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宋一代目》第80章紹興新局
改元後,最重要的依舊是君權和軍權。

 趙舊正位於兩宋之交這一戰爭頻發的特殊時候,在宋朝歷史上極為重要,這種重要不僅指北宋滅亡、南宋建立,而是腐朽的北宋王朝滅亡、新生的南宋王朝必須進行改革免得“重蹈覆轍”早早再度陷入腐朽。

 北宋初期建立的一些制度在中期已經出現問題,引起有識之士的重視且進行了幾次掙扎努力的改革,但無論怎麽改革、無論誰改革,黨爭的攻訐始終困擾限制著他們,使其未能成效。

 王安石這位拗相公就做出了他的努力,可惜青苗法未見成效,變法也失敗了,甚至大臣們還將其送上了歷史的恥辱柱。

 若不是老王同志在文學成就上有很高的造詣,或許這輩子都洗不乾淨了。

 北宋末年,政治軍事經濟問題已經達到非常嚴重的地步,如同一塊爛肉必須要割去,可沒等到北宋統治者壯士斷腕忍著痛去改革,金人就大軍南下,強製他們退場。

 從根本上看,北宋的滅亡是內部因素導致的,金人入侵不過是加快了其滅亡進程。

 但凡事有利有弊,有積極的一面有消極的一面,兩宋之交的戰爭的確對當時的社會生產力造成極大的破壞,同時也引起相關制度的瓦解,對社會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說個笑話,北宋花了一百年沒有解決八十萬禁軍的問題,金兵花了幾年功夫就解決了。

 尤其戰爭對軍事上的影響,北宋末年的大宋官軍早就腐朽破落、不堪一擊,南宋新軍隊在鐵與血的戰爭快速發展壯大。

 與之對應的軍事制度和軍事思想也重新建立,雖說沒有徹底消除舊軍隊的影響,但卻是戰鬥力直線上升,比前朝上升了數倍。

 軍事體制運轉更加有效率,統兵將領們的自主權也擴大了許多。

 禦營右軍韓世忠,擁有三萬兵馬,由於是“開國”之初,這其中的水分並不做假,實打實的有三萬人。

 禦營左軍張俊,手底下兵馬擁有四萬人,這就看出了前面兩場大的戰役,讓這位張太尉獲得了多少資本,這位可是和官家並肩作戰的大將啊。

 劉光世,嶽飛合計八萬人,其前身為禦營前軍,他們下面還有王德,張憲,王貴等大將,主要是負責江南這邊的剿匪事宜,剿匪大軍很容易獲得兵員。

 劉光世就擴充了不少,而嶽飛雖然也招收了不少,不過留下來的卻不到一半,畢竟嶽飛的部隊軍紀太嚴明了。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是嶽家軍的口號,也是真實的寫照。損壞莊稼,妨礙農作,買賣不公,斬!

 在古代,令出不行者斬,很多軍隊做得到,號稱損壞莊稼、買賣不公斬的也不少,但真正做得到的,恐怕只有嶽家軍一支。所以嶽家軍所到之處,民眾無不歡欣圍觀,“舉手加額,感慕至泣”。

 嚴格的軍紀外,又有濃濃的溫情:士卒傷病,嶽飛親自撫問;士卒家庭困難,讓相關機構多贈銀帛;將士犧牲,厚加撫恤。

 部將犧牲後僅余孤女無人照料,嶽飛讓兒子娶她,嶽飛妻子李氏亦時常慰問將士遺孀。如此賞罰分明、官兵同心的軍隊,自然是“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正月十三,趙舊就召集了軍中的大將,包括遠在川陝的李陝仙,曲端,吳玠通通被召回,而劉錡,蘇油,吳璘這些大將卻留在了川陝,趙舊可不想做出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總得給自己留一些防備。

 宮內,沒有了往日的喧囂聲。

 幾個相公安靜的坐在一旁,而大將們也是端正的自己的態度,一絲不苟的坐在旁邊。

 今日可沒人敢鬧事,趙官家已經放出話去,誰敢鬧事,關誰半個月的禁閉。

 趙舊便道:

