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袁公路》第53章 天變
張濟的後知後覺已然對局勢沒有了任何益處。等他發現刺客是衝著郭嘉來的時候,郭嘉已經藏在了武關“秋水”的秘密藏身地點,被發現的可能性小的可憐。

 加上許褚的臨變機斷,給了張濟等人錯誤的信息,讓他們誤以為郭嘉已經通過秘密渠道逃出城去了。面對城外廣闊的區域,張濟動用了數千騎兵連夜追查,都沒有了任何一點作用。

 其實這都怪張濟自己的定勢思維。他以為許褚等人能夠在皆被森嚴的將軍府鬧出一場動靜,能力肯定很強,出城一事也不在話下,燈下黑的結果就是郭嘉等人在城中安全躲藏,而張濟等人卻在城外忙碌。

 三天之後,劉表的使節團與張濟使節一同到達武關。劉表的使節當先便開口索要張濟等人的誠意。可惜此時郭嘉都逃跑了,他們哪裡拿得出人來。

 沒有郭嘉,劉表的使節也不敢獨斷,決定是否接納張濟等人,隻得譴人回宛城稟報劉表在做決斷。

 就在劉表與張濟等人扯不斷,理還亂,袁術忙碌於處理揚州事物,主持對交州叛軍的攻打的時候,身在成都的孫策迎來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次飛躍。

 自從被劉表擊敗,孫策的心情一直不好。父子兩人努力十余年,終於能夠躋身上流社會了,可就在這種時候,所有努力化為了泡影。一家老小顛沛流離,走投無路,只能寄人籬下。

 最讓孫策揪心的莫過於劉焉對他孫家的態度。劉焉表面上重視他們,可背地裡卻指示黃權等人對孫家進行打壓。

 作客蜀地,沒有根基的孫策只能感恩戴德的接受劉焉裨將軍的任命,領著手下屯兵在成都外。每日眼睜睜看著頂頭上司吳懿以各種借口調離老部下分散到其余各地,然後調其他蜀地本地將領來架空自己。

 好在還有徐庶這個大才跟隨他,為他出謀劃策,在軍中孫策才能有一些話語權,而來自政治上的打壓也被化解了許多,給韓當、黃蓋等人爭取了一些利益。

 這些時日,成都大街小巷都在流傳曹操與呂布、袁遺二人摩擦不斷,袁術攻打劉表,馬騰韓遂二人打得火熱的消息。

 聽到劉表被袁術打得節節敗退,連大將黃祖軍都被斬殺,孫策的心情終於好了一點。

 “哎,這劉焉到底什麽時候能夠同意我率軍東進,為父報仇啊!”想到劉表與袁術一戰之後,定然損失慘重,正是他為父報仇的好時機,孫策歎息不已。

 “伯符!伯符!大喜啊!”孫策剛想為自己再倒一碗酒水之時,營帳外傳來一個聲音,緊隨聲響,就見徐庶掀開帳篷的簾子,快步走了進來。

 “什麽事能讓元直你如此高興?”見徐庶滿臉喜色,孫策疑惑的問道。

 徐庶到達成都後,依靠自己的過人本事,很快便在成都站住了腳跟,得封為益州祭酒,身價來了個巨大的轉變,在劉焉心中的地位比孫策高了不知道多少。好在徐庶此人並不是見利忘義之輩,一如往昔與孫策親厚。

 “今日黃別駕以天子駕崩,國不可一日無君為由,細數劉使君畢生功績,請劉使君登基稱帝,劉使君已經答應了!”徐庶連忙說道。

 “哦?劉使君要稱帝了?是值得可喜!”聽完,孫策表面高興,可那一股失落卻是個人都看得出來。

 知道孫策心中不好過,徐庶連忙道:“呵呵,劉使君稱帝,那必然使用玉璽,就不能不提到伯符,況且以劉使君與劉表的關系,只能對立,到時候使君宣布劉表為,伯符的機會不就來了嗎?”

