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原始人之我是神棍》第三百八十四章 西安分部
事實上,只要走通了這山谷,十幾天后,前面就是豁然開朗。

 “河流還不錯,水量是足夠的。”沒有水源當然是不行的,二祭祀還算滿意。

 “這裡的河水有冰封期的。”天熊雖然也是第一次來,可是,探馬的信息是清楚的。

 “沒關系,不耽誤耕種期就好。”隨行的蔡姬在研究土壤,“土壤的沙性不足,不適合種植地瓜。”

 地瓜需要的土壤需要疏松、通氣,否則,產量不會高的,雷神城區域倒是適合的很。

 “土壤不算輕質土壤,種植土豆的產量也不會高的。”蔡姬發愁了。

 地瓜和土豆的高產,才是維持一個大部落的重要糧食。

 馬鈴薯適合生長在土壤質地較輕的土壤上,也就是我們說的輕質土壤。這類的土壤的特點是透氣性好,因為土豆的塊莖是在土裡生長的,那麽疏松的土壤不但利於土豆在土壤中呼吸,還可以讓土豆在膨大期的時候減少薯塊膨大土壤所帶來的阻力。

 “那怎辦啊?”

 “肥力不錯,種植玉米吧。要是這區域降雨量足夠的話,更好了。”玉米的種植需要的水量很大的,雨水不夠,灌溉?耗不起的。

 溫暖區的玉米畝產不足,就是雨水不足的緣故,這年頭,根本沒可能實行灌溉技術的。

 霧島的余量充足,玉米的畝產能達到五百多斤,已經很牛逼了。

 這年頭可沒有化肥。

 海部落的漚肥技術還不錯,大致能保證土地的肥力,這也是只是相對的。

 “要是能適合種植玉米也不錯了。”二祭祀還算滿足,總比小麥那玩意畝產不到兩百斤的強不是?

 主要還是磨面太費勁了,麵粉的推廣食用?早著呢。

 隊伍在繼續前進。

 “這大河不錯,應該有不少魚的。”魚,是部落重要的食物不錯,做菜也不錯。

 “試試?”

 “那就試試,正好,隊伍也該休息了。”

 海部落的簍魚傳統已久,魚簍扔下去,果然,大魚小魚的,好多的。

 太陽城不缺鹽,起來的鹽,煮魚,一碗魚湯喝下去,美滋滋啊。

 隊伍在這區域遊蕩了半個月,地方還真不小,平地多,山林小,的確適合居住。

 二祭祀估計,這裡總不比嘯山谷地差多少的。

 晃蕩半個月了,二祭祀的人馬也沒碰到先期來的虞山的騎兵大隊。這區域太大了,碰不到也正常。

 “二祭祀,不回去了?”天熊問道。

 “那還回去幹啥?先蓋房子啊,哦,對了,冬小麥和大蔥的種子也帶來不少,不能白浪費一個冬季嗎。”二祭祀也會過日子的很呢,既然總部決定這裡大開發了,當然要帶來足夠的種子嗎。

 “那我去燒窯!”日用品得有啊,陶罐必須有的。海部落是不允許喝生水的。

 一千多人馬呢,只要想乾,就是熱火朝天的,新家嗎,大家都珍惜的很呢。天熊也不回去了,讓一百騎兵回去送信就是了。

 在大河邊安家,帶來的銅犁鏟鏟上套,耕地也風風火火的開始了。

 暫時又不需要建石頭城,簡易的樹材圍欄和木屋就行了。

 南面是大河,西面是山林,這位置選的不錯,能打魚,燒火還有樹林的木材可用。人類的居住點,不是隨便選的。

 天熊帶著一隊騎兵鑽進西部的山林,探索一下啊,林子裡有沒有人,或者,有沒有其他的資源可以利用。

 因為沒有耕種的緣故,原始世界的人都喜歡聚集在叢林裡,可以理解,叢林裡時候漁獵生存。要是在平原上,即使有獵物,人的兩條腿也追不上野獸不是?

 隨著耕種的發展,人類才逐漸走出了大森林。

 說白了,馬躍這穿越者的到來,才真正刺激了耕種大發展。

 新的聚集地,沒多少糧食,沒關系啊,打魚吃唄。行不行的也就這樣了,不到冰封期,運輸糧食費勁的很呢。

 好在,原始人吃苦耐勞習慣了,有魚吃就不錯了,偶爾進山林打個野獸啥的打打牙祭。新開發的區域的先行者,苦點累點,都值得。

 “西安分部,行吧,神棍說啥是啥唄。”

 西安,好記啊,這就是馬躍起名字的初衷。

 虞山的騎兵轉來轉去的,最終還是找到二祭祀的隊伍,都聚集在一起沒啥意思。虞山的騎兵大隊沿著山林南下,跑馬兩天的距離,在另一條大河的邊緣再建設一個聚集地。

 好歹太陽城支援了不少的鹽,鹽的體積不大,運輸還算方便唄。在這西安分部開發,沒有足夠的糧食,只要有鹽,還算是有體力保證。

 兩千騎兵就這麽留在西安分部了,二祭祀帶來不少的領導骨乾,基層建設也沒耽誤,民部的骨架順利的搭建起來了。

 兩千騎兵很少嗎?一點都不少,好歹也開墾出幾萬畝的耕地呢。無論是冬小麥還是大蔥,都是海部落需要的好東西,總之,這西安分部不能白吃不是?總要給海部落做出貢獻的嗎。

 西安分部聯系太陽城的紅翎羽傳書總算是開通了,接到西安分部的最新情況,馬躍也安心了。只要適合大規模的人類居住,這就是海部落最好的退路。

 不適合種植地瓜土豆的怎就不行了?早起的我國人類,不就是種植畝產很低的宿麥生存的嗎。甚至到了民國時期,主要的耕地上,還是小麥、小米之類的。民國時期的小麥、玉米之類的,畝產也不過才一兩百斤而已,不照樣活著?

 當然, 民國時期的耕種技術比海部落先進多了。你別看海部落的大牲畜多,實際的耕種效率,還不如民國時期沒大牲口耕種的農民效率高呢。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能活著就好嗎。

 比如,西安分部現在沒糧食吃,只是靠漁獵,兩千人馬不也活著呢嗎?這要是在民國時期,沒有糧食?早就餓死個屁的了。

 隨著溫暖區的秋收結束,大規模的海運糧食也開始了。

 西安分部的冬季也是很冷的,好在有樹材木屋的炭火取暖,直到第一批糧食運來,西安分部終於渡過的最困難的時期。

 隨著糧食冰雪車到來的,還有不少的太陽城區域的老弱,都是這幾年被太陽城收編的民兵家屬唄,太陽城也冷,還不如到西安分部過冬去呢。

 大批民眾的道理,寒冷的西安分部也越發的熱鬧了。二祭祀的前期準備工作做的不錯,好多個村落,建設了好多的樹材大木屋,人來的多,也有地方窩冬不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