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雲南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在此發布。本套申論真題來自考生回憶,由雲南公務員考試網整理,供考生參考。2018年雲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
一、給定材料
材料1
M市D區是省內實施科技特派員工程的試點地區。在村民們心中,科技特派員就是要給田間地頭開藥方,把先進的科技種到地裡頭,長出金苗苗。
不久前,D區記者小菲就本區科技特派員的情況,對區科技局局長李明進行了一次采訪。在采訪中,李局長感歎道:“我們還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
“我們的科技特派員大部分是行業領域的專家、大學生,有的講授得偏重於純理論,對農民來說,太過於抽象,不接地氣,不實用。這在實際操作中是得不到農民歡迎的。再者說,術業有專攻,本是種蔬菜的農民,要是派一個專攻苗木培養的工作人員給他,又能有多少用呢?”李局長認為,“農民需要和專業領域對口的,有真才實學的,能聽懂田坎語言的科技特派員對接,而非流於形式的‘拉郎配’。”
D區目前共有440多個行政村,但科技特派員總共才82名。這令李局長憂心。“在這支隊伍裡,60來歲的根本不算老,最大的已經70多歲了。想想這些老人們還能在田坎上、果林裡跑幾年?而一個大學生想要成為一名科技特派員,起碼要跟著老特派員學習兩年。但是,有多少大學生願意跟著天天進村下地?我們這些年過花甲的特派員又有多少精力來帶這些‘徒弟’呢?”
D區的村民老蔣也對小菲說道,“去年我養土雞,上面給我安排了科技特派員。結果每次來就是幫我喂喂雞苗,陪著嘮嘮嗑。後來我懷疑有些雞苗害了瘟病,找他幫忙看看,他卻說沒事,叫我放心。結果後來幾百隻雞全部染上了雞瘟,讓我損失慘重。”對此,老蔣表示很無奈。
小菲對全區82名科技特派員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發現:有近三分之二的科技特派員認為自己的知識結構趨於老化,需要更新豐富。而同時,80%的科技特派員表示因為工作的關系,自己根本沒有時間去自行組織學習,但如果有相應的知識講座、觀摩交流會的話,他們會積極參加,有優質的網絡學習資源也不願錯過。並且這些特派員有不少同專業同領域的朋友、同學其實也有成為服務農村的科技特派員的意願,但最後都因為工作忙、不在本地、不在政府指派培養范圍內等原因而作罷。
據悉,D區計劃近期開展服務行動。圍繞本地農業主導產業,建立一批“互聯網+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對接國家、省裡的“科技特派員管理服務平台”。
材料2
在2017年T市的“全市十佳科技特派員”評選活動中,小童以壓倒性的票數獲得第一名。一個年僅25歲的年輕人,為何能從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的本市特派員中脫穎而出呢?
