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袁公路》第69章 郯城破
沮授還在加緊處理擋路的黃巾,欲抓緊時間南下救援郯城,可郯城的陳家父子二人卻已經答應了袁術的招攬,願意為楚軍開城投誠。

 接到來自徐州郯城的線報,文聘立刻組織了軍卒北上,想要配合陳家父子二人攻取郯城。

 這一次北上乃是用的奇計,人員不用太多。文聘在良成放下了2軍卒穩定後方,然後親率6兵馬北上。

 用了不到一天時間,文聘便帶著軍隊到了郯城南面,3步卒在郯城之南安營扎寨。其余的3馬軍則在後方扎營,分為兩個部分,可救援南方步卒的15人,和機動巡查的15人。

 對於文聘突然派出軍隊到達郯城,陶謙著實摸不著頭腦。文聘步卒只有3人,想要以這樣的兵力攻取郯城無疑是不可能的。

 而若這一股大軍是文聘的先鋒,陶謙也不會相信。城外楚軍打出的帥旗非常明顯,對於一支軍隊來說,冒用帥旗,可是犯上的大罪,一般不會出這種差錯。

 自陳登兵敗之後,陶謙吐出一口老血,胸中鬱氣似乎去了,現在精神頭好了很多,不似上月,每一日大半時間都在昏睡。

 如今敵人兵臨城下,陶謙難得打起精神,召集了他麾下的重要文武官員,想要與他們商議商議該如何處理眼前的事情。

 躺著轉過頭,陶謙望了望床前的數人,默默歎了一聲。這些人都是徐州的頂梁柱,此危急存亡的時刻,若不能團結起來,是無法渡過這個難關的。

 “楚軍北來,各位可有計策應對?”低聲說了一句,陶謙注視起幾人的表情來。

 聽了陶謙的話,糜竺一臉平靜,陳家父子默然不語,只有曹豹望著地面,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曹將軍似有計略,可言否?”看著曹豹如此胸有成竹,陶謙慢慢問道。

 “陶使君,你又何必擔憂此事?那文聘率軍到此不過數千人,步卒僅有一半,顯然不可能攻取郯城,我看今日還是不用議了,使君且安心養病就是!”被點到名,曹豹很輕松的說了一句。

 對於曹豹所言,陶謙心中哀歎了一聲。雖說他也不相信楚軍能憑借數千步卒攻破守軍還在他們之上的郯城,但陶謙就怕楚軍有什麽陰謀。如今郯城兵微將寡,又只剩最後一個容身的地方,郯城被破,在座的所有人都要成為別人的階下囚。

 “漢瑜,你且說說,這楚軍到底為何如此?”沒有回答曹豹的話,陶謙轉眼盯著陳珪。

 被陶謙如此忽視,讓曹豹很不是滋味,他看了一眼陳珪,低下頭繼續盯著腳下的席子。

 “我認為此事可以說得通!”陳珪知道陶謙有所顧及,如今他們已經暗中投靠了袁術,萬萬不能讓陶謙起疑,懷疑城內之人別有想法,不然開城的難度就要大了很多。

 “那文聘軍被我兒伏擊,在禺頭湖內奔了一日左右,據聞,司吾的袁軍大營內風寒肆虐。我想是因為這個緣故,文聘沒敢把司吾的軍隊派來,以防風寒傳染,所以現在文聘才有這麽點人。”

 “可文聘為何要派兵北上?既然大軍不可動彈,他派這麽點人前來,也於事無補啊!”陶謙對陳珪的話信任了幾分。

 “使君,那楚軍可不止文聘一支軍隊在奪取徐州啊!你忘了,彭國還有楚軍一支3人的大軍。從時間上來看,那支軍隊怕是要到郯城了,所以……”陳珪說到這裡,見陶謙面色越來越不好,沒有再說下去。

 陶謙還真把袁術的另外一支軍隊給忘了,數十日來,每日昏沉,那股楚軍的動向很久就沒了信息,要是今日陳珪不提出來,陶謙還想不到。

 “罷了罷了!你們且先下去做好防禦準備吧!糜別駕你留下”無力的讓其余人都回去,陶謙唯獨留下了糜竺。

 見其他人離開了,陶謙這才開口道:“子仲!劉使君的支援什麽時候能到?”

