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家請我當皇帝》第91章 民以食為天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https://最快更新!無廣告!

 “今歲靖邊大旱,赤地千裡,民饑死者十之八九,人相食!”

 “耀州旱,去冬無雪,今冬無雨,麥苗盡死,瘟疫亦甚。”

 “今夏蘭州饑,狄、河皆荒,餓死甚多!”

 ......

 呂維祺面目沉重的向張順一字一句匯報道,“還有延安等地,舜王已經親眼目睹,臣就不再多嘴了。”

 靖邊就是隸屬於榆林鎮的靖邊營,和被神一元殺了杜文煥全家的寧塞營相去不遠。

 而耀州則是先前張順仔細考察過之處,沒想到形勢居然如此嚴峻。

 “靖邊和耀州還好。”張順歎了口氣道,“我已經下令把耀州和同官縣作為接收安置流民的前線,由宋企郊、石長生專管此事。”

 “不過先生還得為我草擬一份命令,特意強調一下耀州救災和補耕之事。”

 “張慎言送來的番薯和老農到了,盡快為我派往耀州、延安等地。”

 “地裡給我種上粟米,山溝邊角都給我種上番薯,山上給我撒上苜蓿和蓬草種子,務必以救荒、救災為第一要務!”

 粟米畝產才一百多斤,但是相對於小麥、青稞等作物而言,特別耐旱,能夠保證乾旱之時能有一個基本的收成。

 而番薯根據今年在河洛種植經驗來看,除了量大管飽又長得快以外,還有一個不懼蝗蟲的特性,也能夠彌補主糧的不足。

 至於苜蓿和蓬草,雖然不是給人吃的東西,但是至少比啃樹皮、吃觀音土強多了。

 關鍵時候能夠活人性命,就是最大的善政。

 “舜王殿下,這下令種植粟米、番薯還行,但是讓百姓種苜蓿、蓬草而食,它好說不好聽啊!”呂維祺猶豫了一下,不由提醒道。

 比如一個簡單的例子,回頭史書上要是來一句,“秦王方據秦地,延安、耀州大饑,民以苜蓿、蓬草為食”,這話聽起來還不如“歲大饑,

民多死”好聽呢。

 張順聞言氣了個半死,不由張口斥責道:“大丈夫行於天地間,但求問心無愧,豈可因虛名浮利而置百姓身家性命於不顧!”

 “對了,一會兒幫我草擬命令的時候,問一問那宋企郊,為何本王在耀州之時,他不曾向我匯報過旱情!”

 這幫人不求無功,但求無過,難道真準備換個名號,繼續在我麾下充當“裱糊匠”不成?

 “臣曉得了!”呂維祺聞言不由諾諾。

 “靖邊那塊下令給盧象升,讓他從榆林調集一些糧食進行賑濟!”張順皺了皺眉頭道。

 “蘭州、河州和狄道三處,讓臨洮總兵張應昌調用部分軍糧,盡快賑濟。”

 “缺額先從屯田較多的秦州調用一些,余則從新征糧賦中補齊!”

 “那......那個張應昌有奏,河州番漢摻雜,地處夏夷交界,諸番人土司未服,不知如何應之?”呂維祺聞言從袖子裡抽出一本疏牘,連忙遞給張順道。

 “哦?”張順打開粗略的看了兩眼,頓時便明白怎麽回事兒了。

 原來這時代通往藏地有兩條路線,一條是走四川龍安府,經松潘軍民指揮使司往西到達原朵甘都指揮使司駐地。

 而另一條便是走臨洮府,經河州、歸德守禦千戶所,沿黃河河谷往南進入原朵甘都指揮使司駐地。

 這河州就是陝西進入藏地的門戶,同時也是茶馬交易的重要節點。

 歷史上元朝管理藏地三大機構之一——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便設置在此處,後來洪武三年衛國公鄧愈攻克河州以後,“番酋日至”,“或以元時舊職投誠,或率所部歸命”。

