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根歷經風雨的石柱就是曾祖筆記裡記載的那一根,那麽這根石柱的來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年,也就是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
了解印度的人知道,印度國徽圖案來源於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頂端的石刻,石柱頂端,圓形台基上,站立著四隻金色的獅子,象征信心、勇氣和力量。
台基四周,有四個守衛四方的守獸:東方是象、南方是馬、西方是牛,北方是獅。雄獅下面中心處是具有古老印度教色彩的;兩邊的守獸象征具有悠久歷史的農業以及堅定不移的決心和毅力;圖案下面有句用梵文書寫的、出自古代印度聖書的格言“唯有真理得勝”。
按理說孔雀王朝還是奴錄社會,是個生存條件十分殘酷時期,那為什麽會出現如此‘婦人’的教條呢?
究其原因是公元前500年左右,古印度的統治者曾經派遣由印度人組成的小分隊,參加過一部分波斯軍隊對希臘的入侵戰爭。
那場戰爭波斯人對希臘進行了殘忍屠殺,也因此讓希臘人記住了虎假狐威的古印度人。
於是公元前324年,亞歷山大大帝在穿過亞洲的大片土地後,於公元前326年到達古印度邊境的入口,打算一血前恥,血洗印度人。
之後亞歷山大大帝先將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洗劫一空,並放火焚城。在征服一些邊陲省份後,他抵達印度恆河。
眼看勝利在望,他的軍隊卻在此處發動了兵變,並拒絕前進。因此亞歷山大大帝不得不放棄征服印度的計劃,並十分懊鬧地從海路歸國,不久他死於巴比倫,
這讓古印度人小心肝狠狠地顫抖了一下,就因為派遣了一小隊士兵參加波斯對希臘的戰爭,而差點因此亡國。那個後悔,腸子都悔青了。
亞歷山大大帝死後,他所佔領的印度省份在5年後被新成立的孔雀王朝開國君主月護王旃陀羅笈多奪回。
希臘軍官塞琉古接管了亞歷山大帝國的東部,並嘗試重新征服印度,卻遭遇失敗,並不得不割讓當時的阿富汗作為戰敗賠償。
之後的歲月裡,孔雀王朝第一、第二代、第三代君主,幾乎統治了整個印度次大陸,包括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這段時期整個古印度幾乎每天都處在戰爭狀態。
直到第四代阿育王上台,社會才進入平靜發展期,文明噴發,也就是這個時代印度才有大型的石造、石刻藝術首次出現,同樣是在阿育王時代,印度才進入信史時期。
信史時期是指有文字或出土文物記載著當時社會的情況的時代,後人稱為信史時代。與它相反的,就是傳疑時代或是傳說時代。
既有資料表明,中國信史時代始於商代。
話題回到開始,阿育王為什麽要建造石柱?這裡有一個傳說,阿育王幼時祖父參加一次抵抗希臘人入侵的軍事行動,目睹了一場空前絕後的大屠殺,因此成為非暴力的支持者,他所資助的藝術創作也直接與佛教信仰有關。
適時,阿育王建立了一種‘正當生活’的理法,這種理法融合了他對佛教之道普愛世人的信仰,這在奴隸社會是一種巨大的社會進步,為此他還頒布敕令,並命令將其刻在全國范圍內的石碑也石柱上,以便讓所有平民、奴隸和奴隸主能夠看見。
阿育王一邊在前人樹立的柱子上刻下法敕,一邊下令建造新的法柱,這些被精心拋光、雕刻的法柱使用的是一種棕褐色砂岩,來自古印度東部孔雀王朝的都城巴連弗邑,即今天巴特那附近一座位於丘納爾的采石場,這裡曾經似乎有一座集中的皇家作坊。
這些單根法柱通體平滑,柱身約高九米,體形由下往上微微收縮。其柱頭由倒置的鍾狀物、頂板、柱頂動物組成,並且是從整塊石頭中雕刻出來的。
而別墅群大門外這根石柱同樣高約九米,上面座一著頭全身石刻的獅子,和印度國徽上的四獅形象石刻並不相同,卻屬同一時代,同一時期的石刻。
在來美國之前張一並不認識這玩藝,之所以認識,還是因為少校曾祖筆記裡記載過一段話,這才引起張一突然想到這麽多。
筆記原文段落一:“印度之行收獲頗豐,但錯失了阿育王的黃金飯盒,這讓我的收獲暗然失色。又因風暴折斷了大帆船的主桅杆,讓我損失慘重,還好有一根來自印度神廟的石柱可以暫時代替主桅,不至於讓我們迷失在大海上。”
筆記原文段落二:“歷經千辛萬苦,大帆船到達非洲大陸東部,卻已經破敗不堪,無法繼續使用,於是我們買了新船,丟棄了舊船。 直到數十年後寫這段筆記時我才意識到,那根被當作主桅的石柱,隨舊船一起丟棄的石柱,很可能是來自阿育王時代的法柱時,這讓我痛不欲生...”
做在車內打量著不遠的法柱,張一思想早已飛越時空,回過神來,心臟不爭氣地狠狠跳動了一下,不受控制地吞了吞口水。
如果這根法柱是真跡,那麽它可是比阿育王的黃金飯盒還要值錢的東西。畢竟黃金飯盒是小件物品,而法柱是巨大物件,價值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面。
試想,連印度的國徽圖案都是來自另一根保存良好的法柱,就知道它的價值無法估量。
如果被外人知道這裡有一根完整的法柱,估記整個世界的人都得瘋,它的潛在買家可是不少,阿育王像征著印度次大陸統一,無論是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爾、孟加拉國都會對它一哄而上。
而且,這麽大件公元前的文物,全世界現存數量十指可數。消息傳出去,來自全世界的各大博物館、神豪、頂尖家族都會心動。
心臟不爭氣的‘嘭嘭’跳動,張一對李強吩咐道:“不進去了,回醫院。”
車子啟動,緩緩經過莊園大門外的道路,直到走遠,張一這才不舍把頭轉回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