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西方文明的源頭,古希臘一定是那幅斑斕畫卷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
西方現代的數學、科學、哲學都起源於古希臘。
古希臘哲人們建立了一種直接民主制度,這是屬於演說家和詭辯家們的舞台。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士多德、畢達哥拉斯……
哲人們站在菜市場上,隨時隨地可以拉來一個人(僅限公民),進行一場精彩的辯論battle,無數偉大的思想在觀點碰撞中產生,古希臘人的思辨精神和文明成果之豐富,對後世的影響遠不可估量。
在同一時期,東方文明孕育著華夏文明,正值春秋戰國,孔孟老莊,墨翟楊朱……諸子百家登上歷史舞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難以想象是何等新天地,這些諸子百家的學說被後人曲解和篡改之後有多可怕,不必我多言。
這是屬於人類思想的黃金時代,辯論和講學是貴族追求的時尚,普通民眾對於圍觀和聽課,那是心向往之。
那個年代沒有豐富的娛樂產品供消遣,沒有照著劇本演繹的綜藝節目,沒有販賣焦慮來兜售各種學習課,沒有雞湯和毒雞湯的情感類10萬+……
那個年代可不見“貴族”四處張揚炫富,因為知識才是財富,人有廉恥之心,不願做沒有修養之人。
...
在古希臘時期,有無數關於希臘諸神的神話傳說,在無數神話傳說中,體育是諸神最喜愛的遊戲。
古希臘人認為,居住在奧林波斯山上的眾神創造了奧運會。
公民把對神的崇拜轉移到體育運動中,古希臘人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民族。
古希臘人每四年相聚奧林匹亞舉辦運動會,據說舉辦比賽是為了感謝諸神,以及呼籲和平,比賽的優勝者獲得月桂、野橄欖和棕櫚編織的花環等作為獎品。
古希臘是一個區域概念,古希臘附近的各個城邦小國的運動員們都會參與這一盛會,取得優異成績的人會被城邦視為英雄,得到眾人的愛戴。
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就作為運動員親自參與過古奧運會。他不出名沒關系,他的兒子就是師從亞裡士多德,統一希臘全境,橫掃中東,輕取埃及,蕩平波斯,殺入印度,差點連通羅馬和古中國,將世界歷史改個面目全非的亞歷山大大帝。
再後來,某宗教統治了歐洲,宣布古奧運會有違教旨,是異教徒活動,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廢除古奧運會。
直到“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的努力下,1896年,古希臘歷史名城雅典舉辦了現代歷史上第一屆奧運會。
古奧運會召開前,人們依照宗教規定聚集在奧林匹亞宙斯神廟前,舉行莊嚴肅穆的儀式,從祭壇點燃火炬,然後奔赴希臘各個城邦。火炬手高舉火炬,一邊奔跑,一邊呼喊:“停止一切戰爭,參加運動會!”火炬所至,戰火平息。即使是在激烈廝殺的城邦也都紛紛放下武器,神聖休戰開始了。人們忘記了戰爭,暫時忘記了仇恨,都奔向奧林匹亞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
現代奧運會借鑒了古希臘奧運會的儀式感,保留了奧運聖火。
人們只要看到奧運聖火,就會想起“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想到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有些儀式感,你必須去做。
不然不會有那麽多國家舉國家之力承辦奧運會和世界杯這樣的重大體育賽事,希臘、巴西甚至為此差點破產。
但凡國足稍微強那麽一丟丟……
……
雲嶸坐在富麗堂皇的會議室裡。
與會嘉賓有:國際足聯和國際奧委會的體育界大佬;歐足聯、英足總的負責人;來自亞足聯、非足聯、中北美和加勒比地區足聯、南美洲足聯、大洋洲足聯的見證官;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的吃瓜群眾……
體育類大學綜合排名No1.拉夫堡大學,愛丁堡大學,伯明翰大學,迪肯大學,昆士蘭大學,科隆體育大學,魔體大,燕體大……的教授們……
足壇家喻戶曉的足球名帥……
大家在商議組建一個類似博鼇經濟論壇和TED演講的交流平台。
論壇的主題:體育sports,健康health,娛樂entertainment,生活life,簡稱SHEI。
定期邀請體育界專業人士開展講座,分享知識,探討運動與健康,足球之於生活的關系,甚至為名帥,足球明星開展辟謠專場,洗白專場,吐槽專場都可以。
足球從誕生開始,就與足球流氓,貧民窟,小混混,情緒發泄等詞匯捆綁在一起,即便在歐美,足球明星,在常人眼裡也就是一個沒素質的暴發戶。
球場內只能展現一名運動員的性格,球場外媒體都喜歡追逐球星的醜聞,“那些人”和媒體加深了這種刻板印象,使一些明星身上的閃光點被隱藏起來,他們希望球星是可以隨意買賣的商品,而不是擁有獨立人格的人。
阿森納球迷尼克·霍恩比的《極度狂熱》能風靡歐洲,出版社給這本暢銷書造了個賣點:瞧瞧,劍橋畢業的高級知識分子還是一名球迷。
在東亞,足球的階級屬性不明顯,熱愛這項運動的很多是中產階級,有穩定的收入和一定休閑生活。
但在歐洲,足球一直和底層勞工捆綁在一起。
那些宣稱自己是球迷的上流人士,很多都是偽球迷, 他們之所以自稱自己是某隊球迷,可能是政治或者商業利益需要,不希望自己變得太另類。
很多政客和商人就是靠一份3分鍾簡報了解每周足球,然後鬧出了很多足球笑話,球迷們嘲笑他們,對啊,那些人假裝熱愛足球,目的如此純粹。
歐美的校園文化裡非常看重社交能力和運動天賦,這導致中小學那些性格內向,體育不夠優異的學生很容易受欺負,但諷刺的是,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但打開了一扇窗,這些人往往文化課成績比較好,就是所謂的書呆子。
在歐美,校園暴力根深蒂固,書呆子往往從小過得很不幸,但同樣他們敏感早熟,很清楚自己需要通過學習脫離社群。
於是這批書呆子上完大學後,踏入了金融、科技等領域,成為了精英,他們對於同年的某些遭遇完全不能釋懷。
相較而言,中國的尚學氛圍是真得不錯,尤其是中小學的老師,認真負責,師德沒的說,可能一個人只有真正進入社會後,才能感受到那些打你罵你的老師是真的愛你,那些性情溫和,不愛管事的老師才是真的冷漠。
書呆子成為了社會精英,施展校園暴力的人變成了啃老族,混混,底層人。
文體雙修的那群人是含著金湯匙長大了,不需要對比。
尤其在英國,有一群人對足球是反感的,有童年記憶作祟,他們更喜歡其他運動,比如高爾夫,射箭,馬術,熬鷹……
消除足球刻板印象,讓更多人擁抱這項運動,這是發展足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