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袁公路》第5章 過河拆橋(3)
入夜,剛剛接到皇帝詔書沒多久,還在思考劉瑁用意的徐庶又看到了前來通報的管家。

 那管家神神秘秘,查看了廳堂四周,見沒人之後,悄悄將一封書信塞到了徐庶懷裡,然後不言不語的跑到大廳門口,在門口站起崗來。

 這管家是徐庶在益州救下的流民,當時帶著一個孫子,快要餓死了。幸得徐庶相救,這才能活下來。

 其人頗善管理家事,為人忠心不二,一直忙碌於朝政處理的徐庶就把家中事務交給了他來管理。事實證明,徐庶並未看錯人。

 今日這管家如此神秘,讓徐庶心中起了疑惑。看他的行為作風,太像是別人的探子了。想到自己信任的人有可能是別人的探子,徐庶驚出一身的冷汗。

 現在別人已經遞上了密信,知道事情輕重,徐庶沒有對管家的身份多做猜測,拿起了懷裡管家塞進來的書信,慢慢拆開。

 這封書信密封很嚴格,從內部看,先前沒有人動過裡面的東西。外面又沒有落款,徐庶疑惑的打開,看了起來。

 剛看開頭,還不覺得怎麽樣,但徐庶越看越心驚,看完整封信,背後全是汗水。這封信的內容太過匪夷所思了。那寫信的人落款乃是新任太常張松,內中言明,劉瑁派遣孫策前去攻打漢中,乃是為剪除孫策的勢力,其不忍見同僚無故身死,故而提醒於他們,要他們小心。

 對於張松,徐庶了解不多,不敢確定是不是他寫的信,隻好叫門外的管家進來。

 “這信從哪裡來的?”懷著對管家的懷疑,徐庶指了指手上的信,語氣不善。

 “方才有人到門前,尋我出去,言‘你主生死,在於汝手!’說完就給了我這封信,然後跑不見了。我看這信密封嚴實,不似作假,又不敢拆開看,聽那人之意,此物很重要,便前來給主人。”管家大致說了一下,言語中也沒多少漏洞。

 這管家性格如此,對關系徐庶的事情很上心,接到一封關系他生死的信件,會這麽做也不奇怪。

 “你且下去備車,隨我走一趟!”想了想覺得不會是有人消遣自己,徐庶有點相信了信中所言。

 雖然這一次劉瑁出乎預料的讓孫策統軍前去攻打漢中,但徐庶怎麽都不會想到是劉瑁想要除掉孫策的計策。

 如今劉瑁登基不過十余日,根基並不穩固。一般情況下,先期都是以安撫州內各個勢力為主,徹底控制住了益州局勢,這才是圖窮匕見的時候。

 更不必說孫策乃是助劉瑁登基的重要功臣之一,現在暗害助其登基的功臣,無疑是自掘牆腳。

 可是被張松的書信一提醒,徐庶卻越發覺得這件事很可能是真的。首先劉瑁讓孫策出兵攻打張魯,調派的大多是不太聽命的軍隊。其中大半都是孫策與家將統領的軍隊。像死忠的韓當、吳景赫然在列。就是他態度不明的徐庶,也被派了出去。

 其次是這益州到漢中的地形所至。北去漢中,只有過劍閣速度最快。但那蜀北一地地形獨特,先有劍閣,後有路陽、定軍山、箕谷等等很多地方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斷糧之策根本不需要劉瑁重新安排人去做。只需一支偏師,沿路不斷摧毀道路,堵塞道路,那糧草輜重便要花費數倍、乃至十數倍的時間才能運達。這樣一來,就不是劉瑁故意暗害孫策大軍,而是天災使然,沒法避免了。

