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真不是軟飯皇帝啊》第13章 反擊!(下)
引子公元前338年,重病臥床的秦孝公拉著兒子嬴駟和多年好搭檔商君的手,語重心長地告訴兒子要繼承祖宗的遺願,帶領秦國走向強大;然後又用充滿真誠的雙眼看著商君,假若這個兒子不成器,商君可以自立為國君,嚇的商鞅趕快跪倒在地上。

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戰國策》)

秦孝公彌留之際,將國君寶座傳給了嬴駟。樗裡疾英勇善戰,足智多謀

除了嬴駟外,秦孝公還有一個很出色的兒子,樗裡疾。當時的秦國有句諺語“力則任鄙,智則樗裡。”,任鄙是秦國非常有名的大力士,能和任鄙的力氣相比,可見樗裡疾的智謀也非同一般,是個罕見的人才。《史記·卷七十一·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中是這樣說的:

影視中的樗裡疾

樗裡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與惠王異母。母,韓女也。樗裡子滑稽多智,秦人號曰“智囊”。

樗裡疾不僅多謀,還非常英勇善戰。公元前318年,魏、趙、韓、燕、楚五國聯軍伐秦,樗裡疾率領秦軍迎戰,在修魚重創三晉聯軍,斬首8萬;公元前312年,楚國40余萬重兵犯秦,樗裡疾再次出場,兵分三路,在丹陽之戰中大敗楚國,再次斬首8萬。不客氣的說,樗裡疾是秦惠文王時期最傑出的將領。

秦昭襄王繼位之初,樗裡疾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各方爭奪的焦點。嬴駟手段狠辣,年少輕狂

相比較樗裡疾的英明才智,嬴駟的表現就遜色多了。

商鞅變法初期,秦國上下反對聲頗多,正在關鍵時刻,年少的嬴駟被人挑唆,違反了新法。按照年齡推算,當時的嬴駟應該不到10歲,教唆小孩子犯罪,真是卑鄙無恥啊;不過換個角度,歷史上有多少英明君主,在孩童之時就表現出精明的樣子。

換句話說,嬴駟的資質並不是很好。

長大後的嬴駟,表現也差強人意。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相約彭城相王,嬴駟也去湊了把熱鬧,結果怎麽樣?白白被嘲笑了一番。以當時秦國的實力,雖然經過商鞅變法,但恐怕還不是魏國的對手。秦孝公為什麽選擇嬴駟

嬴駟雖然年少輕狂,但身上有三處樗裡疾不具備的特質,決定秦孝公最終選擇了他。

一、嬴駟是嫡子

嬴駟是嫡子,樗裡疾是庶子。雖說戰國時期各國都沒有嚴格執行嫡長子繼承製,秦國歷史上也有兄終弟及的習俗,但嫡子的身份還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秦孝公需要慎重對待。

秦孝公的父親繼位時頗經歷了一番磨難,秦孝公末年局勢十分微妙,為了國家安定,選擇年長的嫡長子是最佳選擇。

二、嬴駟身上有樗裡疾沒有的霸氣

戰國時期,各國戰爭頻繁,能夠處理複雜局面,自帶睥睨天下的霸氣,是國君的必備素質,恰好嬴駟身上就有。

嬴駟霸氣十足

1、乾淨利落地處置商鞅

秦孝公去世後,新君首要面對的就是怎麽處置商君。商君為秦國的強大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但另一面,變法完成後,商君的存在對國君的權威構成了威脅。稍一不慎,就會損害秦國的形象,甚至陷入動亂。

嬴駟選擇了靜觀其變。與其貿然出手,還不如讓問題暴露出來,自己再順水推舟,因為他知道有些人早就等得不耐煩了。果然,不久後,公子虔門人告發商鞅謀反,商鞅被迫出逃,進而起兵造反。

這時候,嬴駟出手就合情合理了,既不會落下誅殺功臣的罪名,

同時也安撫了老世族,一箭雙雕。2、善於處理複雜的局面

嬴駟在位26年,複雜危機局面大約有3次:登位之初算一次,五國伐秦算一次,楚國大舉侵犯算一次。

五國伐秦,嬴駟兩方面應付的有理有條:張儀伐交,瓦解聯軍;樗裡疾出兵,軍事應對。

楚國攻秦最危險。楚國先是把秦軍主力引到韓國,然後策動蜀國謀反,接著兵分三路大舉進攻。秦國早年損傷過大,兵力不足,將才缺乏,怎麽破局呢?

