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神筆從項羽始》第221章 出任臨淄王府長史(感謝無畏輒烈)
聞報之後的太平公主,盡管與臨淄王李隆基一樣驚愕。
 可是她終究閱歷豐富、見多識廣,在加上,已經過了崇拜偶像的年紀。
 也就隻當丁昊這一次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
 有著梟雄之資的武三思,成了這場政變的陪葬品,韋皇后的勢力遭到了重創。
 朝堂之上的各派又開始了蠢蠢欲動。
 新的一場勢力瓜分戰,頓時開演。
 宰相魏元忠,相王李旦,太平公主,這三派,以皇后韋香兒目前的勢力,已經無法徹底遏製。
 她也只能在這場爭奪戰之中,加緊開始扶持新的勢力。
 她的女兒永泰公主,安樂公主,以及他的左膀右臂上官婉兒、宗楚客、韋跨、韋播、高嵩等人,這一次獲利頗多。
 相王李旦同中宗李顯一樣,經歷過了武則天朝的登基之後又被廢黜事件之後,他們對權力已經看得很淡了。
 臨淄王李隆基,在太平公主的熏陶之下,這一次正好借著他父王的名頭開始大肆培植親信黨羽。
 丁昊給他留下的印象很深刻!
 這樣的好機會,自然也就趕上了。
 在此次的權利瓜分戰之中,丁昊有幸,亦得到了一頂官帽子。
 也許在別人看來,此次他得到的這個從四品下的官職,實在是根雞肋。
 可是丁昊並不這麽看。
 在他看來,他此次所得到這個臨淄王府長史之位,含金量堪比朝堂之上的宰輔。
 當然啦!指的乃是潛力!
 臨淄王李隆基那可是日後的真命天子!
 現如今,做了他府中的長史,那可就等於是日後皇帝身側所有潛邸近臣的領頭羊呀!
 名垂青史的太宗朝,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哪一個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潛邸近臣?
 因此,雖然這僅僅只是一個從四品下的官職,但是丁昊對這個臨淄王府長史之職,非常的滿意。
 這就相當於,炒股時,手中牢牢地抓著一隻大黑馬股呀!
 只需要笑看風雲,靜心以待,就可以了!
 唐製,親王府長史,秩正四品上,郡王府長史次之。
 不過他們的職能都是一樣的,與王府司馬共掌府僚與紀綱。
 長史趨於文,屬於文官序列,而司馬更趨向於武,可以看作是武職。
 長史的地位要略高於司馬。
 王府長史主掌王府的政令,輔相規諷,以匡正王的過失,並統率府僚各供其事。
 凡請名、請封、請婚、請恩澤及陳謝、進獻表啟、書疏,長史皆替王奏上。
 若王有過,則詰長史。
 總而言之,現如今丁昊的這個臨淄王府長史的職務,其就是臨淄王李隆基的全權代言人。
 既有協助其處理王府一切事宜的權利,還有規勸、教導其言行舉止的義務。
 此職,看來還真是給他這位“先生”量身定製的啊!
 既然已經成了李隆基幕府的領頭羊,當然不能佔著茅坑不拉屎!
 丁昊網絡各類人才的大計,正式展開。
 張說、張九齡、蘇頲等丁昊所親手培植的一幫老人,再一次迎來了春天。
 當然了,丁昊也並沒有忘記,歷史上跟隨李隆基一起,成功策動唐隆政變的那些將領。
 諸如:李仙鳧、葛福順、陳玄禮、鍾紹京等人,全都得到了丁昊的點名舉薦。
 這幫人當中,有的人其實早已同李隆基暗通款曲了。
 這就更令李隆基驚奇了!
 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李隆基的內心之中,就滋生出來了這樣一種感覺。
 正當丁昊積極為李隆基出謀劃策,搭建班底之時,被嚇破膽了的中宗李顯終於下定決心要遷都回長安了。
 神都洛陽,給中宗李顯留下太多不愉快的記憶,他一刻也不想在這裡呆了。
 皇后韋香兒,在損失掉了武三思這麽一個強有力的臂助之後,在新一輪的權力瓜分大戰之中,似乎是,並沒有佔到上風。
 於是,她也想重新換一個地方,那樣也可以開辟全力新空間。
 與其它朝代的遷都不同,當下,可以說,奉行的乃是雙都製,洛陽是都城,長安其實也是都城。
 再加上,兩地離得基本上也不遠,故而,此次的遷都並未大動乾戈。
 中宗李顯回到長安之後,將洛陽定為了東都,許多的行政機構也依舊暫時留在了東都。
 這一切,其實都是皇后韋香兒的主意。
 在新一輪的權利瓜分戰當中,她沒有佔到上風,那索性就重新再建立一套體系,這樣一來,就又可以產生許多新的職位了。
 這些大佬們忙著爭權奪利,丁昊的提前投資,也終於有了回報。
 賣掉洛水別業之後所得的一萬兩白銀,丁昊在長安城中購置了八座閑置院落。
 這一下,全部都升值了!
 可以想象到,隨著日後東都洛陽城中各院苑寺監的逐步回遷,長安城必定會再次寸土寸金。
 中宗李顯已經回了長安,他的親弟弟相王李旦,也得到了他的許可,跟著一起回長安。
 盡管韋皇后百般阻撓,可是中宗李顯對自己的弟弟李旦毫無戒心。
 這還得從當年說起,當年李旦曾“數次稱病不朝,請讓位於中宗”。
 盡管李旦稱病只是給自己躲避政治風雲找的借口,但他不爭的性格,給中宗李顯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李顯複辟後,感激於弟弟李旦當年讓位的“義舉”,便加封他為安國相王。
 因此,相王李旦的地位是非常超然的。中宗李顯特意讓他留在京中,不令其前去就藩。
 安國相王,安國、安國,當然得安在京中了!
 臨淄王李隆基作為相王李旦最疼愛的兒子,當年武則天召李顯、李旦回神都之時,李旦實在害怕,托病不能成行,李隆基便替父赴京了。
 武則天大手一揮,便將臨淄王府設在了神都洛陽,從此李隆基只需要遙領封地事務。
 這也算得上是當下的特例!
 唐代前期,諸王一般會到封地去,以其封地的都督或者刺史的名義來管理當地。
 確實是不能留居京城的。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規定,便變的也不是太嚴格了。
 及至當下,皇子大都在京城建有宅邸。也可以通過在朝中擔任官職來參與政事。
 可是郡王還是不行的!
 只有到了玄宗朝之後,皇子與郡王才能名正言順的留居京城,隻遙領一個封地刺史虛銜。
 因此,當下的封爵制度其實已經到了由緊趨松過渡期,已經不像漢朝與明朝那般嚴格了。
 有點類似於宋,封王在某種特殊原因之下,不僅可以不就藩,而且有時候還可以位宰輔。
 相王府已經遷去了長安,臨淄王府沒有特旨,也就只能留在洛陽了。
 韋皇后為了打壓相王,故意分裂其勢力,將相王的得力臂助臨淄王李隆基,扔在了洛陽。
 只不過,她是真沒想到,在丁昊的經營之下,從此臨淄王李隆基反倒成了洛陽之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