 最後,孫策要是撤軍的話,只要隨便一個地方的守將不開門,那孫策所部要麽被困死在谷道內,要麽起兵造反。可以孫策斷糧的部隊,能攻下這些地方嗎?顯然是沒有機會。

 先前徐庶還懷疑這是有人混淆視聽,欲故意激徐庶、孫策等人造反。可細細一想,徐庶發現,即便如今知道了劉瑁要害孫策,得知了這個消息,他們也不可能公然反叛。

 成都內的守軍可全是劉瑁的直系軍隊,沒有任何一支部隊屬於孫策。孫策的軍隊如今有2屯積在成都外,5屯積在沂都。看似全部在成都周邊,可事實並非如此。

 成都城內有6軍卒不說,便是那沂都一地,正好處於三個大縣包圍圈內,算上綿竹城,周邊總計有6的軍隊,而且正好封死了全部的道路。

 只要孫策敢於造反,除了成都附近的7軍隊能用,其余地方的部隊早就被劉焉分割開來。無法聚攏在一處,只有被消滅的份。

 加上這次劉瑁讓孫策集結軍隊的地點也不是在成都,而是在北方的梓潼涪縣。那涪縣在綿竹以北,梓潼以南,正處於兩個軍事重鎮的包夾之下。集結軍隊後造反也是死路一條。即便真個率軍北上,梓潼也不會打開城門讓數萬大軍入內。

 劉瑁對孫策軍的糧草控制極為高明,都是分批支付,若孫策在梓潼郡內造反,以梓潼先期提供的十余日糧草,如何能攻破堅城?糧草不濟、又處於南北包夾的局勢,豈有不敗之理。

 怎麽算孫策都不可能在反叛之後還有活路,只有率軍北上攻取漢中一條道路。這也是徐庶相信書信所言的一個原因。

 徐庶猜想,張松寫這封信,無非是讓他們知道事情嚴重性,然後一路拖延時間,等到了劍閣已經是數月之後了。那會兒,糧草消耗過甚,進軍不利,劉瑁也有了消減孫策軍權的借口,也許會打消謀害他們的打算。

 登上馬車,徐庶思維急轉,對破局之策有了點想法,但把握並不大。徐庶對孫策可謂是盡心盡力了,如今孫策被設計,他固然能保孫策一命,但遭此打擊之後,孫策已經失去了東山再起的機會,對他來說也許比死還要難受吧!

 “唉!伯符啊,真不知道你會如何抉擇啊!”歎了口氣,徐庶望著手中的書信,默然不語。

 還不知道徐庶已經趕去找他的孫策還在府內興奮不已。先前趙渢身死失了一次機會,現在劉瑁又讓他率兵北進,攻打漢中。

 對於攻伐漢中一事,孫策把握雖然不大,但也不小。孫策很明白漢中的地位。易守難攻,物資富饒,而且遠離益州政治中心成都,對孫策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寶地。

 只要取得漢中,穩固住漢中局勢之後,孫策即可依靠漢中的物資,私底下壯大實力,從而依靠漢中東山再起。

 有了漢中一地,孫策即便立刻與成都翻臉, 也能有把握立於不敗之地。這是一個寶地,一個上天賜給孫家的寶地。

 心情大好的孫策喝著美酒,還在慶幸劉瑁此人的愚蠢。給孫策的詔書中已經明確了軍將的任命。孫策好好的看了一下,發現父親的舊部大多身在其中。而其余的一些部隊,也是那些不太受劉瑁控制的部曲。

 如此一來,孫策真個造反的話,阻力就會小很多。那些其余的部曲勢單力孤之下,只要稍微一加逼迫,即可收攏麾下。算起來,劉瑁此舉,不過是白白送給孫策數萬大軍。

 擊破漢中之後,再一次收攏張魯的軍隊,孫策短時間裡就可有自保的實力,要不了一兩年,即可組建出一支數量不小的軍隊,使得孫家東山再起。

 至於家人,孫策也不擔心。由於成都附近蜀中家族勢力太大,到了蜀地之後,孫策並未將孫家遷到成都附近,而是放在了巴西郡的漢昌一地,遠離了成都。

 如此一來,等到孫策公然造反之後,孫家眾人早就從漢昌遁走了。孫策也不必擔心劉瑁用家人來威脅於他。可以放心的穩固漢中,積蓄實力,實現中興孫氏的願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