領導說,他所服務的S村地處偏僻,有一段路車根本開不進去,下雨天時他坐摩托車進村,常弄得一身泥,特別狼狽。可是他每個月去S村的次數和時間都遠遠超過了考核要求。同事們說,他要是有什麽沒弄懂的問題,肯定會睡不好覺,會纏著老特派員們搞清楚的。大學書本告訴了他“是什麽”“為什麽”,但他覺得還不夠。從來到我們這兒,他就開始研究我們這兒的土壤、天氣、鄉情民俗,他一個北方人竟然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裡學會了我們這兒的方言。
老鄉們說,他態度好,
說話和氣。大家都喜歡和他說話。他說的話大家聽得懂,句子不長,用的也是田坎語言,好懂實用。而且他手把手地傳技術,把課堂設在田間地頭,教給大家的東西都能被記得住。“他講東西很接地氣,富有土味兒。而且,他還會收集村民的需求,定期地在網上開展‘訂單化’培訓。這樣的特派員難找。”村支書也對小童讚不絕口。而小童自己卻說,自己能贏得大家的喜歡,在於自己會玩些“小花樣”。“老鄉們要的是技術,晦澀的理論講得再高深,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老鄉們學技術,最終還是要落腳到做上面去。科教本身有些乏味,必須要加點料才會有滋有味。我在做技術特派工作時,就堅持添加‘三味’:一是原味,堅持用原汁原味的田坎語言講授,盡量講短話,講土話;二是鮮味,給鄉親們的一定是最新的農技知識,過時的、可能已經不適用的,堅決不講;三是甜味,對鄉親們積極鼓勵,盡量用積極的語言,誰都希望話好聽啊,多給他們看看成功的案例,正面激勵。如果你用的是本地語言,說的是農家事,講的是致,講的是致富經,他們不歡迎你都難啊。”
材料3
最近幾年,很多二線城市的人才引進工作都開展得如火如荼。二線城市尚在努力,三四線城市自然也不甘落後:給錢、給房、給戶口。然而,縱觀很多三四線城市的“人才爭奪戰”,大多也只是出台買房打折、租房補貼、落戶降標、項目資助、一次性獎勵等引才政策。這固然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作為本身經濟實力和區位優勢就不那麽突出的三四線城市,給出和二線城市差不多的“彩禮”,能真正地“引鳳求凰”嗎?
“在人才工作中,一些地方的同質化傾向依舊明顯。”一位從事人才引進工作多年的部門負責人說道,“現在,很多中小城市都要高學歷、高效能、高層次、高大上、高精尖的人才;而給人才的往往就是‘老三樣’——錢、房和戶口。”
“很多地方把人才引進工作想得過於簡單了。”一位評論家說道,“人才工作不是把人引進來就可以的,它其實更依賴人才生態的建設——如何利用、再培養、激勵,如何留得住才是重中之重。然而,這往往是被很多中小城市忽視的。花了大力氣,引不到人才;人才來了呆不久。消耗了那麽多的財力物力,也還是為他人做嫁衣。”問題還不止於此。現在一些地方的人才引進工作,已經給當地的財政帶來不小的壓力和負擔了,但卻收效甚微。很多地方都重視引進外地人才。可外地人才引不來,厚彼薄此、重外輕裡的人才政策更讓本地人頗有意見,可以用“賠本也沒賺到吆喝”來形容。
“計算機、生物科技、航空航天這些尖端領域的頂尖人才本來就非常稀缺,即使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都是‘肉少狼多’。在這樣的環境中,實力薄弱許多的三四線城市往往是耗費了大量的財力人力,最後卻還是被‘剩下’。而且,就算引進了,往往也用不好,甚至用不上。”一位人力資源專家說道,“引進人才要靠優勢,但中小城市能靠的優勢往往不是物質吸引力,而是自己的特色。”
另一位評論家也給了一個觀點,“各個地方的人才引進工作,必須要‘錯位’又‘對位’。我們的城市定位不應該也不可能是趨同的,要是采用同樣的人才路線,是會‘撞車’的;畢竟錯落有致,才既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又符合建築美學嘛。我國各個城市間的地理、經濟等方面差距依舊巨大,對人才的吸引力、對人才的需求結構都是大不相同的。我們必須認清這個現實,找準自己的位置,才可能做好人才工作。因為你是你,你不是別的城市。你在全省,甚至是全國有你的角色定位,有你自己獨特的優勢。所以必須各就其位、各求所需。”