嬴駟處理複雜問題得心應手

嬴駟大膽啟用了魏國人魏章,楚國人甘茂。

魏章是魏國人,嬴駟之前不放心,害怕朝中的魏國人抱團,就一直壓著沒有重用,現在危機到來,嬴駟果斷大膽地提拔重用他,魏章的表現沒讓他失望,可以說在丹陽大戰中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

啟用甘茂是一步險棋,因為他就是楚國人,嬴駟傳話給他,戰後讓他當相國。嬴駟的這句話,激發了甘茂的無窮動力,僅用兩萬人就擋住了楚國十萬大軍!為什麽嬴駟要下如此大的籌碼?大戰前夕楚國人去勸降甘茂,給出的籌碼是左尹,相當於副相。凶險吧,倘若嬴駟稍稍小氣了一把,後果難料。

正是嬴駟的魄力、霸氣起了作用,在關鍵時候啟用敵國將才,才取得了丹陽之戰的勝利。

多謀的人有一個缺點,想得太多,瞻前顧後,優柔寡斷,後來在宜陽之戰前,樗裡疾的這個毛病表現得很突出。假若他上位的話,肯定不會像嬴駟這樣處理的乾淨利落。

三、嬴駟知人善任,善於用人

當國君,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大能耐,什麽都會乾。能夠知人善任,選用合適的人才,才是國君最大的職責,嬴駟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1、任用張儀,破諸侯合縱

嬴駟在位期間,東方諸侯已經隱隱感到了危機,覺得光靠一個國家鬥不過秦國。恰好,以蘇秦、公孫衍為首的縱橫家橫空出世,在列國聯絡共同伐秦。列國連縱,秦國就要連橫,完成這一任務的就是張儀。

二人關系非常好

靠耍嘴皮子的縱橫家朝秦暮楚, 一般很難得到國君的真正信任。而嬴駟與張儀的合作,不亞於秦孝公與商鞅的合作,張儀不斷地出仕魏國,嬴駟絲毫沒有起疑心,這需要極大地魄力。

2、采用司馬錯的建議,滅巴蜀

嬴駟信任張儀,不代表就任由他牽著鼻子走,嬴駟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人。

公元前316年,蜀國、巴國打成了一團亂麻,紛紛向秦國求援。秦國朝堂對這件事的態度,分成兩派:張儀認為東出函谷、問鼎中原才是正途;司馬錯卻不這麽認為,認為當是秦國的實力還不足以稱霸中原,滅掉巴蜀,增強實力才是長遠之計。

影視中的司馬錯

當時的情況是,多數部下讚同張儀的說法,而司馬錯只是剛出山的毛頭小子。是聽從功績卓著的老臣的話,還是一個小年輕的主張?嬴駟權衡利弊,最終決定派司馬錯滅巴蜀。這個不起眼的決策也許是秦國幾百年最正確的幾個決策之一,為什麽?滅掉巴蜀後,秦國的領土面積大了一倍以上,糧食、人口數量更是多了很多,正是有了充足的後勤供應,秦昭襄王年間才敢連年大戰,重挫六國。

不盲目聽從名望高的臣子意見,而是能夠冷靜分析客觀實情,是一名合格國君必備的素質。結論

秦孝公選擇嬴駟繼承國君,主要還是看中了嬴駟身上的幾個亮點:

1、嬴駟的嫡長子身份;

2、嬴駟身上有國君的霸氣;

3、嬴駟知人善任、善於用人。

之後的事實證明,秦孝公的這一決策非常合理,嬴駟主政,樗裡疾輔佐,秦國蒸蒸日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