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要開始飆車了》一百五十八 你得坐穩了
“好,就采取交叉搭配方案,把左前右後的輪胎,換成普通雪地胎。”

 林向北點了點頭,認同了老酒鬼的調校方案。

 《頭文字D》裡面有過這樣一個情節,那就是藤原拓海在對戰須藤京一的時候,他爸文太這樣說過:“職業車手每次右轉彎的時候,在直覺上都會留出點位置。”

 這句話的原理就是日本靠左行駛,而不像是中國這樣靠右行駛,所以他們的右側車道其實就是逆向車道。

 佔用逆向車道超車,自然有一定的危險性,非賽道環境下職業車手受限於日常開車的習慣,會擔心對向車道會突然有車出現,所以留一點余地保證自己安全。而常年混跡山道的地下車手,反而會把這種問題給克服。

 中國的車輛都是靠右行駛左舵,左轉彎是處於駕駛位這一側,只要開過車的應該都清楚,如果是要會車或者經過窄路,都會盡量的往左邊靠,因為這一邊司機更好把控距離。

 這種習慣延伸到賽車操控上面,就是在左切彎的時候,林向北對於賽車的操控要強於右彎。可能這種差別只有非常細微的厘米級區別,但對於頂級職業賽事來說,一厘米的差距可能就會最終決定你成功或者失敗。

 所以老酒鬼的“折中”選擇,就是把左前右後輪胎,換成更難以把控的普通雪地胎,也能盡可能的避免操控失誤。

 “另外懸架也會按照你的要求調更硬,不過這樣賽車的顛簸緩衝余量就小,很容易撞壞底盤,路感也會相對強烈很多。”

 “所以比賽中走線就顯得尤為重要,容不得一丁點失誤,你的這種極速方案,相當於把自己放在了絕境上。”

 老酒鬼最終還是警告了一句,雖然他盡可能的想辦法減少極端調校方案的風險,但是很多東西最多也就做到緩解,無法從根本上改變。

 林向北相當於一步步把自己的失誤余量都給堵死,意味著他在賽道上能犯的錯誤就不多了,更沒有犯大錯的資格!

 “徐叔,我很清楚。”

 面對警告,沒有一絲絲的改變跟猶豫,從最開始決定更改調校方案的時候,林向北就已經把所有後果都給考慮到。

 自己不是什麽新人,更加明白會有什麽後果!

 中午時間林向北簡單的吃飯後休息了一下,至於車隊技師組成員,就沒那麽輕松。

 要知道對於普通人來說,懸架就是簡單的說軟一點,或者硬一點。

 但是對於職業賽車團隊而言,硬一點需要更改防傾杆剛性、避震器回彈、輪胎傾角、胎壓、轉向車輪定位等等一系類關於汽車工程學的問題。

 甚至大改的話,要在短時間內把副車架跟四套避震懸架全部都給更換一遍,保證徹底的符合車手反饋要求。

 很多調校數據,都需要埃文斯這個首席技師跟樂仔這種賽車工程師,不斷的進行修改協調,從而得出最終的修改方向,這就是為什麽,賽車頂級團隊基本上都是外國人的原因。

 因為頂級工程師能根據軟件數據、賽道類型以及經驗,就能確定到底哪些需要調,又該調多少,才能讓賽車接下來達到一個“完美比賽”狀態。

 老外玩這種汽車賽事幾十年,已經有著很完整的人才培養機制,以及實習訓練流程,讓他們能接觸到頂尖賽事的數據。

 而國內呢?撐死也就是跑個CRC程度,亞太拉力賽都很少有賽車團隊能接觸,更別說最高頂級的WRC。

 沒有頂級賽事調校的經驗,自然就無法符合頂級賽車團隊的要求。

 下午時分就是路書核對的第二遍勘路,同時也是試車階段。

 第二遍勘路相比較第一遍要正式許多,會按照正式比賽的間隔發車,並且還會采取賽道計時。這就跟F1裡面的練習賽一樣,雖然不計入正式成績,但依然會記錄當天的最快速度,讓車手們對於自己在賽道上的極限,大概心裡面有個底。

 拉力賽的間隔發車時間不固定,有一分鍾、兩分鍾,甚至最高五分鍾的間隔,總體而言是根據賽道長度來制定發車間隔的,單個賽段長度越長,那麽發車間隔時間也就越長,反之就越短。