位於東部的B市,就曾犯過一種“經典”的錯誤。在五年時間裡,B市花費數億資金引進了大量外市的高職稱人才。然而,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招來了女婿,氣走了兒子。各個地方都是這樣,厚彼薄此成了通病!”B市土生土長的科研人員小姚說道,“同樣的學歷、同樣的職稱,就因為我一直在本地,來路不同,待遇差距就這麽大?果然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這讓我們這些兢兢業業的本地人有些寒心。”而與此同時,小姚也接到了外地的一個職位邀請,待遇頗為優厚,他說自己正在考慮中。其實引進人才不能夠片面地理解為“買進人才”。發掘培養本土人才也同樣重要
材料4
位於湘西的C村,因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地勢而得名。這個明清時期的古代民居建築村落,被譽為“江南第一村”和“民俗博物館”。在晨霧中,綠蔭環抱的小山村,一片青瓦白牆,一條流過門前的清澈小河,如此簡單的畫面讓人心生向往。
C村在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現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這兒的建築有一個特別之處:在侗式木屋的外面,還築有徽式高牆。因為村子人口多,房屋十分密集,火災是這兒的純木質房屋極大的安全隱患。
幾年前,村裡的楊老犯了愁:村子裡和他一起唱儺戲的人,已經沒有幾個了。作為省裡的非遺,難道就真的逃脫不了失傳的命運嗎?當時,C村和中國所有鄉村面臨的狀況十分相似: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留守和空巢現象較為嚴重。楊老說,年輕人也不是不想回來,但是村裡房屋太擠了;在家種地掙不了幾個錢,養不活自己和家人;因為古村保護不能亂建新房,年輕人在外面打工掙錢了當然想住一個新房,但沒地方讓他們建,老屋洗澡、上廁所都不方便。在這生計生活問題都解決不了,更別說什麽非遺傳承問題了。“我們村裡啊,有很多土生土長的好東西,比如野生茶、黑米茶、有機生態米、手工藝品等等。”村支書老高說道,“但以前這裡建築規劃不行,交通也沒跟上,我們不會包裝,好東西也賣不出去,可惜喲。”
“活體保護,讓古風留存。”這是縣委書記為C村擬好的目標。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彌足珍貴的傳統村落,縣政府於2015年全面啟動了C村整體保護與利用項目,並特邀了專業的鄉村建築設計團隊來打造。面對C村的山水和生態,團隊提出了“田人合一”的理念和“耕讀人家”的設計方案,從房、水、旅、種、村、治等幾個方面分別著手修複和調整:只有鄉愁鄉建,才能留住鄉愁;只有古村古建,才能留存古風。
“鄉建的重點,是在‘鄉’上下功夫,而不是在‘建’上做文章;鄉愁不是‘愁’上做文章,而要在‘鄉’中找情感。鄉就是農田、民居、菜園、養豬,就是充滿人情味的鄉土社會。讓年輕人回村,只要他們回家了,人就可以養房,村中就有生機。”團隊這樣的理念重新激活了古村落的元素,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
過去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可能更側重於單純的物質上的保護,而忽略了人的繁衍、文化的傳承,沒有太多考慮年輕人為什麽不願意回來。縣委書記介紹道:C村歷史縱跨600多年,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有人活動,有侗漢苗民族老百姓在這裡繁衍生息,所以我們必須引入活體保護的概念。
