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去本自乘,令如高而一,所得以減竹高而半其余,即折者之高也。’
‘故,折者高四尺五寸五,余者高五尺四寸五。’
……
所謂陣法,拋開與修為掛鉤的法門與訣竅不談,其理論基礎其實還是建立在平面幾何與空間幾何之上。
但由於這個世界缺乏相應的數學理論,所以天賦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雖然徐長樂不是什麽跨時代的數學天才,可他上輩子好歹也是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計算過各種三角邊長、橢圓面積的名校高材生啊!
因此,陣法堂師兄這邊出題沒到兩分鍾,徐長樂那邊就直接舉手交卷了。
作為陣法堂的入門考試,這道題的難度並不高,哪怕沒有學過數學的人,在花費足夠多的時間推敲後,應該也可以用最笨的辦法來強行解開這道題。
兩個時辰,也就是四個小時。
別人需要四個小時才能解開的問題,徐長樂卻隻用了短短兩分鍾不到,如此誇張的表現,自然也瞬間震住了負責督考的師兄。
“你、你……”
這位負責接引新人的師兄年紀也不大,估計比王力還要小上一兩歲,所以他看完徐長樂寫下的答案後,頓時就被驚得有些說不出話來了。
“你定是事先看過此題答案……”
一番短暫的失神後,師兄這才終於回過了神來,於是便微微皺著眉頭對徐長樂說道:“罷了,我再出一題……你且聽好了:今有有邪田,正廣六十五步,一畔從一百步,一畔從七十二步。試問,為田幾何?”
所謂邪田,也就是梯形。
論難度,這道題的甚至還在之前那道題之下,所以徐長樂幾乎沒有經過任何思考便直接給出了答案:“二十三畝七十步。”
為了讓師兄相信這道題是他臨時所作,他甚至還不忘補充了一下答題過程:“並兩邪而半之,以乘正從若廣。又可半正從若廣,以乘並,畝法而一,可得田幾何。”(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師兄不信邪,於是便皺著眉頭再問:“今有圓田,周三十步,徑十步。問為田幾何?”(求圓面積)
徐長樂毫不遲疑的答道:“七十五步不足畝。”
……
一般情況下,徐長樂是不會這麽招搖的,因為他深諳‘木秀於林而風必摧之’的道理。
但是今天的情況卻並不一般。
就像接引師兄剛才所說的那樣,如果他答不出這道題的話,入堂以後他就只能從最低階的火工童子開始做起,一邊在堂裡打白工,一邊學習與陣法相關的知識。
陣法堂只是一個跳板,既然徐長樂不想在這裡浪費太多的時間,那麽他就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裡讓所有人都注意到自己。
因此,徐長樂只能一改往日的低調作態,就像內事堂考核時那樣,以一種絕對優異的表現來贏得大家的認可。
四大堂的入門考題總共就那麽十道。
接引師兄為了防止徐長樂作弊,甚至還臨時更換了題目中的關鍵數字,沒想到徐長樂卻依然能夠瞬間得出準確答案。
而這時,他才終於意識到,眼前這位新人似乎有著某種異於常人的‘陣法天賦’。
‘此事非同小可……’
‘不行,必須盡快將此事匯報堂主……’
陣法堂裡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數學天才了,所以接引師兄甚至都沒等徐長樂反應過來,便一把抓住他的手臂快步離開了內事堂。
內事堂和四大堂的總堂都在通天峰山腰處,相互之間的距離並不算遠。
接引師兄拉著徐長樂走進陣法堂後,便讓徐長樂在此等待片刻,而他自己則匆匆奔向了主殿後堂。
很快,後堂便響起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為首的是一名白發蒼蒼的老者。
徐長樂抬頭一看,便看到了他的個人資料。
【阮昊,???,陣法堂堂主】
就像大學裡常見的老學究一樣,阮堂主剛一露面,還沒等徐長樂開口行禮,他老人家就已經自顧自的出言詢問道:“今有圓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鋸鋸之,深一寸,鋸道長一尺,間徑幾何?”
聽到題目的一瞬間,徐長樂不禁愣了一下,隨即便向接引師兄接來紙和筆,然後皺著眉頭認真計算了起來。
如果用現代數學語言來表述的話,那麽這道題的意思是:CD為⊙O的直徑,弦AB⊥CD,垂足為線段OC上的一點E。CE=1寸,AB=10寸,求直徑CD的長。
這道題已經達到初中水平了。
徐長樂並不是什麽天才,再加上時間過了太久的緣故,所以他皺著眉頭思考了好一會兒後,這才終於解開了這道求圓直徑的問題。
“回堂主的話,此題正解應為:半鋸道自乘,如深寸而一,以深寸增之,即材徑二尺六寸。”
“好!此子才器,非諸生所及,終當遠至!”
由於徐長樂答題的時候,陣法堂的幾位領導就在旁邊看著,所以他這邊剛一給出正確答案, 大殿裡頓時就響起了一片附和聲。
這年頭什麽最值錢?!
可不就是人才嗎!
徐長樂的修行資質雖差,可是九年義務教育所賦予他的知識,卻是比那些連書都沒有讀過幾天的雜役弟子強上太多了。
因此,就在徐長樂給出正確答案後不久,阮堂主便與幾位副堂主簡單商議了一下後,這才笑吟吟的說道:“最後一題,你若是答對的話,老夫今日便破例收你為記名弟子,如何?”
“小子惶恐,還請堂主不吝賜教!”
“好,且聽題: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適與岸齊。問水深、葭長各幾何?”
引葭赴岸,適與岸齊。
說句毫不誇張的話……
這道題的難度已經摸到了古代數學的天花板。
哪怕就是把這道題交給在校學生來做,應該也會有很多人連題目都看不懂。
當然,古代數學的難度其實也就那麽回事,無非就是要求思路稍微靈活些罷了。
有了前幾道題作鋪墊,徐長樂的思路已經完全被打開了,所以他這回甚至都沒有怎麽思考,便直接提筆在紙上寫了起來。
“半池方自乘,以出水一尺自乘,減之,餘,倍出水除之,即得水深。加出水數,得葭長。故,水深一丈二尺,葭長一丈三尺!”
陣法堂考數學,丹藥堂考化學,器具堂考物理,符籙堂考美術。
不得不說,在雜役堂憋屈了整整二十年後,徐長樂一生所學才終於有了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