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設計師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張三很清楚想要撬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固有觀念非常艱難。
理工科最大的劣勢就是不能當官,讓搞科研的人去參與政治,一定會讓國家混亂不堪。
這些科學家都是術業有專攻,你讓他們和政客一般張嘴就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他們根本就學不來。
除了技術官員之外,行政官員就別想了,不能當官不代表不能給予想當的官員待遇。
不能如後世一般,國寶級的科學家得到報酬和榮譽竟然趕不上一個戲子,戲子家事天下知,這不是榮耀而是恥辱。
這個時空絕對不能出現這樣的輿論導向,整個社會物欲橫流,為了金錢不擇手段,不但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
今年的年終會議有兩個焦點是爭論的重點,首當其衝的就是如何解決財政赤字。
除了張三之外,在座的官員都是土生土長的大明人,骨子裡都是掙多少錢花多少,甚至是掙十塊最多花八塊,留下兩塊做為積蓄以備不時之需。
這就是這個時代上到達官貴人,下到普通百姓樸素的理財觀念,講究的是量入為出,若是掙十塊花十一那一定是被認為敗家子行為。
古代盛世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國庫盈余,這與張三所推崇的工業社會格格不入。工業社會講究的是經濟循環,錢只有動起來才能產生利潤。一兩銀子放在地窖裡永遠都是一兩,甚至還會減少。只有花出去才能讓一兩銀子創造更多的價值,政府只要通過稅收進行合理的二次分配,就能保證經濟平穩運行。
其次是遼東移民問題,大多數官員都對希望營花費巨資不太理解,花那麽多錢為了不相乾的人,大家都覺得虧的慌。
眼下希望營高層幹部大多出自宣府,眼光過於狹窄,只看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若是沒有外來的新鮮血液加入這個團隊,長久下來完全會退化成一個只看眼前利益的軍閥。
這種情形要比財政赤字嚴重多了,張三心生警惕。在會議間隙,張三與趙用賢碰了個頭,兩人就希望營現在存在的問題互相交流了一下看法。
趙用賢非常清楚這種排外思想會對天下產生怎樣的影響,可以說排外思想就是天下分裂的根源。
“主公!這種苗頭必須要堅決的打下去,我們不是佔山為王的草寇,隻想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若是只顧自己過好日子,你我何必如此操勞拚命。要想壓住這種思想,我們必須要多重用外地人,不看籍貫只看能力。”
“元潔先生說的有道理,問題是我們現在對人才的吸引力根本上還是比不了朝廷的,而我們推行的政策又完全站在士紳的對立面,根本得不到士紳的擁護。
我們只能自己培養人才,然而培養人才是需要土壤的。我們現在的根本盤是宣府,可以說宣府集中了我們最好的學校,最好的工廠,最好的技術,最好的人才。
長此以往,宣府人就會從上到下充斥在我們的隊伍裡,這些人將會形成合力,若是他們集體反對,我們根本無法動彈。
這也是積重難返的時候,變法很難成功的原因。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只能成為宣府的代言人,無論如何都走不出宣府這個窠巢。”
“主公打算怎麽做?用賢一定全力支持主公。”
“我打算將行政中心遷到沈陽,開年過後我們將會對建奴進行一次極限壓力,逼迫他們加快遷徙的速度。然後我們的行政中心搬遷至沈陽,遼東如今是一張白紙,所有人口都需要移民來填補。
而移民來自不同地方,鄉土情結相對於關內肯定是會小上不少,我們用在關外慢慢經營打磨。時機一旦成熟,我們便揮師關內,一舉定乾坤。”
“主公現在還是不打算自立嗎?”
“關於自立的問題,老實說我也想過,可是仔細一想還是算了吧,遍數歷代王朝,真正能夠乾剛獨斷君臨天下的往往只是開國之君。
往後的繼承者在錯綜複雜的利益關系中,只能選擇妥協。偏偏君主的權力變小了,所擔負的責任一點也沒有變少。
我不敢拿我的後代兒孫去冒險,未來你我兩家只要掌握資本,在海外保留一股足夠自保的力量,相信未來不管是誰上台也不敢隨意宰割你我兩家。”
“主公是說把建奴與遼東原有的兵馬遷徙到新大陸去是為了我們的將來。”
“也可以這麽說,更多的是為了我華夏子民拓展更多的生存空間,逃過三百年王朝興衰周期。”
“我們以什麽形式運作海外呢?運作不好很有可能造成華夏子民的分裂。”
“元潔先生擔心不無道理,我們在經營的同時必須加以控制。任何分離主義都將受到嚴厲的打擊,我們不能成為民族的罪人。”張三對趙用賢的話深以為然,看看後世大英帝國,那麽的不可一世,最後還不是海外領土丟得一乾二淨。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既然知道遊離於政治之外容易造成分離主義,那就給這種分離主義套上籠頭。
華夏幾千年的文明史, 對付分離主義的經驗有一大把。其中一個異地為官就能攔住大半的分離主義,前提是還在領土與核心領土之間要一碗水端平。
海外領土的百姓,完全可以通過官員資格考試獲得從政的資格。選擇從政,若是想身居高位,就得到其他地方做官。
而你要想把官做好就得有政績,若是政績不達標,那對不起輕則降級,重則回家吃自己去。
若是再嚴重一些,說不定還得吃牢飯。一個地方的精英都被抽調到了其他地方,就算本地有分離主義者,也不過是廯芥之疾。
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一個異地為官讓華夏大部分時間都維持著大一統的局面。一個科舉慢慢瓦解了門閥時代,這種文官考試制度一直到後世都在沿用,後世的公務員考試就是脫胎於科舉,無非是內容有所變化而已。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531章 軍閥化傾向)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大明帝國設計師》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