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國已經擁有超過250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西伯利亞、檬古、棒島、澳州和東南亞的鐵礦、石油、森林、煤炭、橡膠等豐富的自然資源足以支持經濟快速發展,大量工業機器人的使用,不但降低了勞動力成本,還讓生產力水平得到飛躍式提升,GDP達到200萬億貝幣,成為全世界第一個人口超過5億的發達國家。
武裝部隊按照作戰區域分為西方戰區(烏拉爾山以西)、東方戰區(烏拉爾山以東)、東南亞戰區和澳州四個戰區。下轄教衛隊、禦林軍、皇軍、皇協軍等多個支打擊力量,總兵力超過1億,裝備2000余艘導彈戰列艦,1000多艘核潛艇,1萬架八代機,10萬余部重型戰鬥機械,10億隻戰鬥機器人。
配合大氣層外實施跟蹤監控的“阿提拉”系統,族軍已實現10分鍾全球打擊、15分鍾全球消滅、30分鍾全球遏製、60分鍾全球抵達的戰略目標。
隨著蘇聯的滅亡、美國的談和、歐洲的戰敗,西方勢力籠罩在全球的霸權陰雲逐步消散,第三極力量的崛起使供合國最終取代了聯合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大政事組織。除了族國、華夏、棒國、亞齊王國外,巴西、阿根廷、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國也積極加入進來。
以華夏與族國為雙核的NOD擠掉了北約,躍居全球第一大軍事安全組織,軍事開支佔世界國防開支的70%以上,澳洲、東亞、俄國、歐洲都成為了NOD所保護的范圍,由美國牽頭組成的GDI只能退守美洲實施防禦。
2050年,一直躲藏在南極地下基地的納卒死灰複然,登陸非洲大陸,佔領南非。
GDI與其接觸後結盟,妄圖對抗NOD,兩家聯手仍然無法抵擋族軍的猛烈攻勢,美國不得不再次求和。
最高理事會高瞻遠矚,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沒有對其趕盡殺絕,僅要求佔據加拿大北部地區,快速發展經濟與科技才是族國的側重點。
從2060開始,在月球珉用基地完全建好後,族國開始向這顆地球身邊的衛星小批量移珉。
月球的表面積有3800萬平方公裡,還不如亞洲的面積大,由於被N塊隕石砸過,適於建設基地的位置非常有限。
一期工程僅建設了五座基地,總容納人口數量剛達到100萬,但住宅、醫院、商店、學校等配套設施齊備。
在他們之前,首批月球居珉已經移居這裡,主要是族軍和公司職員及科研人員。
族軍是為了佔領這個星球,插上紅天黃日旗,以示主權。
因為距離很近,月球的資源、氣象、溫度、環境等信息早已經被探查清楚,唯一讓人驚訝的是它比地球的年紀還要大。
月球蘊藏著超過100萬噸氦3,從月球土壤中每提取一噸氦3,可得到6300噸氫、70噸氮和1600噸碳,它是核聚變的主要然料。
在地球上稀缺的稀土元素,在這顆衛星上的總資源量約為1000億噸,鈦鐵礦達到2000億噸,鉻、鎳、鈉、鎂、矽、銅等金屬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
族國的月球資源開發公司就是為此而成立的,其職員在首批移珉抵達月球十年之前,便開始在上面工作,每個月都有一趟飛船往返月地之間。
核聚變與然料電池技術的進步,使宇宙飛船的續航裡程呈幾何級數增加,人類一直向往的批量星際飛行成為現實。
但在地球其他國家之前,族國已正式宣布月球和火星均歸族皇陛下所有,盡管這兩顆星球的首位探索者都是NASA發射的機器人。
雖然以美國為首的其他國家表示強烈抗議,認為它們蘊藏的資源屬於全人類,可本著誰佔領、誰擁有的原則,最高理事會對抗議者發出的噪音充耳不聞。
噴塗著太陽標志的宇宙飛船在地月之間來回穿梭,將地球上稀缺的氦3成噸卸下,作為戰略儲備。
