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求推薦。
多年前,榮昌對淼淼及其媽媽一直很好奇。
他一直想著,倘若有機會去參加家長會,去見見這對被妻子讚歎不已的母子。
但是一直未遂人願,都近十年了,還從未與女兒曾經暗戀的孩子謀面。
露露看上去乖巧聽話,但榮昌知道女兒是個外柔內剛的孩子,性格倔強而富有彈性,但骨子裡的東西是改不了的。
這一點女兒太像他了,猶如他年輕時的樣子。
榮昌是土生土長的大西北人,祖籍在SH市,爸爸榮茂18歲離開家鄉。
上世紀五十年代,為了改變大西北教育落後的面貌。
一個冬天,大西北派人在SH市招收知識青年,支援祖國大西北地區的文化教育事業。
榮昌的父親榮茂,一個學富五車的熱血青年報名前來支援大西北。
上世紀三十年代末,爸爸榮茂出生於SH市十裡洋場碼頭一個徐姓的搬運工家庭,年近3歲的榮茂父母雙亡,成了孤兒。
碼頭帶班人是榮家的一個偏房生下的榮姓小戶,看著3歲的榮茂孤苦伶仃,就收治這可憐的孩子給同歲的次子做同伴,給孤兒取名為榮茂。
這家榮姓小家是個分支,人口單薄,家境殷實。
榮茂從小隨同偏方榮姓少爺長大,一起玩耍、一起上私塾,勤勉的榮茂,酷愛學習,年紀不大就成了飽學之士。
解放後依舊沒有放棄學業,讀完高中、上師范。
當大西北來SH市招收知識分子時,榮茂從街道辦和報紙上得知消息後。
在那個激情飛揚的歲月,到大西北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是榮茂那一代人的理想。
盡管知道大西北是個非常遙遠的地方,風沙漫天,缺水,荒涼,榮茂隨同200余名同戶籍的年輕人遠離十裡洋場,來到大西北,分配到了各個中小學任教。
這批年輕老師的到來,給大西北教育帶來了一股新風,人們將他們稱為“SH老師”。
大西北的生活比他們預想的還要艱苦,盡管條件很艱苦,但這批熱血沸騰的SH市青年從來沒有退縮過。
開弓沒有回頭箭,大西北當地人能堅持下去,他們就能堅持下去。
簡單純真的SH市老師們沒有絲毫的怨言,SH老師,一個曾經深深刻在大西北大地上的名詞, 如今已漸行漸遠了。
“SH老師”這個特殊的名詞,也是鐫刻在許多人童年中最為親切的記憶。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SH市對當年援助大西北的知識分子出台一系列安置政策。
那時的榮茂已是大西北某大學校長,不打算回去工作了,他將機會讓給養育的5個子女,三個女兒和兩個兒子,
次子榮昌是他最小的寶貝疙瘩,榮昌上面的哥哥、姐姐相繼回到SH市落戶,並享受落實工作的政策。
但性格倔強的榮昌立志要子承父業,扎根大西北,而且高中成績優異的他,酷愛軍人身上那莊嚴神聖的綠色,瞞著榮茂棄筆從戎。
後來有幾次機會可以回到SH軍區工作,但榮昌全都放棄了。
他告訴迷惑不解的妻子,軍人的職責就是逆行而上,倘若都去較為安逸優越的大城市工作,誰來守護大西北,他是為愛守候,對祖國、對大西北人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