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天啟駕到》第17章 城頭變幻
  六月十八,立秋。

  連續幾日的風雨天終於放晴,京城已有了一絲秋高氣爽之感;紫禁城中皇極殿廣場,一身紅袍的王在晉跟在司禮監掌印的身後,向乾清宮而去。

  距離上一次單獨入宮陛見不過才兩個來月,但他此時的心境卻已然很是不同,有了對紫禁城的一絲壓力和敬畏。

  帝國朝堂近幾日如六月的天氣一般,風雲變換,原本眼看著就要“眾正盈朝”,卻在一瞬間峰回路轉,令好些官員目瞪口呆。

  首輔方從哲數上辭表,卻被皇帝屢屢退回,紅丸一案也終將塵埃落定,大理寺、刑部會審之後,不過也就是把李可灼發配了事,懸在首輔頭上的利劍,消失不見。

  而東林黨首太常寺卿趙南星老大人因病,皇帝終是“無奈”允準他回鄉榮養,經廷推聖裁,竟由太常寺少卿、“齊黨”魁首吳亮嗣接替!

  隨即,已經到通州的東林骨乾鄒元標,因“首善書院案”,辭不赴命,廷推大理寺卿,也由督察院右僉都禦史亓詩教出任,他可是“齊黨”之首.....

  就在朝中百官以為東林再受重創之時,少詹事孫承宗,晉升正三品詹事;外加方才晉升不久的大理寺右寺丞的楊漣......

  這兩人可都是東林中人,均是簡在帝心,讓余眾東林驚疑不已;不過這些日子,去孫府、楊府走動的“故舊”倒是多了起來。

  相較於“方黨”與“東林”二者之間的你爭我奪,此起彼伏,徐光啟晉為禮部右侍郎,李之藻晉為戶部右侍郎,畢懋康升為工部右侍郎,同樣使得朝官矚目,雖說這三人資歷、品秩都是足夠,那徐光啟還弄出個《天啟歷》。

  但要“登堂入部”豈會如此簡單?更有人在背後發酸,說什麽“木匠皇帝”喜歡精通番人“奇巧淫技”的佞臣,但也僅限於私下說說。

  倒是薊鎮總督空缺,兵事防務由總兵暫領的消息略微引人注目,畢竟這是與大明朝百十年來的規矩不合;但既然是暫領,又是京畿之地,眾人便也不甚在意,紛紛去關注那“朝爭”“站隊”了,畢竟此番可是有不少大佬更迭。

  但他王在晉身為帝國重臣,可是比一般霧裡看花的朝臣和百姓看的更加清楚,首輔一系之所以能夠“反敗為勝”,並且躋身九卿之位,靠的可是天子的扶助。

  如今的朝堂之中,東林再遭重挫,“方黨”亓詩教、吳亮嗣,“帝黨”李之藻、徐光啟、畢懋康卻是趁勢而起,甚至往深了想,那“方黨”現在也隱隱能算作“帝黨”一系了。

  自己也算是“帝黨”罷,王在晉微微失神,天子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不動聲色之間,已經能在朝堂做到“乾綱獨斷”了,好比自己,若是與天子強行意見相悖,不僅會有“忘恩負義”“不忠”的隱隱罵名,還有如孫承宗等“強敵”在側。

  呼,兵部尚書呼了一口氣,收斂心神,雖然作為大明的文官,他本能的抗拒天子在朝堂的影響力過大,但時也勢也,此時已經是由不得他了,何況天子還英明睿智......只是希望朝中黨爭不要過於熾烈才好。

  抬頭一看,南書房已經近在眼前。

  “陛下,兵部王大人覲見。”司禮監掌印揚聲,王在晉趕緊整理衣袍

  “有請。”

  吱吖一聲,朱紅的大門開啟。

  “臣王在晉參見陛下,聖躬金安!”兵部尚書恭敬行禮。

  “安,王卿免禮平身。”

  “謝陛下!”

  ......

  及至坐下,

宮人奉上茗茶,王在晉方才抬頭,見天子面色如常,他心中才微微放心了些;又見天子稍稍示意,侍立一旁的王體乾,趕忙將禦案上的一本奏本捧起,遞給本兵;王在晉也是趕忙起身接住,行禮後,方才看了起來。  “王本兵如何看?”天子的聲音悠悠響起,不辨喜怒。

  “陛下,”王在晉拱手行禮,凝神蹙眉道:“遼東暫無力支持過多兵馬。”奏本他自然是知曉的,永寧土司奢家一而再地請出兵赴遼平建奴。

  不說現在遼東大戰剛過,城垣修繕、將士撫恤、兵器糧草補充,千頭萬緒,一時半會也無法再支撐起更多的兵馬,便是那土司狼兵,若是遠赴遼東行軍千裡,對地方的侵擾不知多大,何況年初部中已經下令停了各地兵將赴遼了......

  朱由校輕輕點了點頭,又是接著道:“四川、貴州、湖廣衛所廢弛,兵力空虛,朕有意遣三千京營將士赴重慶府,本兵以為如何?”大明軍兵的調動,不僅需要皇帝的首肯,兵部的調令勘合也是必不可少。

  “應當不至於此罷?”王在晉面現驚疑之色,他倒不認為奢家忠心耿耿,但是就已經要到派兵出鎮的地步了嗎?