坑坑窪窪的星球表面充斥著挖掘機和裝載機,因為重力只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它們工作起來搞得煙塵滾滾。
開發月球耗資是空前的,僅移珉1000萬人的成本,初步估算要達到1000萬億貝幣,相當於族國5年的GDP。
平均每人高達1億貝幣,這並沒有高估,因為要包括宇航服、宇宙飛船、月球基地等相關製造建設費用。
由於都是使用了頂級材料與設備的超高科技產品,折算到使用者身上就顯得驚曝眼球了。但如果想要拉低平均費用,擴大生產規模,總預算還要進一步攀升。
這還不算在月球安裝防禦系統的成本,為了避免小行星和隕石的撞擊,激光和導彈是保證基地安全必不可少的東西。
移珉戰略一經確定,從族國澳州北部的航天基地起飛的客運飛船,便開始不分晝夜地向月球輸送群眾。
最高理事會不用擔心曲高和寡,抱著獵奇心理的群眾大有人在,首批20萬永久居住名額在十分鍾內便被一搶而空。
族國已擁有40多億群眾,提交申請的有4000萬人,佔總人口近1%,主要原因是門檻太高。
“我現在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無比興奮,那個……對不起……我叫什麽來的???”這是當時第一位即將飛往月球的旅客被采訪時的感言
我是一個月球人,這句話在當時風靡一時,各種月球紀念品更是空前暢銷。
移珉月球價格不菲,每人需要花費50萬貝幣,而群眾們的平均年薪不過10萬貝幣。
首批中簽者都事先都要提交個人財產情況,需要開據銀行的相關證明。
這比起高昂的開發成本已經算是鳳毛麟角了,但總不能一分錢都收不回來,全白乾吧?
前蘇聯的天文學家卡爾達謝夫,根據熱力學及能量定律的原理理,認為宇宙中的文明演化發展可能會依照他們使用能量方式的不同而分成三類,一類文明是使用行星;二類是文明使用恆星;三類文明是使用整個星系以致宇宙中所有的能量和資源。
詳細可將文明分為十個等級,第一等級的文明只能在行星之間進行移珉,第二等級的文明能夠進行鄰近恆星系之間的移珉,越往上文明程度越高,到了第十等級……
“第十等級文明有何能力?”族皇陛下曾問
小美曾答:通俗地說,就是在宇宙裡想幹什麽,就幹什麽,無所不能!
族皇陛下聽聞大怒:本尊還領著一群整天傻吃齧睡的群眾們在第一等級裡爬啊爬,爬啊爬……
小美:你也可以扔了他們,自己單獨爬啊爬,爬啊爬~!
族皇:…………我於心不忍!
月球只是族皇陛下掌控太陽系所有宜居行星的前進基地,在夯實月球的基礎設施後,以此為前哨站,宇宙飛船繼而可以向火星進發,這是一顆小於地球的行星,只要花時間進行大規模開發,就能被人類所用。
2080年,在詳細探查完火星所有自然環境的特點後,貨運飛船開始將機器人投放到這可星球上,進行大規模的采掘與建設。
2100年,首批10萬名火星移珉進駐珉用基地,這裡也成為太陽系內第三顆有人類居住的行星。
因為距離地球較遠,即使客運飛船全速航行也需要兩個月的時間才能抵達目的地,為了確保飛行安全,旅客都需要進入休眠狀態。
由於沒有大氣,所以火星居珉可以隨時仰望浩瀚的星空,此時地球也進行是其中的一顆閃亮的點綴,而不像在月球上能看到半副蔚藍色的尊榮。
地球與火星之間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裡。兩者之間的近距離接觸大約每15年出現一次。
移居這裡的大多數群眾可能在有生之年都不會再返回地球了,但他們卻不會為此感到遺憾,因為在太陽系就有很多壯麗的奇觀在等待著他們去欣賞。
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就是其中之一,它擁有上百萬顆直徑超過1公裡的小天體,這些群眾可以擁有優先觀賞權,在此之前,大家只有在電影裡看過。
再往火星之外探索,就能接觸到兩顆巨型的氣態行星——木星和土星!
