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袁公路》第23章 諸侯齊聚(4)
隨後幾天,各路諸侯陸續到達,而作為主人的曹操也與袁遺締結好協議,二人幾乎同時到達洛陽。

 所有實權諸侯中,只有身在益州的劉焉、長沙的孫堅、遼東公孫度沒有來。至於袁術一直在關注的劉備,這次也隨著北海孔融一同到達,看起來劉備是借著孔融的風光,準備參加這一盛事。

 這幾天中,所有到達的諸侯裡,只有陶謙與劉表二人前來尋找過袁術。陶謙尋找袁術只是為了加深兩家感情,穩固原先的同盟約定,而劉表則是邀請袁術一同征討荊州孫堅,想要以荊南的長沙、桂陽二郡換取袁術支持。

 對於陶謙左右結交的態勢,袁術不置可否。陶謙這種行為簡直就是自取死路,牆頭草可是不好當的。

 而劉表的結盟共討一事,袁術考慮了不久就做好了決定。劉表的荊州乃是袁術的目標,若是與他結盟,以後出兵就沒有了借口,而坐看孫堅與劉表惡鬥也不是袁術想要的。畢竟現在北方的袁紹、公孫瓚、袁遺、曹操等人正在惡戰,這會兒是袁術取得荊州的最佳時機。因此袁術答應以武器裝備換取荊州糧食,從而變相支援劉表擊敗孫堅,等到孫堅走投無路的時候,他很有可能會前來投靠自己,到時候聚兵征伐荊州就有了借口。若是孫堅不來投也沒問題,經過惡戰的荊州反而更好控制。

 袁術這一邊忙於周旋於各個諸侯見,相互交換意見,達成貿易協定,締結同盟條約,袁紹的那一邊也在忙碌。

 袁紹每日裡不斷宴請各路諸侯,逼迫諸侯們表態,支持她迎接劉虞稱帝。經過幾日的不斷遊說,袁紹似乎是取得了齊聚的十路諸侯的大部分同意,傳書各路諸侯,齊聚洛陽皇宮議事。

 洛陽的皇宮遭到董卓焚毀,不過基礎還在,這些年曹操挑選還算完整的宮殿進行修繕,現在總算恢復了個雛形,進行一次議事沒有什麽問題。

 按照官職大小排好座次,袁術坐在右邊首位,其次是袁紹、公孫瓚、曹操、馬騰、劉表、袁遺等人。

 作為此次號召大家相聚的袁紹首先起身說話:“此次天子駕崩,乃是大漢的不幸。天子年幼尚無子嗣,且國不可一日無君,所以我傳書天下,邀請眾位大臣共商立帝一事。”

 “首先,天子駕崩,帝陵並未修好,緊要的是安葬天子。所以曹操,著你修繕帝陵,好生看管陛下遺體。其次,天子在位多年,今駕鶴西去,需要一諡號,此號就由孔文舉想想吧!這最後嗎?就是我等要處理的大事了,到底誰能夠繼承大統,登基為帝,掌天子權柄?”

 廳內的各路諸侯聽到袁紹的話後除了曹操與孔融應了聲“諾”外,沒有人說話,大家都埋著頭看著眼前的案幾,等待其他人先說話。

 “景升公,你作為皇室宗親,在皇室威望極高,你且說說,這何人適合繼承帝位中興大漢?”袁紹眼見大廳裡好一會兒沒人說話,隻得看著劉表問道。

 劉表聽到袁紹的話,臉上閃過一絲苦色,隻得開口道:“我劉景升雖然是皇室宗親,不過現下事關國家安危,這等大事還需要車騎將軍、驃騎將軍與各位重臣定奪。”言語中即沒有表民自己沒有窺視帝位之心,又沒有表明希望得眾人推舉登基為帝。

 得知劉表是這麽個態度,袁紹顯得有些不耐煩,說道:“如此大事,爾等一個個默然不語,國不可一日無君,爾等竟如此拖延!”

