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袁公路》第4章 政務擴展(1)
隨著袁術與郭嘉幾人陸續討論多次,揚州集團終於拿出了切實可行的政務行政方案,這些方案經過分發後,落到袁術手上的就只有總管全州大局而已,因此袁術反而非常清閑。

 袁渙作為揚州別駕,一切揚州軍政事務他都要管理,考慮到袁渙一人分身乏術,加上袁渙最擅長的是戶籍管理,於是袁術便將流民的招收與安置交給了袁渙處理。

 先前已經確定的目標是引其余州郡流民南下填補豫章、會稽與膠州等地,充實人口,繁榮經濟,因而此次的行政布局也發生了改變。

 為了達到目的,揚州軍政府需要一套完備的制度才行。這次人口吸引政策不僅要解決如何吸引其余州內的流民入揚州,而且需要解決流民入揚州後的吃住,加上流民遷徙路線,保護政策等等問題。於是為了得到良好效果,袁渙與袁術等人商討後采取了新建部門的策略。

 新建的部門命名為“移民司”。移民司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宣傳部、安置部、與遷移部。

 顧名思義,宣傳部就是向其余州郡宣傳揚州的繁榮安定與政策的部門,專門用來向外傳送消息,吸引揚州以外州郡無產貧民入揚州,是揚州人口戰略部署的基礎。

 安置部則是安置入揚流民的部門。這個部門一是要將散亂的流民安置到一塊地方進行檢查消毒,然後進行戶口登記,二是要與揚州各郡交換戶籍信息,安置流民的最終去處。

 遷移部是最後的收尾部門。部門的主要職責便是將經過檢查沒有攜帶瘟疫,登記在冊後的流民分批次護送到目的地並溝通當地的官員,做好流民的安置工作。

 揚州位於南面,流民入揚的路線就那麽幾條,移民司為了減輕財政負擔,同樣也是為了減少人員的需求量,緩解揚州人才困境,移民司只在荊州、豫州、兗州、徐州邊境的大縣有總辦事處,其他地方的事務由驛官、亭長配合完成。

 經過近十天的準備,移民司的總部配置才完成,其余地方的分部也開始建立,到是各地的遷徙路線,由於袁術本人在揚州極高的名望,一紙政令傳下後,反而設立速度非常之快。不到一個月時間,揚州的新興部門——移民司就設立完成,但效果到底怎麽樣就要看接下來幾個月的運轉情況了。

 人口戰略基本定策,揚州上下早就翹首以盼的人才戰略也相繼定策。揚州地處大漢南部,除卻膠州這個不服王化的地方外,就是最南邊了。雖然揚州有著氣候的優勢,常年氣溫偏高,雨水充足,但是有著山越百族的襲擾,這塊地方的開發很緩慢。袁術沒到揚州之前,揚州經濟繁榮的只有九江郡、豫章郡、廬江郡這幾個地方。經過袁術的強硬手段,揚州州內的少量山越部族不是被剿滅,就是投到袁術麾下做了良民,加上袁術一直推行的新農業政策,揚州的經濟後來居上。本來按照揚州的經濟發展,應該有很多人前來投靠。可惜這個年代的特殊形式,信息不通暢,教育抓在大家族手裡,即便揚州日漸繁榮,願到揚州的才俊寥寥無幾,加上揚州政策的推行使揚州南部逐漸繁榮,人才缺口越來越多,更不必說即將到手的膠州的缺口。

 感到人才需求缺口越來越大,加上現下大漢中央蒙難,中原亂局已定,各地名士與大世家的影響力逐漸下跌,對人才的控制力極低,此時袁術就有理由發布舉薦令與招賢令,征召四方賢才,打著穩定地方局勢的幌子,充實己方勢力。

 向朗此人剛入袁術軍中之事性格跳脫,年輕衝動魯莽,但經過這幾年為官,向袁渙等人學習後,眼界拓寬,開始變得穩重,所以袁術才任命他為功曹從事。當然袁術任向朗為功曹從事也是有其他目的的。

 向朗可是司馬徽的學生,司馬徽交由廣闊,與很多名士是好友,由向朗出面征召賢才,極有可能得到這些名士學生們的認同。

 向朗接到袁術的政令後,依著袁術的目的,經過細致考慮,終於制定出了揚州的人才政策。首先是人才的選拔機制,除卻舉薦一途外,增設考舉部。考舉部每個縣都設立,專門收攏那些自任有才能但達不到舉孝廉標準的人投書備案。每個讀書人都可投書,投書每三月一評,由該部門當場考舉,考舉通過後進行新一輪的專業測試,測試過後就是舉薦。這些人必須獲得一地至少5個族老的評價與擔保才能正式入職,當然這些人任職的也只能是郡縣小吏與舉孝廉的人有天壤之別的待遇,另外投書考舉了就不能舉孝廉,這樣便封住了世家的口,也避免了世家的壟斷。

 除卻對治下實行靠查舉並行的人才措施外,向朗為外州才子增設了招賢館。招賢館的做用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就是宣傳揚州的人才招聘信息,吸引那些外州已經是孝廉,但未能獲得官職的才俊到揚州為官,待遇與揚州孝廉相同;第二個就是吸引那些外州賢才到揚州進行考舉,當然這些賢才與揚州本地人不同,他們考舉後不滿意的還可以回本州等待孝廉舉薦。

 說起來看著似乎外州才子在人才戰略上比較佔優勢,但是其實不然。揚州子弟考舉後除非自我要求,都能在揚州為官,外州子弟除了特別優秀之人則必須前往揚州南部與膠州等地。

 向朗的這套人才策略對當下的揚州來說已經非常之好了。這種舉薦與考舉並行的策略即可避免敵方細作打入揚州行政階級,刷掉那些有名無實之人外,還能緩解世家子弟與寒門士子的衝突關系,而且能夠逐漸降低揚州對世家的依賴,等以後底層的寒門士子成長起來後,打破世家控制入仕道路的格局,揚州就可以舉行科舉制度了。

 為了盡快補充人才,袁術不僅使用了向朗等人的策略,他自己也依著自身名望,向關系不太僵硬的豫州刺史孔伷、徐州刺史陶謙、荊州刺史劉表等周邊刺史寫信求助,同時私下密信那些關系較好的太守,加上明面上的以袁逢、馬日磾、蔡邕幾人名義寫的全國傳書,多管齊下求取賢才。

 當然,袁術也沒忘記自己老爸的能量。袁逢的名望不是袁術能比的,原先與袁術不對頭的廬江太守陸康經過袁逢、馬日磾勸說,自己卸去官職回了吳郡,他的職位由後面從長安跑出來的華歆代替,華歆此人聰慧至極,見揚州已經被袁術控制死,二話不說就投靠了袁術。

 知道家中幾個老人的厲害,袁術從南方搜刮了許多的猴兒酒,擇精品,恬著老臉跑到三個老頭府裡糾纏不休,耐不住袁術的軟刀子,袁逢幾人隻得幫袁術寫信給相熟的大族族長,征召世家才俊。

 文職類的人才策略完成後,袁術也沒忘記武職。不過武職作為另外一個部分,袁術並未將這個工作歸到向朗的手下,而是令新任兵曹從事郭嘉主持。

 軍隊的人才選拔非常簡單粗暴,只是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武藝考核,求取的是那些武藝高超的將才,另外一種就是指揮軍官。

 這些人才的招收都是在各地軍營駐地,由軍中的武官考核,由軍中的文官監督點評,最後集中到最上面,由郭嘉自己主持考察,最後的任命則由郭嘉擬定後交由袁術查看實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