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超維科技紀元》第79章 軟件推廣
  張厚德舉起手來。

  “張總請說。”高致遠一邊說,一邊示意工作人員遞話筒。

  接過話筒,張厚德清了清嗓子:“高總,委托研發是具體如何操作?”

  “想必大家也非常關心這個問題,接下來我詳細說一下……”高致遠一邊解釋,一邊讓工作人員將詳細合作模板發給在場各個老總。

  神光儀器的合作模板,其實就是學研產的聯合,高校提供人才,企業提供資金,而材料研究所負責提供設備、場地、資料,以及整合人才。

  在合作之中,高校和科研人員會獲得資金反饋、專利分紅;企業則會獲得技術專利使用權或者使用權;而材料研究所則獲得研發費用、專利分紅、專利采購費用、人才儲備等。

  其中企業方面有三個選擇。

  第一是全額投資研發項目,由此產生的專利所有權企業,相當於一次性買斷。

  第二是思維社和企業共同出資,產生的專利由雙方按投資比例共同持有。

  第三是思維社自己出資,產生的專利由思維社持有,但是企業可以向思維社付費使用。

  另外有一個共同條款,那就是研發人員的專利分紅不得低於20%,也就是說只要是材料研究所產生的專利,參與研發的全體人員,可以獲得為期二十年不低於20%的專利分紅。

  而思維社專門設立了一個內部專利網站,所有可以投入使用的專利、在研發之中的專利,都在上面可以查詢到。

  並且這個網站還可以申請合作研發、獨立研發,有利於快速的整合各個企業。

  一眾老總看完之後,提出了一些小意見,對於這個模式,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

  不過他們不知道計算材料學的強大,在同樣的研發規模下,采用計算材料學的思維社,一年相當於別人一百年。

  這種情況下,思維社的材料研究所已經不能用常規研發速度來衡量。

  高致遠看著材料方面討論得差不多,便繼續點開下一個話題:“接下來,我們討論一下軟件的問題。”

  國內的工業設計軟件,絕大部分的市場都被外國公司佔據,工業產品使用的專業操作軟件,也是同樣情況。

  不是國內不想研發,而是研發之後沒有生態可以推廣,導致無利可圖,盡管科學院方面有儲備一些相關的技術。

  但是那些儲備技術,是為了防止外國禁用而準備的,只能解決有無問題,至於質量問題可想而知了。

  思維社準備拿出[仿真空間軟件][有限元的分析軟件],將這些軟件開放給內部使用。

  反正在場的企業,不是思維社的控股公司,就是參股公司,都是自己人。

  當然開發給他們使用,不代表給了絕對權限,所有軟件後門和最高權限都在思維社手上,而且這個東西是連接內部網絡的。

  至於操作系統問題,黃明哲已經早有準備,他研發了一套專門的工業操作系統——自適應操作系統。

  其實就是黃明哲根據市面上的工業操作系統,進行重新調整之後,配備專業雲數據庫,加上幽靈分離出來的子程序——程序自動匹配系統。

  這個自適應操作系統可以迅速根據設備的情況,半自動調整系統,以達到可以和設備完美融合的狀態。

  聽完高致遠的介紹,在場的上百人的議論紛紛起來,他們沒有想到,思維社還研發了工業操作系統和工業設計軟件。

  會議結束之後。

  各個公司盡管疑惑重重,但是老大的面子還是要給的。

  一系列需要的材料研發,各個企業都提出來和材料研究所合作,工業設計軟件和工業操作系統也下了一些訂單。

  ……

  北方華創的總部在北平朝陽區。

  他們重點研發高溫爐、蝕刻機、薄膜沉積機。

  張厚德剛剛回到總部,便帶著人來到研發區,技術執行官王雲深這一次也去參與了研討會。

  不過他們對於神光儀器和思維社的技術也是將信將疑。

  在負責軟件的部門。

  五個從思維社計算機編程研究所過來的程序員和工程師,正在幫他們安裝軟件。

  第一個是思維社專利技術網,接下來是思維社工業操作系統—原始系統,最後是綜合設計輔助系統。

  帶隊工程師轉過頭向張厚德說道:“張總,操作系統的母本已經安裝完畢,接下來你們有十個免費生成名額。”

  “不知道,這個操作系統如何使用?”王雲深連忙問道。

  “你們要需要安裝的設備嗎?”

  “小林,吩咐倉庫調一台蝕刻機過來。”

  北方華創的蝕刻機和中微半導體的蝕刻機,並不同一個種類的。

  蝕刻指將矽片上未被光刻膠掩蔽的部分通過選擇性去掉,從而將預先定義的圖形轉移到矽片的材料層上的步驟。

  而目前的蝕刻設備分為三類,分別是介質蝕刻機、矽蝕刻機、金屬蝕刻機,三者佔比為48%、47%、5%,介質蝕刻機和矽蝕刻機是市場上主流的蝕刻設備。

  中微半導體的蝕刻機屬於介質蝕刻機,而北方華創的蝕刻機屬於矽蝕刻機和金屬蝕刻機。

  半個小時之後,一台矽蝕刻機出現在無塵實驗室裡面。

  思維社的工程師推著一台特製的電腦設備,將一條條數據線連接到矽蝕刻機的系統上。

  然後從原始母本系統複製導出一個操作系統,又將矽蝕刻機原來的系統複製一份,兩個複製體融合在一起,形成專業的矽蝕刻機操作系統。

  最後導入矽蝕刻機,將原來的操作系統覆蓋了。

  不過到了這一步,事情還沒有結束,一個操作系統並不是看設計得多麽精妙,而是和設備相輔相成。

  接下來需要進行半自動適應調整,不斷在運行之中,將軟件和硬件融為一體。

  啟動內部網絡之後,矽蝕刻機的系統連接到思維社超算中心裡面,在龐大的運算力支持下,就可以進行半自動適應調整。

  帶隊工程師轉過頭說道:“麻煩王總,讓你們的技術員操作矽蝕刻機工作,我們需要在運行的過程中調整參數和系統。”

  “沒問題。”王雲深連忙揮揮手,讓三個技術員上。

  這個工作進行了兩天時間。

  此時這一台工作精度為40~24納米矽蝕刻機,已經變成一台精度為40~16納米的矽蝕刻機。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修複了大量的漏洞,還有錯誤參數,更是將設備的精度提升到機器的性能極限,穩定性更是變得堅若磐石。

  放下測試報告,王雲深和張厚德等人已經驚呆了。

  事實上同樣的設備,不同的操作軟件,是會造成天壤之別的,特別是在精密儀器行業,國內就是吃了這個暗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