古村古建在外觀上對C村進行了保護和傳承。同時也注意提高農民生活的舒適度,改造了古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生活區域,讓老人和年輕人都住得舒服;對外觀上已經過度改造的房子,進行了複原整理;此外,還在古村旁邊建了一個新村。“有了新村,年輕人可以回家蓋房。古村也因為年輕人的回歸而注入了新要素,傳統特色產業的發展也有了更堅實的依托和更廣闊的空間。”縣委書記說道。他認為,他們必須要保持有老百姓在這裡生產、生活、繁衍生息這麽一種風貌,也必須把群眾賴以生存的各種產業做好。在傳統特色產業活了以後,C村開始在旅遊業方面大展拳腳。在這幾年,C村連續被評為“中國十大最美麗鄉村”。古村的自然素淨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前來一睹芳姿。但即使是面對這樣的旅遊熱,C村也保持了冷靜的頭腦:在發展旅遊的同時,必須把古村的文物保護好,把文脈保護住,留住古村底蘊。產業發展也要適度,才可以避免失去特色;旅遊限量接待遊客,防止超過古村承載能力。只有這樣,古村才有長久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但古村的保護發展工作還不止於此。“古村本身只是一個亮點,真正能將人留住的,是這裡的青山綠水。這裡非常寧靜美好,就像一個世外桃源。雖然這裡偏僻了一點,但現在已經改善了基礎設施,比如修建沿河公路等等。現在縣城到這兒,只要20分鍾車程。”縣委書記說,“附近還有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一個國家濕地公園,生態都非常好。這些都是我們當初就看到並且納入規劃的。”現在,公路已經把沿河的那些小小的美麗村落、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等都納進來了。C村,就像是一串項鏈上最璀璨的明珠。
“如果當初大家照著別的古村例子來做,也有一定效果。但為了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我們多想點辦法,多動點腦筋,多流些汗也值。”C村村支書說道。
材料5
早上,小凡被鬧鍾如約叫醒。還想多睡幾分鍾的她對鬧鍾說:十分鍾後再叫我吧。於是,鬧鍾老老實實地又消停了十分鍾。在梳洗完出門前,小凡先用電子交通地圖看看哪個路段堵,以免在開車路上虛耗時間。下班回家,實在是不想做飯,那麽就叫外賣吧。打開外賣APP,上百款美食,任君挑選……出門逛街,小凡兜裡也就帶了幾十塊錢的零錢,因為現在所有的門店都支持移動支付,自己省事,還不用擔心被偷……繳水電費?那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樣去營業廳排隊了,手機一點就搞定。這樣的生活,會不會少了點什麽呢?小凡並不這麽想,她覺得這便利了我們,活躍了經濟,豐富了世界,何樂而不為?老張前不久到鄉下參加老同學兒子的婚宴。婚宴是標準的鄉宴。這是老張第一次看到人家廚師竟然帶著一輛餐車來。車內的灶具、廚具一應俱全。車開到哪,一停就立即可以作業。非但如此,就連桌椅板凳、帳篷等也都是廚師自帶。和其他來參加宴會的人們一樣,老張也覺得這種方式很省事,可就是少了那麽一點意思。在老張印象中,以前家裡辦紅白事叫“過大事”。它們的的確確是個事兒——什麽都自備,從桌椅板凳、被褥到鍋碗瓢盆都要滿村子借。事辦完了,還要一家一家地還。遠處的親戚會早早地來,村上的人也會提前幾天來幫忙。大家都是相互幫忙,相互麻煩。也就是因為這樣,大家夥才有鄉裡鄉親的感覺。而現在,在事過完當天客人也基本走完,好像過大事兒也是個輕巧事兒了。
據一項權威的市場調查顯示:現在人們更加偏向於購買操作簡單、功能實用、外觀簡潔大方的產品,如果能額外有一點點其他優勢,當然就更好了。一位著名的產品創意設計人說:“這最讓人頭疼了。我現在每設計一款產品的時候,都會反覆地問自己——這個地方的設計是必須的嗎,或者說,不要它可不可以?”
