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袁公路》第29章 新年新局勢
新的一年到來,大漢各地的局勢變幻也與歷史越走越遠,逐漸脫離的歷史軌道使得袁術失去了先知先覺的優勢,隻得加大諸侯的行蹤搜尋力度,以此來判斷局勢變化。,

 與揚州有關的人現在只有兩個。曹操自從被荀攸趕回穎川之後,似乎放棄了對豫州其他地方的攻佔,只是在邊境上囤積了數量超過8的士卒防守袁術軍北上。

 根據“秋水”的秘密奏報,曹操的行徑只能用詭秘來形容。他自己與荀攸身處翟陽,每日忙的是司隸與穎川的生產,頻繁進行人事調配,一幅休養生息的樣子。

 暗地裡,新投靠曹操的陳群則是在穎川境內不斷走動拜訪各家,似乎是在與穎川世家談條件,交換各方意見分配利益。

 至於袁術一直以為曹操會奪取陳留國,是不見他有什麽動作,只是最近陳留國似乎開始戒嚴,兵力調配的比較頻繁,也不知道這種兵力的調動到底是防禦曹操還是防禦袁遺。

 說到袁遺,他的行動袁術倒是清楚了許多。此次袁遺起山陽之兵,攻入豫州沛國,煽動何夔造反之時又侵入梁國。終於在年終時候,取得兩地,擁有了三個郡國的控制區。

 奪取兩地之後,袁遺似乎也放棄了擴張,一直周旋於沛國,梁國的世家中,看上去正在提升對控制區的控制力。

 袁遺對袁術的警惕可要比曹操厲害得多,在兩國邊境上安置了超過15人的士卒,據城堅守。周邊城池樹壁清野,防線建造得很穩固。

 其實袁遺能拉起幾萬大軍也是資源豐富的結果。以山陽郡、沛國、梁國三地來說,這幾個地區地處中原,開發較早,而且是難得的產糧地,最為重要的是這些地方並未遭到黃巾之亂的過大破壞,人口數量眾多。

 除了對袁術的防禦外,袁遺似乎將一部分軍隊大約12人調派到了山陽境內,看起來今年,袁遺會入侵兗州其余地方,似乎有盡取兗州全境的趨勢。

 除了曹袁兩人動作模糊不好判斷,其余的諸侯行動一目了然了。

 以一直在冀州活動的袁紹來說。自19年9月領軍進入冀州之後,袁紹大軍只能用如魚得水一詞來形容。

 袁紹接到韓馥的求援信後,立刻親率大軍從朝歌出發,背上湯陰縣,未廢一兵一卒,湯陰縣投了袁紹,奪取湯陰後,袁紹在湯陰留下1的士卒,保證了這個唯一後方的安全,然後率軍繼續北上。

 按照正常道理來說,袁紹作為一個援軍,前來支援,本不應該奪取城池控制權。因為他們所有的糧草物資都是由韓馥提供,可惜,此時的冀州官場大部分高級官員都被袁紹收買,私底下很多人秘密投靠了袁紹,這一個重要的消息經過一路曲解,到韓馥耳中已經變成了有賊寇作亂,袁紹只是暫時駐防。

 韓馥此人早被手下人架空,冀州事物並不是由他一人說了算,可能心中明了,但他又沒有辦法,隻得捏著鼻子受了。

 奪取湯陰之後,袁紹率軍繼續北上,兩日後便奪取安陽,同樣不費一兵一卒。屯兵安陽之後,袁紹故意留在安陽,聲稱士卒染上疫病,需要救治一段時間。

 雖然不知道這事是真是假,可當時安陽似乎還真有疫病,不到半月時間死了上千人。韓馥見此事不像作假,又調派藥草到安陽給袁紹。

 11月初,韓馥手下在虎牢關表現突出的大將鞠義在斥斤縣起兵造反,沿漳水南下準備攻取鄴城。韓馥令手下率兵北上抵擋,可惜數戰數敗,而此時安陽的疫病也逐漸緩解,袁紹卻一直不北上。

 眼看鞠義快要衝到鄴城,韓馥受手下荀諶的勸說,思考了幾天,然後令兒子韓成帶著冀州州牧大印前去安陽請袁紹任冀州牧。

 11月中旬,袁紹終於得償所願,剿滅鄴城一代不服他的冀州官員後,控制了整個鄴城周邊,然後招降造反的鞠義,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冀州牧。