  “事出反常即為妖,有備無患罷。”朱由校沒有絲毫動搖,語氣堅決道,雖說現在奢家反跡未彰,但有“後世”的教訓在,自己無論如何也要多做準備才是。

  “.......以何名義方才不能引起地方驚懼?”王在晉微微一滯,許是沒有接受天子的“強勢”,片刻後方才回道。

  “秦邦屏將軍年近六旬,又不服遼東水土,或是由朝廷派人護送,返回重慶府較好。”只是需要一個不引人注目的由頭罷了,畢竟若是動靜太大,有什麽脫離掌控的變數,也是朱由校不願見到的。

  “那遼東的石柱兵?”重慶府石柱土司,便是國朝赫赫有名的秦氏一家。

  “交由其弟秦民屏領。”

  “陛下,三千將士雖說不多,但沿途的糧秣供給?”大明軍兵出征,都是沿途州府供給一半,朝廷中樞供給一半,若是按此慣例,此次“行軍”可是要大大驚動中樞、地方的。

  “均由內帑撥銀子,沿途采買。”朱由校沒有遲疑,開拔銀子每人四兩左右,出征糧餉每月三兩左右,若是來回半年,加上兵器火藥耗損,十萬兩銀子總是要的。

  “既如此,臣無異議。”王在晉松了一口氣,如果這樣操作,地方、中樞雜音便會小不少了,隱隱的,天子威望日重,能夠如此和自己商量,也是讓他放心不少。

  “如此,便有勞本兵了。”

  “是,陛下。”王在晉起身行禮,這也是應有之意,總不能讓皇帝親自出面,要求調動兵馬才是。

  .......

  目送王在晉出門而去,朱由校方才放松了些,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涉及到兵馬的調動,朝堂的爭議必然不小,關鍵是速度肯定不會令自己滿意,這也是他召來兵部尚書商議,借秦邦屏回重慶的緣故,又願意出內帑的原因。

  黨爭誤國,最大的原因就是將帝國的資源、注意力集中在朝中的紛紛擾擾,而對於真正的大事卻是無暇、無力顧及,只希望“後世”綿延十數年,將貴州、四川、湖廣等地資源、兵力消耗殆盡,百姓死傷慘重,還將陝西邊軍引入內地方才平息的的亂子,能以最小的代價盡早平定罷。

  良久,朱由校方才回過神來,出聲問道:“朝中可還有其他事?”

  “陛下,刑部附議了大理寺對首善書院的裁定,”王體乾拱手回道,抬頭看了一眼天子,又接著說道:“據說是洪承疇主持的.....”司禮監掌印的眼中滿是崇敬,局勢果然如天子所設計的那樣發展.....只是這洪承疇還是應該要賞的。

  朱由校聞言眉頭皺了起來,大太監的意思他自然明白,朝廷之上,除了忠誠禮數之外,最大的潛規則應當是就是“賞功罰過”了,無論其人品性如何,若是對你效忠,為你辦事,作為天子自然要投桃報李,否則今後還有誰人投效?

  而這“大名鼎鼎”的洪承疇就職刑部,在尚書、侍郎都是東林中人的情況下,還能“審時度勢”,關停首善書院,說是有功也不為過了,何況看這司禮監的意思,應當是對其印象不錯,其人也是相當上進愛鑽營了。

  “朕知道了,可還有其他事?”半晌,朱由校點點頭,轉而問道,終是沒有直接回應。

  “....陛下,還有那亓大人上書東林書院事......”微微一愣,王體乾便又轉而說道,只是心中暗暗告誡自己下回, 可不能再為那洪承疇說話了,不知那正五品的刑部郎中,可是什麽地方未得天子滿意。

  朱由校聞言,瞥了一眼王體乾,看大太監難掩興奮,似乎有機會翻身做主了?

  “魏伴伴怎麽看?”

  一直沒有說話的魏忠賢面露掙扎之色,半晌方道:“還請陛下聖裁。”

  半晌,朱由校緩緩說道:“將其駁了罷。”兩人的心裡,或多或少都有些要趁勢將東林一網打盡的意思罷。

  “是,陛下。”兩位大太監心中一緊,王體乾趕忙回道。

  朱由校眉頭微微皺了起來,“方黨”中已經有人“得意忘形”了,還想著趁勝追擊,不說那樣會引來多大的反擊和朝堂的動蕩,就算能空出些位置來,自己夾袋中,也暫時已經沒有人可用了,讓方黨進一步坐大?笑話!

  “明日晌午,準遼東經略入見罷。”熊廷弼在將戰後的沈陽收拾的差不多,便三次上書,請求陛見,近日已經回到京城了。

  “是,陛下。”

  .....

  呼,作為帝國的最高權威,青年微不可察地舒了一口氣。

  雖說近日將東林的勢頭摁了下去,朝中也粗粗有了帝黨的模樣,但是道阻且長,眼下自己手中的憂心事依舊不少,比如眼下的遼東朝鮮,又比如千裡之外的西南。

  ——————————

  邦屏,川人,秦良玉兄,泰昌時率部援遼,其與弟秦民屏率數千人往.....沈陽戰後,因疾歸,上遣人護送返,意甚厚。

  ——《明史·列傳》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