 如今義軍已經佔據了河州,卻因為張順沒有帶領大軍威逼,所以這些人便裝聾作啞,繼續遙領大明官職,不曾上表歸附。

 “此事容後再議,且論救災之事!”張順心裡盤算半晌,不由把話題拉回來道。

 茲事體大,不僅涉及河湟之地,還涉及到甘肅的掌控以及邊地番漢民族問題。

 必須以武力為後盾,以熟知番漢民情之人為乾將,方可一舉徹底解決這兩處隱患。

 “那河州賑糧的發放?”呂維祺不由請示道。

 既然現在確定不了敵我關系,自然就無法制定相應對策。

 谷“賑濟自然是賑濟自己人,大明的土司遭災了,與我何乾?”張順不由冷笑道。

 正所謂“畏威而不懷德”,如今義軍自個糧食都不夠吃,自己哪裡有那閑心去管他們?

 “這......這似乎不太仁義,不利於籠絡番人......”呂維祺不由提醒道。

 “不必了!”張順擺了擺手道,“仁施於己,威加於敵,內外之別也!”

 “仁施於敵,威加於己,是謂內殘外忍,非王者之德!”

 我叫舜王,又不叫聖母,你激動什麽!

 好吧,你是君主,你說了算!

 呂維祺無奈的搖了搖頭,不由又請示道:“原本計劃西安府征收糧賦、子粒能征收一百零七萬余石,實際征收糧賦三十一萬五千余石,子粒五十萬石,再加上張三百購入三十萬石,實際收入一百一十一萬石。”

 “糧賦這塊有三五萬石要麽和魚鱗冊不符,要麽農戶逃亡去了,無法征收。”

 “子粒剩下二十二萬石,有的打了欠條,秋收補上;有的拒不繳納,需要一一強製收繳。”

 “現在榆林鎮軍餉到年底需要支付二十一萬石,延安府救災需要二十萬石,其他軍餉需要四十五萬石。”

 “蘭州、河州和狄道縣救災亦需要三五萬石,還有各種運輸,路途消耗十五萬石。”

 “官吏放發俸祿十余萬石,實則至年底還要倒虧五萬石。”

 “至於軍隊訓練、鎧甲、武器裝備等一應事務,隻得耗費義軍銀兩。”

 “自舜王入關以來,先後沒收秦藩、韓藩、慶藩財貨合計一百五十三萬余兩,其中肅藩財貨田莊皆留甘肅巡撫張應辰支配,不曾上報上來。”

 “這其中購糧用去四十萬兩,王徵、張都督打造鎧甲、武器支取二十三萬兩,日常訓練耗費近十余萬兩。”

 “義軍賞銀又先後用去三萬兩,如今只剩七十萬兩。”

 “若是秋糧征收再不如意,吾恐義軍兵馬雖眾,卻坐困陝西矣!”

 什麽意思?

 其實呂維祺在委婉的告訴張順,陝西根本養不了這麽多兵您老趕快想個辦法吧。

 今年能撐下來,是因為沒收諸王府的財產,補貼進去了八十三萬紋銀,這才勉強收支平衡。

 但是,過完年以後怎麽辦?士卒百姓嗷嗷待哺,官吏、將軍坐等俸祿,究竟怎樣才能開源節流?

 農業社會和後世工業社會截然不同。

 糧食一年收種有時,天下田畝皆有定數,無論你怎麽激勵、刺激,實際產量都有一個上限。

 原本這個上限因為天災人禍,已經降低到一個可怕的低點。

 結果這兩年又經過張順一通亂戰, 外加“糧食戰”一通亂購,導致天下糧價徹底放飛了自我。

 如今不僅後金、京師糧價飛漲,連義軍購糧之事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若是再不想辦法,恐怕明年陝西饑民又要起兵反抗義軍的統治了。

 “不妨事!”張順擺了擺手道,“如今西安府屯田已經清理的差不多了,執行之事交給徐全吧!”

 “我準備調張伯鯨、李自成去延安、慶陽和綏德清理屯田。”

 “此三處差不多有三萬頃,差不多可征收子粒四十萬石,庶幾足榆林之用矣。”

 “除此之外,寧夏、固原二鎮屯田頗多,皆可一一清理一番!”

 “我還不信偌大個陝西,還能養不活二十萬精兵!”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