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朝漢祚》第三百零四章 歪打正著
  翌日,沈叔狸到行在上奏,今有釋道二門猥聚蜀中,互為表裡共推豪強為禍。前有譙縱狂悖稱王,後有趙廣、唐頻者共推司馬飛龍冒稱前朝宗室,擅舉複辟事作亂,以致蜀中生靈塗炭,人神共憤,宜發兵搜捕,還蜀中太平。

  劉義符聞奏大怒,大手一揮準奏,並將奏書副本走驛傳飛遞回京,沈叔狸隨後召集屯駐在東郊訓練的一萬州兵分為四路,分別往往成都附近四個方向徹查佛寺、道觀有無藏匿逆犯。

  當天成都近郊八座佛寺、三座道觀被封禁收歸官有,搜查出逃民、在案凶犯二百三十余人,僧人道徒一千一百余人,繳獲糧食十二萬石,銅錢、絲帛蜀錦共計價值五萬多緡,田地三千多畝。

  然而這還只是周邊百裡之內的范圍,成都平原是一片自東北向西南傾斜的盆地,在北面還有不少佛寺,抓獲的僧道與逃犯關入刺史府大獄,一眾官吏開始忙碌地審訊。

  有劉義符坐鎮成都,沈叔狸沒了後顧之憂,率兵三千經三日行軍趕到廣漢郡雒縣,召太守嚴燁、郡尉張令則協助行事,不想升堂議事時,嚴燁卻有些擔心地上稟。

  “今三學山、銅官山兩地匯聚了廣漢、新城二郡近萬名民夫、工匠在開鑿石壁,營造佛窟,塑以金身,勾勒壁畫,僅四五千兵恐不足以圍捕這許多人手,須智取方為上策。”

  沈叔狸道:“某自有計較,且問你,一月前某命你與新城太守阮康之秘查三學山二佛寺的供奉大族,至今可有結果?”

  “堂君!我郡只有趙、馬、韓、嚴、李五家曾參與供奉,在下官嚴逼之下已報上歷次供奉的財物帳目和奴婢人數,現已不再與佛寺有任何瓜葛。”

  嚴燁說罷,命屬官呈上一疊文書,因漢末時州牧與刺史廢置無常,本朝州牧與刺史、都督並設後,官員們私下呼州牧為堂君,因州牧時常坐堂處斷政事,一年一般出巡一兩次。

  呼刺史為使君,因刺史是經常巡視郡縣斷獄、協助軍務、兼掌政績考評與上計;呼都督為渠君,這個“渠”不是渠帥的意思,而指一州軍事之長,加上一個“君”字就帶有尊稱,渠帥則是有貶義的。

  沈叔狸取過文書翻看了一遍,點點頭道:“你做得很好,要繼續敦促治下各縣鄉裡,引導民情尊奉東君與西王母、灌君,不得再事奉亂七八糟的外來神佛,明日一早即率兵趕往三學山、銅官山,以探礦為名,可明白了?”

  嚴燁連連應是,因銅官山在兩漢時曾是礦場,至魏晉已采盡,礦脈枯竭,一座山坡被采平後又挖出一個大深坑,成了銅官池,而池水臨山的石壁斷岸很快被僧人看中鑿洞窟,官府要探礦是個極好的理由。而灌君就是修灌江口都江堰的李冰,在漢時被修建祠廟尊奉為灌君,歷代以來屢有地方官前往題辭祭祀。

  隔天,沈叔狸準備充分後,與太守嚴燁、郡尉張令則分兵將三學山、銅官山周圍各處路口全部封堵,並留下軍士看守,與嚴燁、張令則分頭行動。

  兩座佛寺的僧人都是曇弘、玄高的弟子,久不見住持師傅回來,卻等來了官兵,兩寺各數百僧人皆心下惶惶然,聞聽是官府要探礦也就放心了,非常配合地將上萬工匠和民夫都召回寺中,並派工匠協助官兵登山探查。

  這探礦非常耗時的事,時日一久寺中僧人可能會聽到風聲,沈叔狸可是拖不起的,一連登山戡探了兩天一無所獲,就在他在想該以什麽罪名逮捕工匠與民夫和僧眾時,不料銅官山沒找出銅礦來,三學山卻找出了伴生金礦,這下歪打正著,事情就大發了。