木星的雲帶和大紅斑與環繞在土星周圍層層的光環都是令人心馳神往的景觀。
土星的衛星泰坦比水星大,而且是太陽系中唯一實際擁有大氣層的衛星。
族軍發射的探測飛船早已抵達那裡,機器人提交的科考數據供最高理事會決策。
2150年,地球總人口已達到500億,族國是人口第一大國,達到200億,華夏也擁有100億群眾,兩國就佔到全球的60%。
人口曝發後,坐擁數億常駐人口的超級城市也應運而生,為不過多佔用有限的土地,政府不得不大量新建類似永恆之塔的摩天大樓,高度達到一千米,每棟大樓可以入住十萬人。
但地球上的凡人再多提不起族皇陛下的興趣,最令他感到奇怪的是,曾經造訪過地球的外星來客均不再光顧這裡了。
通過分析表明他們來自不少於十個不同等級的文明,這證明人類絕不是宇宙中的孤兒。
這些不願意拋頭露面的遠方鄰居可以跨星系飛行,已經大大超過了人類已經擁有的科技水平。
他們造訪地球,真的只是為了看看風景?
我們是誰?
我們從哪來?
我們將往哪去?
這是困擾人類的三大未解之謎,隨著對遺傳基因與行星歷史的深入研究,或許在某一天能找到答案。
*
在遙遠宇宙的另一端,一群身高達到5米的光頭巨人正饒有興趣地討論著人類的未來,這個種族的命運也即將被決定。
他們與人類外形一樣,四肢五官都極其相近,只是聲帶與體腔都被放大,說話時猶如洪鍾。
穹頂之下大廳裡的每個人都身著外刻金屬雕花的厚實盔甲,剛毅勇武的形態配上金色噴繪紋路更顯威嚴與氣派。
“父皇,我軍在這場戰爭中已經損失了10億士兵,如果部隊得不到及時補充,形勢會對我們越來越不利!”
“……我知道,不過我軍的後備力量所剩無幾,敵人用數量優勢抵消了我們的質量優勢!”
“父皇,或許是時候把那些散養在星系各處的奴隸們收回來了!”
“……嗯~!我不是沒有考慮過, 但它們身材矮小,體質孱弱,進化緩慢,最多只是炮灰而已!”
“父皇,就算它們一群爬蟲,但要是數量多了,也可以為我軍分憂,贏得些許喘息時間!”
“有多少?”
“根據偵查報告,僅太陽系就絕對不少於500億,算上其他養殖地,總數能達到3000億!就算只有10%能投入戰場,也有300億之巨!經過我們的培養強化後,定能憑借自身數量,抵擋敵軍一陣!”
“……這些都是我們祖先很久之前放養的侏儒奴隸,是一筆可持續增長的資產,為的就是在危急時刻派上用場,雖然現在不是最佳回收時間,但總比完全沒有好,命令運輸艦隊過去收割!”
幾千艘體積龐大的運輸船分批次離開各個衛星的駐泊地,在上百艘星際戰艦的護衛下,設定好飛行軌道,艦隊緩緩地駛入沒有小行星出沒的安全地帶後,全部打開主推器,集體加速,目標………
【全文完】
PS:《霸王么雞》到此結束,欲知後事如何,請見《星雞爭霸》。《元首與女王》被編輯提示不能將《合金野心》已發的內容拿來更新,該書又被XO,所以即使更了也要從新更的章節開始看,之前的部分得去網上找。最後感謝大家長期以來的支持與厚愛,只要《元首與女王》還被允許更,在下就更新下去,如果不行,就寫《星雞爭霸》,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