

  看著將要離開的裴仁權,李恪卻開口說道:“裴家主,本王與裴行儉甚是投緣,就讓裴行儉,隨本王一起,前往並州,你看如何?”

  裴仁權複雜的看了李恪幾眼,最後底下了腦袋,恭敬的說道:“行儉能被晉王看中,也是他的福分。”

  說完之後,轉頭對裴行儉說道:“現今你已成年,叔父對你父親,也算有了交待,此番隨晉王前去並州,叔父也沒啥可交待的,一切你自己做主。”

  “叔父放心,侄兒會為我裴家考慮的”裴行儉當著李恪的面,毫不避諱的說道。

  交待完後,裴仁權也沒再多說,上馬就揚長而去。

  李恪帶著大軍,繼續向並州前行,大軍之中,只不過是多了一個裴行儉。

  等到李恪帶大軍抵達晉陽城下時,時任並州太守的王況,卻恍若不知道李恪今日抵達晉陽一般,仍在忙碌著公務,沒有帶並州的百官,前來迎接李恪的到來。

  晉陽城守門的將士,看到李恪的大軍,也是沒有主動打開城門。

  守城的將領王自在,無視李恪的大軍,皆身著禦林軍的服裝,故意高喝道:“城下何人,請出示官印和腰牌。”

  看著晉陽城守將,故意刁難,大軍若不是從京城而來,隊伍中沒攜帶火炮,李恪真想,來個炮轟晉陽城門。

  看來太原王家,準備和他李恪,作對到底啊!這就是赤裸裸的下馬威。

  大丈夫能屈能伸,李恪忍下了這一口惡氣,命身後的將士,把官印和腰牌,遞了上去。

  王自在裝模作樣的拿過官印和腰牌,然後仔仔細細的翻看了一番,才佯裝道:“原來是晉王遠來晉陽,快快打開城門,讓晉王入內。”

  在王自在的命令下達後,晉陽城的城門才嘎然作響,緩慢打開。

  王自在站在城門之上,居高臨下的望著李恪,沒有一絲下城迎接的意思。

  李恪抬頭,望了望城門之上的王自在,也沒生氣,平靜的高喝道:“進城。”

  喊完之後,李恪面無表情,倆眼直視前方,帶著大軍邁入了晉陽城。

  進得晉陽城,晉陽城中往來的百姓和權貴子弟,看到李恪的大軍,紛紛避讓開來,打量著李恪這一行人。

  從道路倆旁的商品,和行人身上的衣著打扮,李恪知道,晉陽城的繁華,和長安城不相上下。

  就在前行之中,李恪突然發現,自己不知道並州都督府在哪,這他媽就很是尷尬了。

  李恪作為晉王,並州的新任大都督,總不能隨便拉個道路倆旁的行人,詢問道路。

  沒辦法的李恪,只能帶著大軍,順著晉陽城主街道,一直前行。心中對太原王家的恨意,更是多了幾分。

  李恪就這樣,帶著大軍,走到了並州府府衙之處,才停了下來。

  太守府府衙外的衙役,看到李恪的大軍停了下來,忙向府衙內跑去。

  氣籲喘喘的跑到府堂中,說道:“大人,門外來了很多將士。”

  王況瞬間知道,是晉王到了,不慌不忙的把手中的卷宗,放到了公案上,這才起身,向府外走去。

  一出府,王況就哈哈大笑道:“不知晉王今日抵達,下官王況,公務繁忙,有失遠迎,還請晉王恕罪。”

  王況頭戴烏紗帽,身著官服,大腹便便,拱著手,邁著八字步,肥胖的臉上,擠出一絲笑容,嘴上的八字胡也是向上翹著,向李恪這邊走來。

  李恪也是客套道:“有王太守這般勤政的官員,也是我大唐之幸,這並州的百姓,有王太守這樣的父母官,也是上天的恩賜啊!”

  王況笑眯眯的邊走邊說道:“下官愧不敢當,愧不敢當呐!”

  話雖如此,但以王況的步伐和臉上的笑容來看, 絲毫沒有愧不敢當的意思。

  看著王況,李恪瞬間想到了,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罵王司徒的話語,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李恪也沒有心情,和王況虛以委蛇,直接了當的說道:“本王初來並州,不知都督府在何處,還請王太守,為本王帶路。”

  王況卻是笑著說道:“晉王,何不進府一坐,下官稍後便讓人為晉王帶路。”

  看著惺惺作態,不把自己放在眼裡的王況,李恪心中已是怒火滔天,但還是壓住了火氣說道:“大軍旅途勞累,改日再找王太守閑敘,還請王太守為本王帶路。”

  李恪雖忍著怒氣,但最後的還請王太守為本王帶路幾個字,也是語氣加重,有點不容置疑的意思。

  王況像是沒聽出李恪的話中有話,彎著身,低著頭,拱著手回道:“這並州的公務,很是繁多,下官實在是走不開,下官這就命人給晉王帶路。”

  說完後,都沒等李恪的意思,直接轉頭對府衙門前的衙役高聲說道:“吳小六,帶晉王前去都督府。”

  李恪恨不得一刀宰了這個王況,但還是壓住了心中的火氣,等著這個吳小六前來,為自己帶路。

  裴行儉卻是抬頭看著李恪,沒有說話。這晉王真是能忍,若自己有晉王的身份,一刀就把眼前之人宰了。

  三千禦林軍,目不斜視的看著李恪,等待著李恪的命令。

  後邊的千數夜鷹軍,都憤怒的看著王況,手已放在腰間,耳朵豎的老高,但等著李恪的命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