 這麽做的原因,就是盡量避免車手們在比賽過程中相遇,減少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要知道拉力賽道的路況,可是要比場地賽惡劣太多,本身就充滿了危險性,如果再加上超車這種競爭,那一場比賽下來不死幾個車手跟觀眾,簡直對不起這種激烈的超車對抗。

 劄幌賽道首輪勘路是多個計時賽段綜合到一起,長度接近一百五十公裡。雖然這只是一次勘路活動,但誰也不敢保證有沒有車手實力超群,硬生生的追上了對手。

 並且在追逐過程中急紅了眼,發生激烈的超車舉動。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最好還是“王不見王”,讓車手們沒有在賽道上相見的機會,於是發車間隔設定為最長的五分鍾。

 不過因為拉力賽參賽車手眾多,像五分鍾這樣的發車間隔,一般只有前十或者前二十會隔開,後面的就更改為兩分鍾或者一分鍾,盡量的縮短等候時間。

 另外就是正常情況下的發車順序,有歷史成績就按照上一站排名順序發車,這有點像F1方程式裡面的排位賽,跑最快的就站在最前面。

 如果沒有歷史成績的話,就按照廠隊先發車,私人車手後發車的規則。

 林向北的龍之隊不能算是什麽廠隊,但比純粹的個人車手參賽,還是要多了一個車隊的名號,所以他排在了幾十名車手的中間位置。

 發車等候時間裡面,車隊成員並沒有說太多鼓勵加油的話語,因為有些東西說太多,反而對於車手是一種負擔。林向北心理素質強無所謂,而李文峰很明顯有些緊張,所以乾脆就用平常訓練的態度,反而更容易安撫情緒。

 “13這個數字好像不太好啊。”

 斯巴魯GE駕駛艙,李文峰看著分給自己的賽車編號,一個人小聲的嘀咕了一句。

 不過他好像忘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車手跟領航員兩個人的耳麥是相連的,就是為了避免在比賽中風燥跟發動機轟鳴,影響到車手聽路書指示。

 “你小子是老外嗎?”

 “廢話,我這樣子像外國人嗎?”

 突然被林向北說自己是老外,李文峰沒好氣的回了一句。

 “那不就得了,13又不是咱們文化裡面不吉利的數字,我看就停好的,沒事合起來還能裝個B。”

 聽到林向北這麽一說,李文峰突然覺得有點道理,這樣看來13的賽車編號也挺好的。

 “好像是這麽個道理。”

 “跟道理沒關系,是你小子緊張了。”

 林向北從來都沒有在比賽中安慰隊友的習慣,一名職業選手如果需要靠安慰抗壓的話,那對不起自己早點滾蛋算了。

 畢竟隊友又不是你爹媽,每次比賽前還得想著如何安撫你的情緒,讓你高高興興的上場?

 所以他直接挑明了李文峰心裡狀態,稍微正式一點的試車勘路都緊張,那正式比賽不得哭出來?

 “這種小場面我峰少會緊張?”

 不管李文峰內心狀態是如何,但至少有一點這家夥跟林向北很像,那就是輸人不輸陣,或者難聽一點說叫做死鴨子嘴硬。

 對於這一點,林向北其實是很滿意的,就算是裝的不怕,只要能裝完全程,那也就足夠了!

 就在兩個人聊天的過程中,前面的一輛三菱賽車已經出發,林向北把斯巴魯GE開到標杆的面前,目光看著賽道左側的電子計時牌上面數字。

 然後嘴中淡淡的說道:“李文峰,你說全程下來,我們能追上前面多少輛賽車?”

 “別開玩笑,前面都是廠隊車手,五分鍾間隔你都想追上?而且還是追上多少輛?”

 排在林向北他們前面發車的,都是一些職業廠隊車手,相當於正規軍裡面的“特種部隊”。

 正常情況下,五分鍾間隔能追上一位,都是有些驚人的實力差距,相當於F1練習賽階段,就直接把對手給套圈的水準。

 林向北開口就是追上多少輛,簡直就是心裡面沒點逼數!