 “那車騎將軍認為何人可以為帝?”陳留國相張邈看不慣袁紹,把皮球丟給了他。

 “既然你們都不說話,那我就先說了!我認為,幽州牧劉虞可以為帝,各位認為怎麽樣?”袁紹無奈,隻得把自己的人選先說出來。

 “劉使君公正嚴明,深得民心,其人寬厚仁義,實乃繼承大統的最佳人選,我讚成!”袁紹的話剛落,袁遺就起身表決同意。

 “如果是劉使君的話,我也同意。劉使君乃是恭王之子,而且頗有賢名,卻為繼位的好人選!”濟北相鮑信也同意了。

 接著孔融、橋瑁、曹操等都相繼同意推舉劉虞為帝,這時候沒有說話的只有袁術、公孫瓚、劉表幾人。

 “我同意劉公登基為帝!”看到大廳內的眾人相繼把目光轉向自己,袁術起身表決。

 到了這個時候,天下實權諸侯中大半推舉劉虞登基為帝,劉表見事不可為,自己確實沒了登頂的機會,果斷起身同意這個提議。

 “奮武將軍是不願劉使君登基為帝嗎?”劉表的做法讓袁紹很高興,他轉頭看到公孫瓚坐在座位上沒有說話,臉色頓時黑了下來,不耐煩的開口詢問道。

 “此事已有定論何須我再說話!”公孫瓚惡狠狠的看了袁紹一眼,然後回了一句。

 看到公孫瓚的表情,袁紹笑了笑,轉過頭看著堂內眾人說道:“如今人選已定,可這登基之地我等還要再做商議,各位認為何處可以為帝都?”

 聽到袁紹的話,一直坐在堂內半天沒有話語權的郭氾、李傕二人噌的站起來道:“這還用說?當然是長安了!”

 “哼!你們二人還有臉說?若不是你們帶兵衝擊長安,陛下為何會身死?”見郭氾、李傕二人如今還不願放棄挾持天子的謀算,袁紹指著兩人大喝道。

 “你……你……我等乃是清除王允……”郭氾指著袁紹說了一句話,隨後反應過來自己變相承認了害死天子之事,頓時無言以對。

 “這麽說天子之死與你們確實脫不了乾系,爾等之言就不要再說了。”說完袁紹沒有理睬氣氛不已的二人,看著其余諸人,等待他們說話。

 “額!我看這洛陽這些年生機已複,不弱遷回舊都洛陽?”孔融無視了大廳內的怪異氣氛,說了句話。

 “不可!這洛陽歷經戰火早已凋敝不堪,現下反賊呂布正在一旁虎視眈眈,若在此為都,頃刻間便有傾覆的風險!”袁遺連忙站出來反對,而曹操臉上浮現的笑意頓時凝結在臉上。

 鮑信看了這麽半天,也算是明白過來了,這各路諸侯完全就沒有為國家考慮,袁紹的作為,無非是想要達成他的目的,於是想了想道:“說這麽多幹什麽?車騎將軍與驃騎將軍在此,他二人定有解決辦法,我等不如聽上一聽。”

 這時候公孫瓚坐不住了,起身道:“這還有什麽商議的,既然劉使君乃是幽州牧,當然要在幽州薊城。”

 “不行!幽州臨近邊界,我認為只有鄴城最為合適!公路你覺得如何?”袁紹也起身說道,說完不忘了拉上袁術。

 “我也覺得鄴城合適!”袁術面無表情,隻得低聲說了一句話。這次來洛陽他就沒想得什麽好處,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轉開袁紹的注意力也算是達到了一定的目的。

 “你……你們……”公孫瓚見到袁家兩人都同意在鄴城立都,雖然早就知道袁術的立場,但是他也氣得一把摔了桌上的酒壇,大步離開。

 看到公孫瓚負氣而走,其余人表了個態相繼離開。他們都知道如今袁紹召集大夥來此地商議事物,說白了就是全名義而已。

 隨後幾天,袁紹每日在大會上逼迫公孫瓚放開幽州道路,讓聯軍前往右北平接出劉虞,而每次公孫瓚都以幽州鮮卑犯境,不能撤軍為名阻撓。

 沒有辦法的袁紹與公孫瓚扯皮十余天之後,終於同意袁術的建議,讓公孫瓚送劉虞入冀州。

 這期間,劉協的諡號也擬定完成,根據劉協在董賊手中艱難維持朝廷威嚴,與反賊鬥智鬥勇的事跡,孔融認為劉協諡號為“獻”意為:聰明睿智。算是給劉協留點面子。

 另一邊,曹操急令1萬大軍連夜趕工,修複了帝陵。半個月後,各路諸侯一起為劉協舉行了國葬。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