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趕緊趕到紙廠,工人們正在忙得熱火朝天,剛剛揭起來的毛邊紙摞了一摞放在最顯眼的位置,等待張三前來檢驗。
張三拿起一張紙用手抻了抻感覺一下韌性,然後又摸了摸平滑度,最後用筆沾上墨汁寫了幾個字,發現墨暈有點大,但是用的問題不大,尤其是作為孩童學字來說。這些紙還不能使用,需要剪裁成合適的大小,去掉毛邊根據需要製成各種用紙。
這時候紙廠的管事過來介紹,管事名字叫高紅山,原是匠戶營的一名裱糊匠,把他調來紙廠當管事,也算和造紙挨著點邊,畢竟都需要刷漿水。
傳統的造紙就是那幾步,在這裡就不一一詳述,高紅山很耐心地給張三講解每一步都是怎麽安排的,從泡發直到刷漿!
張三下令所有人全部獎勵一百積分,管事高紅山翻倍!對高紅山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鼓勵高管事再接再厲,要把每一次配方都記下來,不同的配方生產出什麽樣的紙,然後試驗書寫的感受,找到最佳配方,我們不能滿足自用,如果有一天我們的紙張做的足夠好,一定能夠行銷天下!如果誰能夠找到更好造紙方法,做出和宣紙能夠媲美的紙張,獎勵一千積分,誰能夠改進生產方式,使得生產成本降低同樣獎勵一千積分,在流民中積分可是硬通貨,希望營所有出售的物資都必須通過積分購買,沒有積分有錢也沒地方花。這是官方說法!實際上張三是這麽說的,高叔,加把勁兒,爭取做出好紙,要是搞出好紙咱就發財了,高叔功勞大大的一成乾股是少不了的。
紙張問題解決,蒙學開學問題算是掃除了最後的障礙,張三通知下去,計劃秋九月初一開學,開學之前張三召集宋思明和六位教師開了個簡短的會議,會議上張三著重強調了要督察到每一個有適齡孩子的家庭,如果不把孩子送入學堂,父母將受到嚴厲的懲罰,所有工作所獲積分減半,營中福利安排也要比別人滯後。要讓所有人明白孩子的教育問題是重中之重,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
張三特別強調女童的入學,在這個重男輕女的時代,要讓女童入學那是難上加難,不光是家長反對,就是宋思明和男教習也不理解,認為女子無才就是德,在家相夫教子還用什麽上學堂。再說男女授受不親,都混在一起成何體統?
考慮到各方因素,張三決定男女分班,女班的教師只有秀娘一人,這對女班很不公平,但是現實就是如此,在現在這種社會輿論下,如果一意孤行非要男女混班可能會害了人家女孩兒,長大結婚都會成為障礙!就看秀娘能不能再培養幾個女子來做這蒙學教習。
目前學堂還沒定山長,老宋的意見是在五位男教習中挑選一個,張三說這不公平,秀娘作為唯一的女教習帶全部女生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再把上升空間給堵死,以後哪還會有女子前來執教。這對於老宋等人來說無所謂,以前也沒有女子教書,現在沒有也一樣。可是在張三這裡卻行不通,讓女孩兒接受教育是提高女子地位的基礎,這是不能妥協的原則,最後張三說:“為了公平起見,每個教習帶一個班,過段時間我統一出題,哪個班的平均成績最高,誰就是蒙學山長,當然別人也有當山長的機會,我們不可能一直窩在這個小地方,以後我們的轄區蒙學學堂是基礎,每一個蒙學學堂都是需要山長的!”
張三特別強調了平均成績,識字和算數並重,一個一百分一個零分平均成績就是五十分,不看個體只看平均,只有這樣教習才會對每一個學生負責,同時他還強調了不允許開除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是寶貴的,這又引起了老宋的不滿,算數怎麽能和經書並列,這是褻瀆聖人之學,張三嗤之以鼻,不學算數你如何管理帳目,我們的學生又不去考科舉,經書學的再好有什麽用?最後老宋在張三的淫威之下屈服了,嘴裡卻嘮叨著禮崩樂壞!
秋九月初一開學這天,秋高氣爽,辰時初定,晚秋的天氣有些微涼,蒙學學堂的鍾聲響起,大門緩緩打開,四個人抬著一面用紅綢蓋住的牌匾慢慢走出大門,門樓上同樣站著四人垂下繩索掛住牌匾拉上門樓,掛在門樓之下。
大門口的孩童在家人的陪護下翹首以待,辰時一刻張三帶領著宋思明和六位教習從學堂裡走出來。老宋首先發言:“各位父老鄉親,今天我們的蒙學開學了,你們的孩兒將在這裡學到禮義廉恥,經史典籍!九章算術以及更加高深的算學!從此我希望營的後代再不會是睜眼瞎,不會被官老爺糊弄!你們的孩子在學堂裡學到的知識越多,你們將來的生活就會越好,張三先生說的好,知識改變命運!”
下面的家長們聽著老宋的話,沒有任何反應,老宋有些尷尬第一次在大庭廣眾之下講話居然沒人給面子。
張三趕緊接過話頭,“希望蒙學學堂開學了,所有在學堂的孩子中午管一頓飯,營裡出錢糧,把孩子送到學堂你們就能省一頓,一年能省下不少呢,你們的孩子又能學本事,還能給家裡省糧食,大家說好不好!”
“好!”一聽能管一頓午飯,家長們由衷的叫起好來!
“把你們的孩子放進學堂放不放心?”
“放心!”又是一片喊聲, 有這好事不喊好,萬一惹先生不高興不讓孩子來了怎麽辦!
“既然大家都說好,那就這麽定了,開學!”張三趕緊趁熱打鐵地說。說著伸手把牌匾上的紅綢扯下,牌匾上寫著四個大字“希望蒙學”!
張三治下的第一所蒙學就在這尷尬的氣氛裡開學了,沒有鮮花,也沒有掌聲。
張三對此有所預料,指望一群連一下頓飯在哪裡都提心吊膽的人去考慮孩子的未來,還不如切切實實的讓他們多吃幾頓飽飯,管子曰:“衣食足而知榮辱,倉稟實而知禮儀!”三千年前的先賢都能明白的道理,張三作為信息爆炸年代過來的人沒有道理不知道。他沒有在意這些,時間會讓這一切變得不同,想想後世的家長為了孩子能多報一個班,多學一點才藝起早貪黑的拚命工作,只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等自己治下的這些人一旦衣食無憂,你不讓他的孩子上學都不行。所以最重要的還是發展生產,解決溫飽。
蒙學的開學平平淡淡,沒有掀起任何波瀾!本來以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沒想到第二天老宋就找到張三說:“先生!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