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超級科技領航者》第265章 “天空開拓者號”
星際領航者公司的存在確實打破了很多人的固有認知。

 沒辦法,這家公司的崛起速度太快了。

 技術迭代升級更離譜。

 要不是領航者的有些技術比天夏航天國家隊技術都先進,其他人都以為它是國家隊的私企馬甲了。

 哪怕是這樣,星際領航者公司上來就是32噸的火星探測設備也著實嚇了所有人一跳。

 之前天夏的首枚自主火星探測設備“天問一號”超過5噸的重量就刷新了行星探測設備的重量記錄,無人探測飛船出來更完蛋,逼得國際航天領域直接給它升了一級,把它放進了“飛船”類別,要不然別人家的探測器就不用玩了。

 而現在,隨著“開拓者”登陸模塊的貨倉開啟,真正的火星探測直升機和更大的火星探測車來了。

 這才是無人探測飛船上的“探測器”,位於兩側的貨倉門打開,上邊的機械臂分別把直升機和探測車放了下來。

 探測車就沒什麽好說的了,依然是傳統火星無人探測車的模樣,不存在加壓空間。

 對比之前的火星無人探測車,星際領航者的這輛“陸地開拓者號”探測車要更大,上邊攜帶的實驗設備也更多,真的堪比移動實驗室。

 因為沒有加壓空間,所以不能讓宇航員像在科幻片裡一樣開車。

 不過因為它的體型夠大,所以宇航員們依然可以用坐著、站著、掛著等姿勢用它代步。

 它甚至還配備了單獨的遙控系統,可以用宇航員的駕駛技術代替緩慢的自動駕駛模式。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它可以正常使用很久,所以它的一些設計照顧到的以後的使用情況。

 畢竟這麽大的塊頭呢,在這種時間節點上做成純無人車太不劃算了,這種外星地表探測類的無人車可是出了名的“蝸牛爬”。

 而另一邊被放下來的“天空開拓者號”,這才是重頭戲。

 這架直升機並不是傳統直升機外形,而是更像大型的無人機,比較對稱。

 因為就安裝科研設備來說,直升機那個長長的“尾巴”一點用也沒有。

 嚴格來說,它不是火星上的第一架無人直升機,第一架無人直升機就是美瑞肯的“機智號”,雖然人家只有1.8千克。

 別看人家小,但是它卻有一顆非常大的野心。

 “萊特兄弟表明比空氣重的飛機可以在地球大氣層中飛行,而我們則要證明,飛機一樣可以在火星的大氣中飛行。”

 當然,連個跑道都沒有的火星就不試驗固定翼飛機了,先從旋翼直升機開始。

 不過想讓旋翼機在火星上飛起來,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機智號”直升機的尺寸很小,螺旋槳直徑為1.2米,機高0.8米,旋翼直徑超出機身儀器艙長度很多。

 整體結構為一副共軸反轉的螺旋槳、4個支架式起落支撐裝置、14厘米邊長的立方體儀器艙,頂部有一個太陽能電池板,可提供350瓦功率,總質量為1.8千克。

 它的共軸螺旋槳轉速接近每分鍾3000轉,這速度都趕上固定翼螺旋槳飛機的螺旋槳轉速了,而地球上一般直升機的旋翼速度才每分鍾幾百轉。

 它的最大飛行距離為300米,無線電控制范圍為1公裡,最大飛行高度僅為5米,最大水平飛行速度為每秒10米,垂直速度為每秒3米。

 從這個數據看,它連一架無人機的標準都達不到,但它可是要在火星表面飛行的,我們所看到的這些數據僅僅是表象。120

 火星表面的溫度區間為零下90攝氏度,有些地區還會更冷,大氣壓力僅為地球的1%,這對於航空器而言是個災難。

 飛機起飛的原理是依靠機翼上下表面的壓力差獲得升力,火星大氣密度極低,說明其飛行環境非常惡劣。

 同時火星的引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這對降落、懸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機智號”無人直升機在火星表面5米的飛行環境就相當於地球3萬米高度的大氣。

 這高度別說直升機了,連特麽一般的戰鬥機都飛不到這種高度,傳說中的黑鳥偵察機最大升限也就3萬米左右。

 以黑鷹直升機為例,它的升限為5700米,“美洲駝”直升機創造過平原地區12442米的升限記錄,而天夏的高原直升機用9000米的高度飛過了珠穆朗瑪峰。

 但是這種極限高度下的飛行,連操控都非常勉強,就別說精確的執行某些任務了。

 你想想,“機智號”直升機理論上能夠在地球3萬米高度進行飛行,這多牛批。

 當然,那只是理論,因為它每次起飛到著落的持續時間僅為90秒。

 而“天空開拓者號”基本上就是“機智號”的究極放大版,從1.8千克拓展到了5000多千克,也就是5噸多。

 用“機智號”的數據計算,可以想象它有多大。

 它上邊搭在了大量的設備,最核心的玩意還是發電裝置,沒有電力,它飛都飛不起來。

 而且它現在在火星的狀態可以算是“孤立無援”,所以要想讓它長時間的工作,那就必須保證它的電力連綿不絕,哪怕做不到,也不能是一次性的。

 於是就有了同位素衰變熱電池、貼滿機身的太陽板和蓄電池的綜合性電力供應與儲存系統,不過這還不是核心技術,最核心的技術是可以在火星使用的複雜功率轉換裝置。

 因為不管是同位素衰變熱電池還是太陽能板,它們的功率都不高,要想讓孤立無援的直升機長時間工作,那麽必須讓直升機擁有“取之不竭”的能源,正好這兩種就合適。

 不過他們的功率都不高,所以需要先進的功率轉換裝置。

 有了這玩意,它才可以一次性飛行兩個小時,一下子飛出幾百公裡的距離,然後降落修整半小時,之後再繼續飛行。

 就是火星的大氣太稀薄了,所以它飛的也不高,實用升限也就100米,這個高度差不多可以保證它直線飛過很多地形了。

 在這個過程中,各種設備是可以連續運轉的,它們的用電可以保證。

 好在坎星那邊已經在考慮核聚變裝置小型化的事了,等過幾天,或者幾個月,奧,說的是地球這邊的時間,大概就可用了。

 現在這個,湊合著用吧。

 於是在幾十億地球人羨慕和震驚的眼神裡,這架湊合著用的“巨型”無人直升機轉動自己的六個大輪子往前走了走。

 是的,“天空開拓者號”的底部是輪子,而不是起落支架,畢竟它被機械臂放下來的時候距離登陸裝置很近,在那種情況下可不容易起飛。

 而且等它飛行到某些目標上空,降落的時候不會或不能正好降落在合適位置,就需要這些輪子來讓它移動到合適的位置。

 所以等它移動到合適的位置之後,巨大的螺旋槳才開始轉動。

 從最開始的緩緩轉動,到之後聽到“嗚嗚”的快速旋轉聲,以及最後“嗡嗡”的急速旋轉聲。

 這個場景通過旁邊的登陸模塊攝像頭,穿越上億公裡的星空距離,展現在了地球幾十億人的屏幕上。

 而觀看直播的觀眾可以清晰的看到,在紅色的沙塵飛舞中,巨大的旋翼帶動“天空開拓者號”在火星表面飛了起來!

超級科技領航者 https://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