 “稟使君,受管亥之阻,劉將軍的支援或許要等上一段時間了。”糜竺不敢打包票,那管亥軍力不弱,又據有堅城,想要戰勝,難度很高,誰也不知道劉備什麽時候能擊敗管亥所部,揮兵南下。

 “受黃巾所阻?罷了,你下去吧!”想到如今唯一的希望都被掐斷,連糜竺這個劉備放在徐州的眼線都不知道劉備軍的狀況,那估計指望他們也是不行了。

 望著糜竺遠去的背影,陶謙,默默歎了口氣。

 要是情況真如陳珪所述一般,文聘不過是作為先鋒部隊到郯城城外進行壓迫,最後的主力3人已經快要到達郯城,死守郯城定然撐不了多久,遲早都會有被攻破的一日。

 想了想自己的身體情況,陶謙讓外面服侍的侍女進來,讓她去拿筆墨前來。

 這幾日陶謙覺得自己的身子越來越好了,但他很清楚,這一切不過是他的錯覺而已,一切都是回光返照的結果。由此一來,他的身子熬不了多久,隨時都會駕鶴西去。

 要是在這個節骨眼上,陶謙死了,那整個徐州的去留情況沒有定論的話,瞬間便會分崩離析。他的家人以後便沒了依靠,會成為這個亂世上的無根浮萍,處境堪憂。

 現在陶謙已經沒了當初挑挑揀揀的心思,也沒了死後對名聲的顧慮,他現在想的不外乎是為自己的後代找一個依靠,從而可以讓他們平平安安渡過一生。

 投靠袁術陶謙都想過了,但袁術兵強馬壯,手下能人濟濟,以陶商兄弟二人的能力,去投靠他,必然會泯然眾人,愧對陶家先祖,這不是一條好的退路。

 劉備乃是新起的勢力,兵力不強,手下人才也不多,但依靠著公孫瓚的庇護,短時間裡還沒有覆滅的危險,陶商兄弟能得他的庇護,極有可能慢慢的鞏固自己的地位,得一席之地,也算是為陶家留了根。

 加陶謙與劉備有舊,一起協力合作過,若是他留下遺書,推舉劉備為徐州牧,那麽等陶商、陶應逃到劉備治下之後,劉備怎麽說也會給他一點面子,好生照顧他的家人。

 想明白之後,陶謙開始書寫起自己的遺書,以防哪天發生意外,一切都來不及補救。

 陶謙的心思無人知曉。陳登父子回到家中之後,相互一商量,都認為陶謙已經油盡燈枯,覺得開門奪城之事不宜拖延,以免陶謙死後,城內局勢大變,不受他們控制。

 定下了策略,陳登當即出了家門,打著巡查城防的幌子,到了城西尋找與他相熟的城門將校。

 郯城情況危急, 很多軍卒為了保命,都與城內各大家族有所來往,那城西防守的人中,就有與陳家關系非淺的人在。

 到了城西,陳登便尋來了與陳家相交官職最大的一個人,然後與他相談城防事宜。轉到無人的角落,陳登將早先寫好的密信遞給了那校尉,然後快步離開。

 對於投靠自己的人,陳登很有信心。如今正值人心思變的時候,能有一個機會擺脫身死的命運,這些人高興都來不及,更別說會去告密。

 就算他們告密,以一封完全沒有標注任何名諱的書信,斷然不會讓人相信,陳登反而可以利用這封密信,反誣其身,讓告密之人自討苦吃。

 果然如陳登所料,那校尉看完密信之後,並未有任何異常,他不動聲色的聯系了自己的部隊,整日在城門處徘徊,看起來和以前沒什麽兩樣。

 194年1月1,徐州從事陳登聯絡郯城東門校尉鄭陽,趁夜打開郯城大門,引城外楚軍馬軍入城。當夜,郯城被破,陶謙病逝,徐州別駕糜竺、陶氏兄弟不知所蹤,兵曹曹豹投降。郯城這個徐州的治所落於楚軍之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