 隨後韓馥被袁紹私下用手段一陣逼迫,無奈逃到陳留國,避難在張邈處,隨後害怕袁紹加害,自殺身亡。

 而位於鄴城的袁紹活得可非常滋潤了。冀州的各方代表連綿不斷的前來冀州投靠他。各地擁兵在手的實權武將望風而降。

 不到191年1月,除了被公孫瓚控制在手裡的河間郡與中山國之外,其余地方全部落入袁紹手中。

 奪取了這麽一大片富足的地方,袁紹如今正忙於清除冀州內部與他不合的官員,同時調解原先的南陽派與冀州派之間的利益關系,估計有得他忙的。

 公孫瓚的動作倒是非常令人震驚。自19年6月公孫瓚引兵入冀州以來。依靠著白馬義從這支人的強大騎兵部隊,在平原地區,沒有人能阻止公孫瓚的前進步伐。

 加上公孫瓚的士卒常年在幽州與北方胡人產生局部摩擦,歷經戰火,戰鬥力與戰鬥意志都是首屈一指的,不到兩個月時間,公孫瓚席卷了冀州北部的一大塊地方。

 取得冀州北之後,公孫瓚並未繼續南下。也不知道是不是有高人獻計,公孫瓚抵擋住了冀州的富庶誘惑,在奪取中山國後,他將公孫越與公孫范兩人留在冀州,自己親率白馬義從與5士卒從中山國最北邊的廣昌縣一路北進,直上幽州涿郡的涿縣駐扎。

 12月,位於薊城的劉虞終於收攏了忠於他的近8士卒,以公孫瓚在地方巧取豪奪,擁兵自重,藐視上官,謀反作亂為名,率領大軍南下,欲以大軍包圍公孫瓚所部,一舉剪除公孫瓚的勢力。

 劉虞在北部名士齊周的指導下,率領大軍到達良鄉,然後分兵為兩部,一部繞路直下方城,另一路駐扎在良鄉與公孫瓚相互對峙。

 191年1月,劉虞的另外四萬大軍到達方城,劉虞開始從兩路對公孫瓚進行夾擊,準備將公孫瓚困死在涿縣。

 雙方在涿縣進行數場大戰,公孫瓚人少兵寡,雖然殺滅了劉虞近萬人,可惜還是被圍困涿郡。

 191年2月,幽州戰事忽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公孫瓚之子公孫續率領留守北平的1白馬義從和3的步卒隊伍,忽然出現在薊城北面,離薊城不過3裡。此時薊城空虛,城內可戰之兵不過1,即便有民夫助守也來不及了。

 2月8日,公孫續部隊強攻薊城3日之後,奪取薊城,劉虞的大後方落入公孫瓚之手。隨即公孫續又率軍驅趕薊城2萬多人平民南下,高築土牆,依山而守,截斷劉虞北退的路線。

 直至2月1日,身在良鄉的劉虞才得到這個消息。遭此大厄,劉虞一時間慌了神,慌忙召集部將準備打回薊城。

 想到涿縣還有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害怕劉虞退兵之時公孫瓚率兵掩殺,使大軍潰敗,田疇極力勸解劉虞猛攻涿郡,奪取涿郡俘虜公孫瓚,則薊城不攻自得。

 劉虞這次並未聽從田疇勸解,而是執意率軍北上奪取薊城,言“薊城一失,軍心盡喪,若不能及時奪回,恐生兵變,十年之功,一朝盡毀。”

 涿郡公孫瓚見劉虞率軍北退,知道兒子拿下了薊城,於是在劉虞回軍途中,趁夜率領白馬義從殺入劉虞軍中,焚毀劉虞大軍輜重,然後一路跟隨騷擾。

 不過三天時間,劉虞大軍屢遭打擊,終於崩潰。劉虞與一乾將領逃亡時分,被公孫瓚抓住,成了俘虜。

 191年3月,身在方城的劉虞大軍得知劉虞兵敗被俘,糧道斷絕,堅守孤城不可取,於是開城向公孫瓚投降。至此,整個幽州戰事完結,而本來軍力弱小的公孫瓚,因為俘虜了超過6人的劉虞軍,獲得薊城豐富的物資,一時間成為擁兵近十萬的強大諸侯。~搜搜籃色,即可全文閱讀後面章節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