 “今日還是要商量一下軍製改功之事,還有互換防區,以及軍製改革的事,大家都拿到台面上來好好議一議。”

 中樞軍事機構的草創異變確實是太過於簡陋。

 趙舊的軍政建設雖說是南宋軍事體制的初創,卻也是塑造了在其之後的軍政框架。

 南宋軍隊和北宋軍隊的建立是不同的,南宋軍隊是建立在北宋滅亡之後的重新整合及因戰爭不斷壯大的,而北宋軍隊來自於並不激烈的兵變,它由原後周軍隊直接轉變過來,不是推翻重建。

 只是簡單地淘汰選拔將領和組織結構改造,使其直接成為新王朝的軍隊。

 簡單來說,北宋的大軍其實就是後周大軍,而南宋卻是真刀實槍裡面拚出來的,比如說能征善戰的韓世忠,死守名城的張俊,鼇戰西北的李彥仙,曲端,吳玠這些大將,還有趙舊自己親自養成的大號嶽飛嶽元帥。

 當年趙舊開大元帥府,招攬潰軍義兵和地方勤王部隊,將其分為五軍,由武顯大夫陳萃充兵馬大元帥府都統製五軍兵馬。

 都統製統領全軍,下設五個統製,分領各軍,實行五軍製。這是趙構進行的軍隊建設的初次改革嘗試。

 隨著金人的追殺和依附將士的越來越多,這種簡單的統軍機制出現許多問題。

 靖康二年正月,大元帥府中樞發生了一系列的變法:“上(即趙舊)以便宜除汪伯彥顯謨閣待製,充元帥,而黃潛善為副元帥。”

 原先的副元帥宗澤因不在趙構身邊,不再是軍事中樞的成員,這一時期的軍隊成分十分複雜,比如賊寇、義軍、潰軍、地方軍等,派系林立,相互沒有關系不統屬,各自領軍不聽號令,名義上說是歸於大元帥府的領導,實際上獨立性特別強。

 大元帥府到後來又發展成禦營。

 禦營司與三衙、樞密院之間的同存矛盾,這也是趙舊今日召集將軍們解決問題的原因。

 趙舊又道:

 “三司天下之兵柄皆在,其權雖重,而軍政號令則在樞密院,然禦營權職與三司,樞密院重合。

 朕欲取締禦營,恢復舊製,天下兵事,樞密院能否使其更加有效,或者增添一些權柄?

 甚至,朕想要弄一個國防部出來,兵部,三司,樞密使並之。”

 趙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噝……”

 不少文臣都看出了趙官家的想法,並不是要取締禦營。

 反而是要將其變成更大更具權威的組織,國防部,這一個部門頂我們半個朝廷,這未免有些太過了。

 趙舊的想法頓時驚呆了所有人。

 這亂事確實需要國家機器更加高效快捷的處理方事,但…有些事不一定能說是對的,但卻觸及了文臣的底線。

 李綱便道:

 “國朝兵權,隸於三衛,本之樞府,樞府有發兵之權,而無握兵之重,三衙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今不複三衙,而別置禦營司, 分委之樞府,而置禦營使,其後專掌兵權,樞密不得而豫。

 而官家所言,其國防部權柄太重,就怕有尾大不掉之事,官家未免太過於偏心了一些。”

 呂頤浩直接了斷的說道:

 “承旨為樞密屬官,權任管軍,是本兵之地又得握兵,合二為一,非祖宗之製,臣以為不可。”

 祖宗之製還真的是個好東西,有事沒事都可以捅出來嚇人,這一招被司馬光給玩壞了,很多人都是嘴上喊著祖宗之製,可真的是要依照古禮,單單是一個周禮,天下有幾人能夠做到?

 若真的遵循祖宗之製,則周天子也不會消亡了。

 畢竟相公們都秉持著“重文輕武,防范武人專權”的原則。

 這樣一來的優點是適應了戰爭需要,提高了中央決策的效率;但缺點也同樣很大很明顯,使其成為宰相專權的工具,“文人監軍”,“宰相領兵”這樣的事屢次不絕,可是會帶兵的相公又有幾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