 “嗯?劉表勢大,使君怎麽會輕易招惹劉表?”明白劉焉肯定容不下劉表,可以劉表的實力,初登皇位的劉焉怎麽會為自己樹立強敵。

 “呵呵,劉使君是不得而為之啊!你想想,劉使君登基,作為皇室宗親的劉表到底是承認好還是不承認好?承認了,就要行臣子之禮,遵守使君號召,不承認就是。以劉表的實力,他會甘心嗎?而沒能樹立威信,使君登基為帝就是笑話?所以劉使君肯定會對劉表的表態做出行動,即便是做作樣子,與劉表一場大戰還是不可避免啊!”說完徐庶找了個碗,給自己倒了碗酒。

 想了一會兒,孫策終於明白過來,喜出望外,敬了徐庶一口酒道:“多謝元直提醒,我知元直胸中溝壑,望元直助我!”

 “哪裡哪裡,我當全力幫助伯符取得虎符,讓伯符一了心中所願!”

 三日後,劉焉準備好了登基物資,祭天登基為帝,延大漢國號,改元承安,取承襲祖先意志,安定天下之意。隨後劉焉任命黃權為大司馬,吳懿為大將軍,吳班為執金吾,高沛為中護軍,嚴顏為前將軍,孫策為後將軍,其余人等除了獻帝對各個諸侯封賞沒動外,都安排給了自己麾下的人。

 劉焉稱帝的消息傳播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不到三天便傳到了荊州宛城,七日之內便鬧得整個大漢人盡皆知。

 得知劉焉稱帝,劉表立刻發出榜文,稱劉焉私藏國器,私窺大寶,乃是實打實的反賊,拒不承認劉焉的身份,至於其他人中,除了挨近劉焉的張魯承認了劉焉外,其余人都沒有表態,等待事情進一步發展。

 劉表拒不承認劉焉,果然引起了劉焉的高度重視。他立刻下詔大將軍吳懿為主帥,後將軍孫策為副帥,領兵兩萬沿長江入荊州征討反賊劉表。

 隨後劉焉又以李傕、郭氾二人挾持前天子,禍亂朝綱為由,貶斥兩人為,號召天下義士共討。一時間正在長安爭權奪利的李傕郭氾二人被推到風口浪尖,二人連忙抱作一團。

 知道自己兩人不得天下諸侯的認同,劉焉的做法秉承大義,二人沒有好辦法,於是采用賈詡的提議,從牢中提出劉虞兒子劉和,匆忙推舉劉和登基。

 於是搞笑的一幕出現了。劉焉登基後半個月,位於長安的劉和同樣登基稱帝,改元承興,取承襲先皇,興盛大漢之意。

 隨後郭氾與李傕二人立刻將囚禁著的楊彪等前漢官員提出牢,封楊彪為大司馬,李傕自封大將軍、郭氾自封太尉,賈詡為光祿勳,其余人皆有封賞,弄得有聲有色。

 作完朝廷上的布置,二人立刻宣布劉焉一黨為逆賊,私自奪取傳國玉璽,登基為帝,是偽帝,封劉表為前將軍,領荊州牧,要劉表掃滅。

 一國二帝,誰也奈何不了誰,兩方不斷打嘴仗。身處局外的諸侯一個個都在默默觀望,等著他們分出勝負。

 十月, 與袁紹在河間郡打出真火的公孫瓚當先聯絡長安的李傕郭氾兩人,承認劉和身份,博取了遼王稱號,稱袁紹為,助紂為虐,聯絡後將軍劉備,左將軍陶謙,一同討伐。

 眼見袁紹被人稱作,正是拉攏袁紹的好時機,劉焉連忙下詔細數袁紹畢生功績,封袁紹為齊王,以此來拉攏袁紹支持他。

 袁紹見劉焉這麽上道,順手發了一封榜文,為曹操討得車騎將軍之職,為袁遺也討了個左將軍的名號,請二人與他共同對抗公孫瓚。

 除此之外,遠在西涼的馬騰得劉和授予護羌校尉稱號,管理西涼羌族,而韓遂被劉焉授予右將軍,征討賊黨馬騰。

 對袁術,兩邊都給出了封為楚王的意思。袁術思考良久,以後奪取荊州必定會接觸到劉焉,到時候翻臉不好,而對李傕郭氾二人就沒什麽信用名義可講,於是接受劉和的任命,領了楚王的王爵。

 不到兩個月時間,大漢的天瞬間變了,成為了二帝相爭,三王稱霸的混亂局面。而在武關的郭嘉等人,也因為這場變故張濟封鎖了武關,無法出關,困在了武關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