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武侯諸葛亮!
右督師楊嗣昌和漕運總督朱大典都是飽讀兵略之人, 當初讀到《三國志》中曹魏名將於禁大營為水所淹沒,難免忍不住嘲笑一番。
只是今日輪到自家,這才發現自個恐怕也得劃分到“庸才”的行列。
你道為何?
原來這懷慶府城東北正是沁水流經之處,其中從澤州蜿蜒而來的丹河又在懷慶府東北與之交匯,以至於沁水河水波濤洶湧,不可輕涉。
先前義軍在府城之中只有王定榆林營一營人馬,那楊嗣昌、朱大典並未意識到地形的危險, 便渡過沁水去圍攻府城。
只是如今義軍主力突至,本來打算和義軍決戰的楊嗣昌、朱大典等人等探查完地形以後, 才發現萬余明軍落了個進又進不得,退又退不得的下場,實在是左右為難。
“如今我們有兩個選擇:一則東進,咱們退往清化鎮再作打算;二則北上,咱們依托太行山堅守。”漕運總督朱大典不由建言道。
“北上不成,乃死路也!”楊嗣昌聞言不由搖了搖頭苦笑道。
“延之有所不知,我在清化鎮駐守這幾日,早探得賊人派遣一營人馬佔據了天井關。”
“可笑我當初還嘲笑賊人不知兵,分兵四向,乃兵家大忌,如今看來卻是對方棋高一著,我倒是貽笑大方了!”
“咱倆大意啦!”朱大典聞言也不由自嘲的搖了搖頭。
“那賊人主帥真是好膽略,先下一手閑子,然後斷了咱倆的念想。如果實在不成,那也只能往武陟縣去了!”
沁水河流呈西北、東南走向,從懷慶府府城東北角穿過以後, 折而向東,一路往東南方向的武陟流去。
如果明軍在義軍威脅下,實在無法渡河,沿著河岸往東南退去也不失一個辦法。
“這樣!”楊嗣昌沉吟了片刻,決定暫時不再考慮接戰之事,反而提議道。
“你先率眾渡河,我率領部分士卒斷後。一旦事不可為,我便率領潰兵逃往武陟,而你則退往清化鎮。”
“若清化鎮不可守,你再退往修武。這樣你我一南一北,互為犄角,將河內三府且為東西兩段,力爭把敵人阻擋在懷慶府一府六縣之內。”
那修武、武陟兩縣正是懷慶府最東面兩縣,正好可以截斷義軍東進之路。
“這樣也好!”朱大典聞言點了點頭,不過還是補充了幾句道。
“你是督師,焉有讓督師為我斷後的道理?”
“不如這般,還請督師先渡河退往清化鎮,我自斷後,然後順流前往武陟。”
“先前我奇襲孟縣之時,曾在那溫縣城裡預留了一司人馬, 當可助我一臂之力。”
“那武陟正好地處黃河北岸,與黃河南岸的河陰縣隔河相望。若是賊人從滎澤渡河攻取原武,則我定然腹背受敵。”
“故而我退到武陟以後,尚需派遣一支人馬,駐守原武。如此四地,若是再連上黃河南岸的中牟等地,庶幾可以抵擋賊人,使其不得寸進矣!”
朱大典不虧是老於兵事之人,頃刻間便把其中形勢、利弊剖析的明明白白。
如果按照他的布置,明軍從南到北一字排開,分別在修武、武陟、原武和中牟布防,四地互為犄角,形成一字長蛇陣,基本上也穩住了河南河北兩岸形勢。
谷祣
不過楊嗣昌也不是浪得虛名,他聞言沉吟了片刻,很快就發現了其中的問題:守有余而攻不足。
不過,他還是一言而決道:“好,就依次行事!”
原來經過朱大典提醒以後,楊嗣昌突然發現若是按照朱大典想法進行布防,那麽駐守在最北面修武的楊嗣昌其實遠離了戰場。
這對要居中協調、指揮四地戰事的楊嗣昌來說,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但是,他還是一口應了,為什麽?
原來對楊嗣昌來說,除了親自指揮作戰以外,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亟需要做。
只見他迎著朱大典驚訝的目光,認真的解釋道:“我感覺到,單憑咱們兩人的兵力,根本無法剿滅這股賊寇。”
“所以我決定利用靠近修武的優勢,準備書信一封,請求左督師朱燮元發兵與我等合擊此賊!”
好個兵部尚書楊嗣昌,雖然不如朱大典老於兵事,但是由於升入中樞,提升了眼界、見識,倒是讓他想出來一個更好的應對之策。
“這......”朱大典聞言一愣,差點想問道:聽說你與那左督師朱燮元不合,怎生又低頭求他去了?
那楊嗣昌雖然沒有聽到朱大典的疑問,但如何不知他的心思?
他不由苦笑道:“此乃國事耳,嗣昌如果敢因私非公哉!”
“好,若公果然一心為公,此戰朱大典死而無憾矣!”朱大典聞言不由大為詫異,也不由慷慨激昂道。
兩人商議已定,便先由楊嗣昌率領麾下標營祖大樂一部渡河,而朱大典繼續率領麾下人馬在沁水西岸布陣警戒。
然而就在楊嗣昌、祖大樂渡了一大半的時候,突然有士卒快馬加鞭趕來匯報道:“報~李總兵戰敗,還請督師早做打算!”
“什麽,這麽快!”漕運總督朱大典聞言不由大吃一驚。
那李重鎮雖然在和“賊人”的交戰中損失慘重,至今尚未來得及補充,好歹麾下還是關寧鐵騎,如何不濟得事兒?
原來就在楊嗣昌、朱大典商議退兵之事,那李重鎮早和“馬鷂子”李輔臣交上了手。
這李輔臣雖然年輕,果然不負“馬鷂子”之名。
那李重鎮欺他年幼, 就拍馬上前挑戰,那李輔臣哪裡按捺的住?
他早擎了一支長槍在手,翻身上馬前來應戰。
雙方連連交手三合,李重鎮戰他不下,心中焦躁,早被李輔臣賣了個破綻,騙他進來。
待他招式使老,即將刺中李輔臣之際,不意李輔臣“見肉分槍”,早一槍撥開了李重鎮的長槍,一槍將他刺落馬下。
明軍眾騎兵見失了將軍,連忙拍馬來救,那李輔臣不由大喝一聲,下令道:“此時不衝,更待何時!”
那明軍騎兵雖然眾於義軍,奈何無人指揮,顧頭不顧腚,早漏了破綻,哪裡抵擋的住?
雙方戰了半晌,僥幸被救得性命的李重鎮一看大事不好,連忙一邊邊戰邊退,一邊遣士卒匯報軍情,讓楊嗣昌、朱大典早做打算,這才有了士卒報信之事。
“廢物,廢物!”朱大典聞言不由怒不可遏,連罵了數聲,這才下令道:“全軍聽令,沿河列陣而下,且戰且退,遇賊不可戀戰,不得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