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一件事情,如果你不能簡單地說清楚,那就代表你沒有完全地弄明白。最深奧的思想,往往是用最凝練的語言表達出來的。化繁為簡固然是一種藝術,但藏繁於簡、於簡見繁又何嘗不是一種智慧?一首七言絕句28個字,但你要是不去了解作者生平、創作背景、所用典故等等,你可能就無法品咂其中況味。生活中有太多看似容易,到最後卻擺了我們一道的事情。它們就如同所有深邃的湖泊,往往都擁有平靜的表面,而只有當你迫近、凝視、諦聽後,你才會感受到它真實而可怕的深度——你可以迅速地看見,但你不太可能快捷地看透。所以,我們必須小心翼翼、謹慎地順著它的紋理去探索。而我們認識這個世界,也總是從本身的簡單駛向由此及彼、由內向外的複雜,最後再回歸到簡單本身的。世間所有的事物,只有你看盡它的輪廓表象,再閱透它的肌理、質地,甚至是每一個細胞後,你才能說你真正地了解了它。那個從表相進入到深邃中的逼仄、繁雜的過程,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必經階段。
很多時候,簡便快捷是我們所追崇的。拋開其他不說,我們的生活也是盡可能地在用減法,減去許多步驟,更直接地、更快捷地達到目的。這也符合工業時代的最大特點——最大限度地縮短製造流程。但這個世界真的是在變得越來越簡單嗎?一部智能手機的基本應用功能就有上百個,你要是一開始不仔細琢磨,可能很快就會有一種被它“忽悠”的感覺;一款便利人們生活的APP也許是一個團隊加班加點、絞盡腦汁的心血結晶,並且,開發出來也不算完事了,開發團隊還得時時關注著用戶的使用體驗,哪裡要是有漏洞了得立馬補上;一款簡潔實用的產品在上市之前甚至會經過上千次的微調打磨;一部數百字的微小說,每一句話都可能包含著作者的千思萬緒、煞費苦心……所以說,簡單和繁瑣,就是一對孿生兄弟。世界上並沒有單純的簡單,也沒有單純的繁瑣。更多時候,我們的“簡單”和“繁瑣”的總量並沒有變,它們只是在不同的人群間流動,但就是這不停的流動,推動了社會的改變。
我們追求簡單樸素,但我們不能以此否認,甚至是拒絕繁複。畢竟,簡有簡的好,繁有繁的妙。那些惱人卻必需的繁複是為我們生活增色添彩的生花妙筆,是對我們那些單純目標和樸素心願的有力成全。當然,為了繁複而故弄玄虛是庸人自擾。只有保持素心,詳盡了解,深思熟慮,去蕪存菁,從容應對,輕裝上陣,最後才能滿載而歸。當簡勿繁,當繁勿簡;簡繁得當,方能出效率,方能出成果。人生如畫,惜墨或添筆,少少許應是朗清之月明星稀,多多許應是豐盛之花繁葉茂。
二、作答要求
問題一、根據材料1、2,歸納概括出小童被評選為“全市十佳科技特派員”的原因。(15分)
要求:全面、準確、簡明,有條理,字數不超過200字。
問題二、根據材料3,談談你對其中劃線部分“各個地方的人才引進工作,必須要‘錯位’又‘對位’”的理解。(20分)
要求:全面、準確、簡明,字數不超過200字。
問題三、假設C村所在的省份將開展一次關於古村的保護與開發的經驗交談會,請你根據材料4,寫一份介紹C村保護和開發情況的發言稿。(25分)
要求:緊扣材料,內容全面;邏輯清晰,語言準確;字數在450字左右。
問題四、根據材料5中劃線部分“當簡勿繁,當繁勿簡;簡繁得當,方能出效率,方能出成果”寫一篇文章。(40分)要求:自選角度,立意明確;聯系實際,不拘泥於“給定資料”;思路清晰,語言流暢;總字數1000~1200字。
2018年雲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作答要點
第一題:
【參考答案】
一是保持親民態度。不辭辛苦,勤進村、多下地,學習當地方言,與群眾溝通時態度和善。二是轉變教學方式。深入田間地頭,用田坎語言講授技術,手把手傳技術;收集村民需求,定期開展“訂單式”培訓。三是更新農技知識。不滿足於學校教育,積極研究當地土壤、天氣、鄉情民俗,有問題追根究底;堅持傳授最新的農技知識,保證技術能運用於實踐。四是注重鼓勵引導。以成功的案例、積極的語言正面激勵鄉親。
第二題:
【參考答案】
人才引進工作要立足各地特色,避免采取趨同的人才路線。
我國各個城市間地理、經濟等方面的差距較大,對人才的吸引力和需求結構不同;當前各地人才工作同質化傾向明顯,盲目運用物質因素吸引人才,卻難以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也帶來財政負擔;存在厚此薄彼的通病,重視外來人才,忽視本土人才。
