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在大帳內大逞威風,把其他義軍統領訓的臉不是臉,鼻子不是鼻子的。
可是沒辦法,誰讓張順說的在理,還是處於公心為大家考慮呢?更何況糧草也仰仗人家攻擊,也只能忍了。
這些人雖然都是凶殘之輩,總算也知道好歹,沒有敢和張順翻臉。隻得撓著頭皮,琢磨怎麽對付當面的官兵。
這時候,李香和柳如是躲入張順臥室,閑來無事,便一邊偷看一邊偷聽起來。
她們看到原本溫和的張順把那些個滿臉橫肉、殺氣騰騰,一看就不是好人的人訓的不敢吱聲,不由驚訝的對視了一眼。
說實在話,她們雖然在李百戶百般逼迫和勸說之下,才勉強同意嫁給張順。其實內心還頗為不滿,一路上兩人沒少自嘲要嫁給“賊頭”做“賊婆子”了。
等到見到張順之後,更是大失所望。威震天下的“賊頭”舜王也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少年,除了項目出奇以外,更無其他出奇之處。
琴棋書畫是一概不通,經濟學問是半點不會,兩人實在看不出他有什麽本事來。
直到張順議事,兩人才看出張順的本事來。李香見此不由低聲對柳如是說道:“我聽說下勇之人,常常怒發衝冠、殺氣滿面而生人勿近;上勇之人看起來一團和氣、普普通通,恰如猛虎臥據山崗,一旦發怒則百獸震恐,恐怕說的就是這樣的人吧!”
柳如是聞言輕笑道:“小姐,你這是少見多怪。我在宰相府的時候,各色人等也沒少偷偷觀上一觀。有那忠的、奸的、剛的、柔的、外柔內剛的,外剛內柔的,不一而足,各有千秋。就哪怕那內閣首輔,也只是在家裡橫的厲害,到外面還得裝孫子,啐面自乾!”
“咱家將軍也是人中之傑,這也算不得什麽。只是你看這些人個個凶神惡煞,虎視狼顧,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他卻舉輕若重,降得住這些豺狼虎豹之輩,這個才叫厲害!”
柳如是所謂的宰相,即是那內閣首輔周道登也。此人乃是崇禎皇帝抓鬮抓出來的內閣首輔,結果他只會唯唯諾諾糊弄了事。
他當政的時候,最出名的事情便是崇禎皇帝問他:“近來諸臣奏疏中,總有‘情面’兩字。何謂情面?”
周道登便回答道:“情面者,面情之謂也。竟如同繞口令一般,糊弄皇帝,搞得崇禎皇帝哭笑不得,早早將他換下來拉倒。
這樣的人物既使在家裡如何威風,又怎麽會被柳如是看得起呢?
雖然柳如是一身學問皆是他親自教授,但是柳如是學會這些之後,反倒心高氣傲,輕易不會讚許他人。
依著柳如是的心氣,將來要嫁也得嫁一個有出息之人。要麽是青年才俊,要麽得是內閣大學士才是。
結果沒想到自家被趕出周府以後,生活困頓,幾乎要重操舊業,墮入章台。最終陰差陽錯之下,反倒跟了一個“賊頭”,內心真是屈辱至極。
正所謂“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等到柳如是見到張順威風凜凜,雄壓一方的時候,也不由美目漣漣。
兩人雖然文武異塗,終歸都是要做那人上人,又有什麽區別呢?這時候的柳如是因為張順的亂入,使得她沒有淪落風塵。
因此錯過了與李待問、宋征輿、陳子龍等青年才俊相遇,更沒有受到他們那種忠君愛國思想的深刻影響,對張順等人反倒沒有特別大的偏見。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即便柳如是有些心思,在如今寄人籬下的情況下,哪裡還敢奢求什麽?
於是,兩人嘀嘀咕咕,你一言我一語,反倒在她們心中樹立起張順一世梟雄的形象來。
張順哪裡曉得她們在後面居然自我迪化起來,等到張順議事完畢以後,天色將晚。
草草喝了口涼茶,潤了潤喉嚨之後,張順這才想起來後面臥室還有兩個美嬌娘被自己冷落了。
這個時代人們一般是一日兩餐,不過高官富戶和江南富裕地區,已經開始出現一日三餐了。他們中午添加的這一頓,一般稱之為“點心”。
張順身處北方,基本是一日兩餐為主。等到張順自己能做主之後,才開始一日三餐。只是今天事情繁多,等到張順忙完之後,才發現自己饑腸轆轆,更不要說自家臥室裡的兩個嬌滴滴的小娘子了。
張順連忙告罪進來,問她們是否餓了,想吃些什麽。李香怕他手下的人手腳不乾淨,把說道:“將軍忙了半日,也該饑了,不如讓小愛去做幾個菜,取來一些酒來吃。”
張順聞弦而知雅意,曉得李香嫁了過來,禮節全無,不成體統,想補個粗略的儀式,便點頭應了。
結果沒想到落落大方的柳如是這些囁喏起來了:“奴婢端茶倒水、琴棋書畫、吟詩作賦還成, 這庖廚之事,我卻避而遠之。”
張順聞言一愣,不由暗道:得了,這又來了一個大爺,咳咳,是大娘!前面那個王竹兒本是大戶小姐,不會伺候人也就算了,你一個青樓妓女連這也不會?
張順嘴上沒說,那柳如是如何猜不出張順如何心思?她連忙解釋道:“像我們這種人,被人牙子買了,便分為三等。上等教以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以售與高官名宿做妾室;中等教以文字、曲目,能寫會算,售與富商做妾;下等則是油炸蒸酥,做爐食、擺果品、各有手藝,或入大戶人家做廚子,或嫁與良家做主婦。若是售賣不得,便一發賣入青樓,或妓或娼,單憑相貌本事。”
“這......”張順聞言一愣,疑惑道,“莫非就是揚州瘦馬?”
李香聞言連忙咳了兩聲,提示張順說話太過了。柳如是倒沒有生氣,反倒笑道:“小姐不必如此,我本就出身如此,沒有什麽說不得的。”
“南有徽商,北有晉商,皆以鹽興,我等專門為此而設。是以南有揚州瘦馬,北有大同婆姨。如是不知幸也不幸,先入此門,又脫此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