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星空深處的宜居星球》70 人事變動
  鄧先達在甘雅離開本星系後。遠程招集李興國,李安,葉嶽,廖玉林,萬一曼,龍虎等人遠程視頻開會,討論謝明國,甘雅離開後,獅子座A及大熊座到船底座區域星空軍的總指揮人選。

  鄧先達有意讓李興國暫代甘雅的職位,萬一曼接替謝明國的位置。大家還在猶豫,思索如何開口,是附和還是另外舉薦人選時。葉嶽率先開口,不過是強烈請求辭職,大致意思是年齡偏大,思路跟不上年輕人,請求退休。

  鄧先達自然要留,而且是堅決要留。葉嶽被逼無奈,只能自掀傷疤。言及有熊國能逆勢而起,自己有不可推托的責任。被有熊國反超還能找回場子,這是上天給了他葉嶽天大的運氣和面子。現在還能身體安好的讓他順利交出責任就是上天和華國星空軍領導對他的最大愛護。葉嶽是真誠的希望鄧先達讓他辭去仙女座方面星空軍總指揮一職。讓他能圓滿的結束星空軍仙女座方向總指揮這一無上光榮的工作。

  話說到這個份上,鄧先達也沒再強求,同意葉嶽所請。然後直接討論對三大勢力的領導人任命。眾人討論來討論去的,最終一致同意了鄧先達對三大勢力的人事交排:李興國接任葉嶽的位置,萬一曼接替甘雅之位。提拔葉宮容接替謝明國的職位。

  本星系一體化,自然要個名義上的首領,鄧先達當仁不讓領此重任,鄧先達有意向,讓葉嶽為華國在未來本星系聯盟的第一副手。

  華國星空軍總部也與李安的本星系督軍府合並。領導層鄧先達為首,李安為第一副手,曠晴,歐雲,趙曉飛同為副手。其它老人比如葉運遠,陳道平等人全部到本星系的行政機構待命,等與海盟,陸盟,西林國商量出本星系以後整個星系管理機構具體的名稱,職位後再實際任命。

  至此華國星空軍高層基本完成新舊交替,年輕化程度更高。由於甘雅帶走了獅子座A方面星空軍所有的副總指揮。大熊座矮星系這邊葉宮容過於年輕。為便於各方工作的有序開展,鄧先達同時還提拔了幾位地球帶過來的年輕星艦戰士為副總指揮。

  具體人事安排,葉宮容這,毆雲,曠晴兼任副總指揮,另有毛祖寧,丁愚及鄧緣,甘林園兩個新人共六位副總指揮。李興國那有葉平順,鄧紫玉,夏江山,龍虎帶新人李岩玉,習功成。萬一曼配副手劉逍,楊越,李超,彭升,羅銳加新人肖潛。廖玉林算老人任命待定。

  萬一曼接替甘雅,直面李乾運部。從中可以看出鄧先達的算計可以說已經爐火純青,關系用到極至,還不顯形。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上級讓下屬的親朋故友圈多人沾光,絕大多數時候是算計大於恩賜。聽話為輔佐,不聽話就很可能成為對手。實在沒有利用價值自然就會被全部拋棄。這樣也能讓目標人物進退兩難,動輒得咎。

  只是對鄧先達而言,李乾運部已經失控。其最開始的想法是想讓李興國硬抗李乾運部。葉嶽的辭職讓鄧先達有了完全掌控本星系星空軍的機會。然後鄧先達的算計變了,有了更好的選擇。不需要防備葉嶽自然也就沒必要讓李興國領重兵內外皆防。

  葉嶽辭職後,鄧先達只需要考慮自保,那麽有萬一曼面對李乾運就足已,這已經能讓李乾運部想動手時多了不少顧忌。把廖玉林與萬一曼分開,牽製萬一曼的意思也毫不隱諱。

  李安,葉嶽所招的那批星空軍新人與謝明國雲茹雙星兵敗後的殘部加上三個勢力范圍各自的留守星艦戰隊全部整合,

分成四部分。鄧先達,李安的總部,下轄十五萬,其它三方勢力各下轄七萬。星艦戰士不夠人數有缺額的全都從地球移民中征招。  本星系的日常行政機構安排也是鄧先達說了算。本星系星系聯盟為本星系最高行政機構,聯盟主席為鄧先達,副主席十人,華國四人葉嶽,廖玉林,陳道平,葉運遠。海盟,西林國各兩位。陸盟,有熊國各一位。

  實力決定地位,關系的遠近決定地位,這也是人之常情。陸盟,有熊國幾乎被打殘了,現實情況是急需時間躲著養傷,恢復實力,完全沒有一爭長短的力量和雄心。海盟的納達爾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鄧先達給了他足夠的尊重。海盟的副主席人選中必須有一個名額是納達爾的。而且其名列副職第一,葉嶽第二。

  納達爾到未來的本星系聯盟主星來,可以和鄧先達一樣帶三千星艦戰士陪同。其他副主席只能帶一千。

  四個國家的主星及華國三方勢力的主星,加上以後的華國星空軍總部要選定的主星以及星系聯盟中心所在主星共九顆行星享受最高禮遇, 所有星艦在這九顆行星十光年范圍內必須關閉攻擊功能儀,一光年以內航行線路需聽從主星安排。不從者主星可以攻擊可以滅之。

  對這一條,納達爾,湯姆克魯斯等人都只能內心發苦。如果他們的星艦不從,華國滅之,他們將只能接受。如果華國的星艦僅僅是到他們的主星附近得瑟,他們敢動手嗎?沒有對抗的實力,動手跟找死為沒什麽區別。

  華國可是有三方勢力,加鄧先達李安的總部相當於四方勢力,幾十萬的星艦。現在三國每國的星艦都不到一萬,實力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一旦拉仇恨,華國某勢力的某位副總指揮點頭,都能短時間內滅了他們的主星。

  星緣星一戰,讓他們海盟,西林國的星艦損失慘重。幾乎可以說是全軍盡墨。李安過意不去,在鄧先達的默許下讓他們海盟,西林國,陸盟三國每國擁有了兩座四級星艦生產基地,讓三國的星艦短期內增長到近萬艘。但據納達爾了解,華國的四級星艦生產基地超過二十座。至李安來到本星系後,華國在本星系的星空軍極速增加。

  華國,有熊國之間的戰爭結束時,華國剩余四級星艦不到二十萬,而鄧先達到達本星系此時華國前前後後製造的星艦算上損耗的不下五十萬。現在所擁有的四級半星艦,納達爾估計在四十萬左右。

  華國與有熊國爭鋒之時,海盟還有左右平衡之用。現在?納達爾只能苦笑,但也亳無辦法,僅憑天意了,因為只要三個國家建不了四級星艦製造基地,一切就都只能聽令於華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