 “不試試怎麽知道,賽前分段勘路可是有著十幾個賽段組合,正式比賽裡面用時差距,前排跟後排可能有幾十分鍾落差,我覺得我們肯定不是最菜的。”

 “我們當然不是最菜的,但有那麽叼嗎?”

 “怕了?不自信了?”

 “怕個雞毛,我峰少的字典裡面,就沒有怕這個字!”

 隨著林向北這幾句調侃,李文峰那股富二代闊少氣質,瞬間就恢復到身上,臉上再也看不出任何緊張的神色。

 其實這也就是林向北說這些話的目的,他並不責怪李文峰賽前會緊張,因為相比較自己,李文峰是純粹的新人,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到國際大賽。

 上輩子林向北第一次跑國外賽道的時候,表現還不如現在的李文峰,甚至握方向盤的手抖有些發抖。

 緊張其實並不是多大的問題,只要能夠很好的緩解就行。李文峰這種性格的人,其實挺好穩定情緒的,只要激一下他立馬就能硬起來。

 哪怕就是打腫臉充胖子,李文峰也能充到底!

 電子牌上面的數字開始倒數十秒,林向北跟李文峰兩個人,匯報著不同賽車工況數據,確定一切自檢都沒有問題。

 “李文峰,坐穩了,這次我玩真的了。”

 看著倒計時最後3秒,林向北開口說了一句。

 “來啊林向北,有本事再把我給開吐了!”

 李文峰爭鋒相對的回了一句,曾經他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硬生生的被林向北給開吐過好幾次,這也成為他揮之不去的糗事。

 現在心氣開始上來了,他倒想看看林向北在真正大賽上,到底能開多快!

 3、2、1,倒計時變成0,並且電子牌上面的紅燈,也變成了可以通行的綠燈。

 放手刹、推檔杆,一腳地板油到底,伴隨著輕微的賽車輪胎打滑,林向北的斯巴魯GE衝刺了出去,速度遠超之前的第一次勘路,甚至是超越了絕大多數排在前面的廠隊車手!

 “剛才發車的是中國車手嗎?感覺有點實力的樣子。”

 發車等候區的日本觀眾,看到林向北的起步速度之後,有些人已經開始忍不住議論。

 要知道這是雪地發車,哪怕就是換上釘胎,賽車也是極其容易打滑的。

 基本上前面的廠隊車手,包括目前準WRC車手米克,以及目前亞太拉力賽一號種子車手克洛克,打滑時間都要超過剛才的林向北。

 如果是起步速度慢,憋轉速油門輕踩沒打滑也就算了,剛才林向北的速度卻絲毫不慢,這就需要極其強的油離配合功力,已經油門掌控力度。

 能在勘路階段就來現場的觀戰的車迷,無一不是拉力賽的死忠,這點眼力界還是有的。

 “他是龍之隊的林向北,目前新一代中國車王,ROC國家杯戰勝了F1亞軍維特爾的男人。”

 這時候旁邊傳出一道聲音,很明顯他很熟悉林向北,職業履歷如數家珍一般的介紹了出來。

 “喲西,帝國王者嗎?”

 一些日本觀眾聽到後,感覺這些頭銜好像很牛逼的樣子。

 但同樣很多人臉上露出了不屑的表情,稍微了解賽事含金量的都知道,這些頭銜水分有多大。

 “帝國王者?滯納病夫還差不多。”

 “林向北就是一個純粹的新人,很快就會暴露出真實水平。”

 “中國車手是不行的, 國際賽事都是墊底層面。”

 隨著討論范圍的擴大,基本上這些資深日本車迷,都達成了某種共識,那就是林向北起步確實驚豔了一下,但中國車手實力水準擺在這裡,最終只是曇花一現淪為陪襯。

 賽道上面的林向北,並不知道這些現場日本車迷對於自己的評價。

 不過就算是知道了,他也會毫不在乎的無視!

 原因很簡單,他對於日本人的尿性非常清楚,說好聽一點是狼,說難聽一點是狗。

 他們隻畏懼強者,只要能拿出實力來,前一秒還是能耀武揚威的嘲諷,後面一秒跪著唱征服都沒問題,而且絲毫不會覺得這有什麽不對的地方。

 此刻林向北的注意力,全部都在過彎上面,極限的調校自然要匹配極限的速度。

 林向北從來都沒有跑過正式的拉力賽全程,這一次他想要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