各地要加強人才生態建設,尊重發展規律,發揮好自身優勢,根據自身需求來引進人才,並注重挖掘本土人才。
第三題:
【參考答案】
發言稿
XX:
C村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近年來,該村面臨著年輕人外流、傳統文化瀕臨失傳等諸多問題。為了保護這一彌足珍貴的傳統村落,縣政府本著“活體保護,讓古風留存”的目標全面啟動了C村整體保護與利用項目,其發展經驗值得我們參考借鑒。
一是邀請了專業的鄉村建築設計團隊。設計團隊提出了“田人合一”的理念和“耕讀人家”的設計方案,從多個方面分別著手修複和調整。
二是一改過去單純的物質上的保護,重視人的繁衍、文化的傳承。本著讓年輕人回村發展的理念重新激活古村落的元素,建設新村為年輕人提供回家發展的空間,並由此帶動了傳統特色產業的發展。
三是改造基礎設施和公共生活區域。提高農民生活舒適度,並建設沿河公路,縮短古村到縣城的時間。
四是在保護中發展。開展旅遊業的同時,控制遊客數量,防止超過古村承載能力;複原整理外觀改造過度的房子,留住文化底蘊,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
在保護中發展是讓C村重煥生機與活力的關鍵,我們要借鑒其發展經驗,讓更多古村落再煥新顏。
第四題:
【參考例文】
簡繁得當共建美好
看似簡潔大方的產品,背後是創意設計者的反覆修改;遊吟詩人堪稱珍品的詩歌隨筆,源自粗糙樸素的旅程;發人深省的深奧思想,往往是用最凝練的語言表達。我們看到,“簡單”和“繁瑣”就像是孿生兄弟,相互依存,形成了改變社會的巨大合力。我們要正確認識身邊的“簡單”與“繁瑣”,舉輕若重,化繁為簡,共同構建美好生活。
舉輕若重,讓“簡單”出成果。一首寥寥數十字的古詩,蘊藏著作者磅礴的情感表達;一件簡單的衣服,背後是設計、打板、選料、製樣等繁瑣工序。那些看似簡單的並不簡單,只有把小事認真做,才能取得預期的成果。正如隻賣小面的老葉,他就用認真踏實、不斷探索的態度堅持把做小面這件事做到了極致,最終取得了入圍“重慶面館50強”的好成績。反觀位於東部的B市,在做人才引進工作時,就是想得過於簡單了,結果花費數億資金卻收效不佳。從兩個事例中, 我們可以看到,生活中有太多看似容易,如果不夠認真,就會陷入泥潭的事情。為此,我們一定要保持謹慎之心,認真做好每一件“簡單”事,做出好成果、真成效。
化繁為簡,讓“繁瑣”出效率。老子說過: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其實,世上那些繁雜的事物往往是由一個簡單的道理決定的,因此,我們要學會透過繁複的的表象看到本源,化繁為簡、去蕪存菁。比如,愛迪生發明白熾燈時,想要知道燈泡的容量,便讓助手幫忙測一下,而助手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用軟尺測量了燈泡的周長、斜度,還需要運用複雜的公式才能計算出來,而愛迪生只是往燈泡中注滿了水,然後把燈泡中的水再倒入量杯,便知道了燈泡的容量。從這個示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愛迪生這種化繁為簡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為其之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淮南子?詮言訓》中有言:“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簡不可以合眾;大樂必易,大禮必簡。”面對繁複龐雜的事物,如果能夠做到化繁為簡,那麽一定能夠事半功倍。
牛頓曾言:把簡單的事情考慮得很複雜,可以發現新領域;把複雜的現象看得很簡單,可以發現新定律。簡有簡的好,繁有繁的妙。我們要正確處理“簡單”和“繁複”的關系,當簡勿繁,當繁勿簡,簡繁得當。相信,若能舉輕若重,我們必將收獲甘甜的收獲果實,若能化繁為簡,我們必將實現踏上指向成功的又一階階梯,從而讓簡單和繁瑣相伴、成果和效率兼得,最終繪就豔麗色彩與空間留白相得益彰的美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