  三日後在沈叔狸一聲令下,官兵以寺僧擅自采礦為罪名,將兩座山寺查封,僧眾一並捕拿,上萬工匠與民夫為撇清關系,在一番東君和西王母降罪的威逼,又許以查抄寺中錢財補償工匠的利誘下,工匠和民夫紛紛加以旁證,並舉報了寺僧的各種惡行和劣跡,於是,益州最大的兩座佛寺被抄沒。

  因成都平原百業興暗旺,佛寺道觀也多集中圍繞在成都左近,之後半月內陸續有各郡上報州牧府,累計查抄寺院道觀二十六所,捕獲僧道三千多人,抄沒財物高達六十萬緡。

  這些案卷報到劉義符案頭,在與郭叔融、江夷一番商議下,決定將田地收為官田,以備人口增長或授予軍士,財物則作市價變賣用來將佛寺、道觀改建為東君廟與王母廟、灌君廟、城隍廟等秦漢以來的本土神祗。

  並宣布新的律法,再不允許外來邪穢者擅自入境,開出賞額獎勵舉報者,更不允許擅征民夫、匠人服工役,凡州郡縣鄉民眾欲大興土木營建,必先到官府報備,否則私自征調庶民聚眾視同謀反。

  雖然新律法還沒頒行,但劉義符和一些高官們都有批閱,自是能記得許多條款,先在蜀中宣揚一下,日後推行也順理成章了。

  整個四五月間,劉義符都在益州專注於此事,順便巡視考察一下都江堰,以及養蠶與織造作坊、冶煉礦監等,好在這些策略推行得還算順利,沒搞出什麽亂子來,期間有嘉梁羌三部渠首聞訊前來朝貢,劉義符給予賞賜,晉沒連渠、馬鮮渠、巴塘渠為太守。

  正式將松藩之南、邛崍山之西的大雪山周圍一大片雪谷高原地收歸益州,不過只能半羈縻式管理,從益州三府中抽調不怕苦寒的基層官吏前往為郡丞、郡監、郡尉,在三渠帥送走之後,沈黎郡、越巂之西的哥鄰羌、瀘水羌、巴塘羌也來朝貢。

  因劉道產在越巂郡轉運糧草,卻運力不足,派兵往三羌之地互市犛牛、騾馬,結果三羌酋首久處苦寒之地,又常被蘇毗羌劫掠,竟請求率部族內附,劉道產喜出望外地笑納了,還好沒許官職,亂擬條款。

  三羌上貢的一百頭犛牛十分肥壯, 其牛尾和頸項長毛是製作旄節、旌節的重要用料,皮子和筋犍都可製甲和弓弦,可犛牛耐寒在高原生存,到了氣候溫暖的成都或江南之地反而不適應,只能帶回建康屠宰吃肉。

  經郭叔融與三羌部的使者再三磋商,最終擬定條件,從益州派使冊封三羌酋長為太守,新設康定郡、巴塘郡、滬水郡,也如嘉梁羌一樣采取派三府屬官為半羈縻式治理。

  其地介於藏邊橫斷山脈與大金川邊的大雪山之南,也就是瀾滄江一帶的湄公河源頭處,東北部有嘉梁羌,西北有蘇毗羌,確實是個很險惡的閉塞苦寒之地。

  而朝廷接受其投附,益州都督府就要助其抵擋蘇毗羌的東進,蘇毗羌是黃河九曲積石山南部高原上的大族,部族人口實力略遜於吐谷渾,晉末以來就一直在擴張,與吐谷渾爭奪河湟之地,這支羌族在隋唐時並入了吐蕃,一度成為中原大患。

  不過益州都督府隻向其提供一定的鎧甲和武器,並幫助其操練族兵,居中聯合嘉梁羌與其一起抗擊蘇毗羌,作為長遠策略,益州也能省下每年相當大的一筆戍邊軍費,有其相助,寧州爨氏蠻勢力也無法沿瀘水(大渡河)北上,整體上算是相當有利。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