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這枯骨生前的坐姿來看,這人該是面向第五峰的方向。
其脊椎從上往下數第七塊略有歪扭凹痕,看樣子是受過些傷。
而之前崖壁上的《壁虎遊牆》與《雲騰掛》兩篇功法,雖說在同一道崖壁之上,但這兩篇功法高度不同,其中字跡雖有相似之處,但明顯有不同的區別。
由此相結合,范仁也能猜出一些各中原因來了。
他如今雖然得了《雲騰掛》這篇輕身法門,但是卻不知眼前這具枯骨姓甚名誰、來歷如何。
如果所料不錯的話,《雲騰掛》正是由眼前這具枯骨生前所刻,篇中妙想奇思悠遊暢快,又結合數道精巧法門相佐而成,其中思路清奇,不由得讓人耳目一新。
在武學上能有如此造詣,可謂稱得上是一代宗師了。
只可惜以這種形式在這裡亡故,應當是心有不甘。
觀其這副姿態,想來應該是想輕功練成之後登上第五峰!
只可惜氣力窮盡,終究還是差了一步。
范仁沒想到會以這種方式與《雲騰掛》的所著之人見面,心中不由得多了些感慨,倒不如為其了卻心願,將這具枯骨帶到第五峰之上去好了。
想到這裡,范仁輕縱雲霧,將枯骨與他一同托舉而起,向第五峰而去。
第五峰名為瞰天峰,有瞰臨天下之意,因為越是往高,雲霧愈是密集,范仁也是打了幾個轉向,最後才到了這瞰天峰的峰頂。
這峰頂比之回天峰還要高出一截,頂上面積窄小,峰頂凸圓,卻正好頂了一塊磨盤大的青色巨石,巨石圓心下凹,正好能容納一人盤膝而坐。
還真是巧妙至極,也不知道這種景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鬼斧神工,理當如此。
范仁將這具枯骨輕置於圓心之中,也算是還得《雲騰掛》之恩了。
這具枯骨被放下之後,范仁就欲離開,此時一道山風忽然吹起,雲霧翻湧,那枯骨本來互相攥緊的雙手骨骼卻突然一松,露出了掌中之物。
死者為大,他先前也並未惦記著枯骨身上是否會有何其他遺物,所以也沒怎麽注意。
此時仔細瞧去,發現枯骨骨掌之上的竟然是一個吊墜狀的玉鈴鐺。
那鈴鐺玉質青碧攜黃,看上去用料不凡。
“兄台可是要將這玉鈴鐺贈與在下麽!”范仁喃喃道。
這具枯骨此時松開雙手,不得不說是極為巧合的,若說有一定的意志緣遇在其中,也不為過。
既然如此,他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在下范仁,那就此便收下這玉鈴鐺了,若兄台如有後人在世,來日能認得出這信物,范某也會相助一二的。”范仁對枯骨拜禮說道。
忽有微風嘶拂,一道清脆之音響起。
叮......
聲音入耳悠長,尋找來源,竟是那玉鈴鐺響了。
等到那鈴音結束,范仁才頗為小心的將那玉鈴鐺從枯骨的骨掌之中拿起。
觀察感受這玉鈴鐺的質地,雖然名貴,但應仍屬凡物。
他搖了搖這鈴鐺,能感覺出其中晃動,卻不聽鈴響,這倒是有些意思,製作之時定當是下了功夫的,也不知什麽樣的情況下才能發出響聲,還需要細細研究一番。
瞧完了玉鈴鐺,這鈴鐺下面還系有紅穗,范仁隨手將紅穗放於掌上,但很快臉上卻露出了出乎意料的驚喜。
一幅幅畫像在腦海中閃過,最終定格在一隻形貌似高大黑犬的異獸上。
山犭軍(shānhuī)!
這種異獸形態奇異,身形似高大黑犬,體態高大細長威武,有幾分像范仁從前看過動畫中哮天犬的身形。
但山犭軍雙耳豎立,四肢細長,短尾,尾尖與前肘均有紅色長毛發,前肢五趾,後肢四趾,長有赤紅尖爪,且前肢性似人手。
面部之處有一塊外露的骨骼,其上有五官,雙眼微眯,似戴了一張面具一般,腦後飄有兩縷赤紅長毛,如同兩根編好的長繩一般。
其行如風,見人則笑,見則天下大風......
回想著《奇絡天衍》上的題注,范仁不斷對比感受著。
從這紅穗上的異感來說,八九不離十應該就是山犭軍身上的毛發了,怪不得剛才會起風,這樣一來就說得通了。
而這具枯骨在輕功之上能有如此造詣,應該在一些方面上也是得益於山犭軍的毛發了。
隨後,范仁便將這玉鈴鐺系到了腰上,頓時感覺身形都輕快靈動了不少。
離開瞰天峰前,他將所剩的最後一個桃子留給了這具無名枯骨,然後還在這最高峰上下四處轉了轉,卻並無其他收獲。
回到回天峰之後,范仁又看了一遍那崖壁上的鏤刻小字,站在那兩道山崖的縫隙之間,還隱約能看到瞰天峰的峰頭在雲霧之間隱現不明。
他低頭看向腰間的玉鈴鐺,隻覺得不虛此行啊!
從回天峰到第三峰頭的時候,范仁撤去了雲霧的攜裹,運轉《雲騰掛》之上的技巧法門,加之玉鈴鐺的輔助,也算是乘風而下。
初次嘗試,其中那《雲騰掛》難使的緊,有許多晦澀阻礙的地方,加之雲掛山中山風極少,他差點一不小心就要跌落於峰谷之間。
不過幸好有驚無險,又有雲霧拖底,也算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其中。
等下到第一峰的時候,山中已經有了人跡,小道之上也有登山觀景的遊人,不過大多都是往山上去的。
視野之中,只有范仁逆流下山,還背著個包袱,他不使外力,隻憑著雙腳步行,感受著山風微動,速度也走得很快,幾個呼吸之間便經過了周遭上山的遊人。
其中有遊人感到范仁走的有些異常的快,回頭一看卻已經不見其蹤影,不禁略有驚奇,恍惚之間還以為自己看花了眼。
從雲掛山下來,范仁不但得到了《雲騰掛》,意外之喜還收獲了一個頗為不凡的玉鈴鐺,其下紅穗還是由山犭軍所製,實屬不凡。
這些日子走來,他前前後後得了一些源於異獸身上的麟、羽、毛、發等,親眼所見卻只有畢琰一鳥,其他諸多異獸目前仍是不見蹤影。
而且丘彌山之人似乎對這些所屬異獸之物也大多不識,也不知是無用,還是真的識不出。
思慮之間,他不由的對此間非凡事物的境況多了些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