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慶榮華》第192章、借鑒
眾命婦們見太后頗有興致,也走到朱悟這首詩面前,你一言我一語的,各種溢美之詞紛紛堆砌到這首詩上。

  朱悟被誇得聽不下去了,走到太后身邊,原本是想從曾榮手裡接過太后,在看到曾榮時突然意識到不對勁,這個宮女他從未見過,且年齡比一般的宮女略小些,聯想到方才在場的宮女和這個小宮女的對話,聯想到破天荒出現的朱恆,再聯想到皇祖母對這個小宮女的寵愛,朱悟心神一凜,知道準是哪出岔子。

  聰明的朱悟很快放棄了太后,站到輪椅後,從侍衛手裡接過輪椅,“來,我推著二哥走。”

  朱悟推著朱恆往前兩步,和太后一起來到一幅畫作前。

  這是一幅竹子圖,據朱悟說,是李漫的畫作,曾榮看到這幅竹子圖,先是咯噔了一下,沒敢和李漫對視,掃了眼在場的這些人,還好,沒有看到有身穿竹子圖衣裳的男子。

  原來,上次於韻青找曾榮設計太學學服時,曾榮畫的就是竹子,她讓於韻青把竹子繡在學服的下擺處,遠看,有點類似於一幅水墨畫。

  也不知這李漫是巧合還是存心,給太后祝壽居然畫出一幅竹子圖來,好在這幅竹子圖和曾榮的大不一樣,再加上上面也有題詩,題詩中有賀壽的詩句,曾榮這才微微安了心。

  饒是如此,她也沒敢去看李漫,余光中,覺得總有一兩道目光似有似無地追逐著她,令她更不敢偏離半分,不是專注於太后就是專注於繩子上掛著的作品。

  “咦,這是誰畫的,好挺拔的一幅竹子圖。”太后見到這幅竹子圖似是很喜歡,先是品鑒了一番這幅畫,隨後又點評了上面的題詩。

  “‘樹色連雲萬葉開,王孫不厭滿庭栽。’(注:作者韓溉)這兩句不錯,有氣勢,哀家喜歡。”太后誇道。

  “啟稟太后,‘凌霜盡節無人見,終日虛心待鳳來’這兩句更不錯,更應景,可不就是等著太后您這隻鳳凰麽?這是誰家的公子寫的?”徐老夫人問道。

  “回徐老夫人,是小子。”李漫站了出來。

  “不錯,不錯,小小年紀有這種氣度。”王老夫人知這位李漫和自己孫子交好,也笑著附和道。

  李漫的祖父乃當朝四公之首的鎮國公,之前一直和王家交好,可自打王家出了個皇后且生下朱慎後,李家逐漸和王家疏遠了,顯然是不想站隊。

  好在小輩們關系一直不錯,並未受到什麽影響,但有一點王老夫人也頗為擔憂,這位三皇子朱悟自打進了太學後,開始大肆籠絡這些世家子弟,他可比自家孫子聰明多了,學問好不說,手段也高。

  因而,這次好容易抓住機會,王老夫人也想拉攏拉攏這位李漫,這孩子是她看著長大的,比自己孫子大一歲,但比自家這個穩重多了。

  “多謝太后抬愛,多謝眾長輩們抬愛,晚輩慚愧,這幅竹子圖是借鑒了別人生出的靈感,當不得如此謬讚。”李漫說完,眼睛不由自主地從曾榮臉上瞟過。

  “只是借鑒,並非抄襲,有何不可?咦,今日的四大才子緣何一個個都如此謙遜?”王梵為李漫說話了。

  彼時的他並不知李漫的心事,更想不到李漫口中的借鑒指的是學服上的那幅竹子圖。

  事實上,王梵也不知道學服上的竹子圖是曾榮所繪,他知道曾榮進宮了,卻沒想到曾榮會繼續接錦繡坊的設計活。

  而李漫因為考古過曾榮的所有畫作,研究過曾榮的畫法和技巧,也研究過曾榮所有的題詩,因此,他對曾榮的繪畫習慣以及通常想要表達的意境有一定的了解,猜到不僅學服上的竹子圖是曾榮畫的,還猜到他妹妹有一件大宗的六開屏風畫也是曾榮的手筆,那六幅畫皆精選出唐詩,畫裡行間無不透露出一點,這個女孩子很有韌性,內心很強大,盡管高高的宮牆束縛了她的身子,卻束縛不了她的靈魂,而她的靈魂是渴望自由渴望平等渴望幸福的。

  而這次李漫之所以畫竹子,正是因為他想到了曾榮,想到他如今和她站住同一片紅牆裡,而這些畫作最後是要送給太后的,他生出一絲奢望,興許曾榮有機會能看到這幅畫。

  只是李漫萬萬沒想到的是,奢望這麽快變成了現實,因而,在見到曾榮那一刻,他是蒙的。

  或者應該說,整個過程,他都是暈乎乎的。

  好在王梵的話為他解了圍,李漫忙收回自己的目光,笑道:“晚輩只是個湊數的,孫兄的嬰戲圖才歎為觀止呢,太后老人家見了定會喜歡。”

  朱悟一聽,笑著說道:“皇祖母,孫兒領你去看看, 確實精妙絕倫,孫兒自愧不如。”

  李漫口中的孫兄指的是禮部尚書孫之鎧之孫孫晉,他畫的也是和祝壽相關的一幅嬰戲圖,只是他這幅圖上至少有二十來個孩子,這些孩子服裝神情個個不同,或憨態可掬,或粉妝玉琢,或活潑可愛,或撒潑調皮,等等不一,這些小孩子們托著一隻碩大的桃子,桃子頂上坐著一位胡須雪白的仙翁,仙翁的手裡托著一隻葫蘆。

  “確實很有意思,哀家一看這些孩子們就開心了,怎麽一個個都畫這麽好,活靈活現的,看著就喜歡,這麽大一幅工筆畫,應該費時不少吧?”太后頻頻點頭。

  看得出來,她是真喜歡,喜慶不說,寓意更好,她這個歲數,可不就想著兒孫繞膝麽?

  “回太后,是提前畫好今日帶進來的。”孫晉站出來回道。

  “有心了。”太后點點頭,扭頭對身後的掌事姑姑說了句話,她要打賞這些少年們。

  掌事姑姑轉身離開了,曾榮又扶著太后往前走,接下來眾人又點評了幾幅作品,有詩作也有畫作,其中不凡佳作,太后看到這些字畫,自是滿口稱讚。

  最後看的是朱愉的麻姑獻壽圖,因是自家晚輩,太后就略略帶過,沒想到引起了朱慷幾個的不滿,提議讓朱恆也露一手,說是太后的壽誕,怎麽能缺了朱恆的作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