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英雄》第一百一十二章 戰術收縮(2)
寧波府城南門附近這樣重要的地方通常都有三丈上下的包磚城牆,以傳統的攻堅手段看來似乎是堅固異常的,但是在已經在海外逐漸成熟的火器時代卻顯的有些落伍了。77nt.Com千千小說網

 從遠處飛來的那些沉重的實心炮彈本身並不是裝有火藥的開花彈,也並不能一炮就轟踏城牆,但是在城頭上飛濺起來的碎石和煙塵卻似乎絲毫不比裝有火藥的開花彈遜色多少。每一論射擊十發甚至二十發重彈以接近聲音的速度與遠方的炮聲幾乎同時抵達城頭的時候都將整個城池特定地段的前沿轟塌一大段。上千發炮彈的命中之下,被接連不斷的炮彈砸碎的磚石及轟塌的夯土使高大的城牆在某一處被打出一個小小的緩坡。

 城頭上嚴陣以待的守軍官兵們只能盡可能的遠離這段被敵遠方炮火重點威脅的城頭,準備在缺口之後及兩端布置預備隊準備應對以絕對兵力優勢蜂湧而至的敵人。

 天色還沒有完全暗下來的時候,城外的明軍南路大軍以充沛的人力架起的二三百架投石機就開始從半裡左右的距離上對缺口兩側的守軍成群的拋出飛石與泥彈。

 在優勢的火器和拋射兵器的壓製下,何如賓依然非常小心的讓首批進攻的部隊以從海路轉運而來的專門的雲梯車展開了進攻。

 這次南方明軍依靠優良的木材和工匠資源打造的專業雲梯車並不是北方常見的那種並排起來的登城板,而是以高大的重車攜載猶如樓車一般能夠翹起來的小平台。

 小平台上至少可以站上十幾名身披重甲的精銳弓手從還沒有接近城頭的距離上展開壓製射擊,或從更遠的地方引導投石車的攻擊。

 在並沒有“代差”級別的訓練優勢和兵器戰術優勢的情況下,相對於上千寧波守軍和幾千臨時征集起來的青壯擁有壓製力量優勢的城外攻城部隊很快就登上了寧波城南的缺口附近。

 似乎從北面的一些聽聞傳記中了解到了什麽,何如賓也沒有命令登上城頭的各營先鋒向東西北三座城樓附近依舊嚴陣以待的治安軍步兵營守軍展開進攻,而是命令上城的人做好防敵反撲的同時將沉重的火炮調運到各城樓之上。

 “我聽說當年在青州城頭之上我軍攻城部隊很是吃過這些強賊的不少虧。那時候敵主力的火炮不會是這些打出的彈丸清晰可見,不比床弩強多少遠遠無法威脅到我軍的破爛玩意兒吧?如今我軍也要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何如賓在寧波城頭南端笑道。

 猛烈的炮火不久後就再城牆之上再次響起。並不是實體夯築的城門樓可比城牆脆弱了不少,在接近音速的四寸直徑的重彈面前沒有多少時間就被轟踏下來。

 盡管數個月的近代軍隊式訓練已經讓治安營的戰士們習慣了服從也習慣了畏懼軍官的權威,但在一邊倒的作戰中還是不知所措的被逼下了城頭退入城內準備頑抗。

 “我聽北邊兒來的人說這些善用火器的賊人們還有一套火炮清城法?不知我們用起來的效果如何?”穩坐城頭的何如賓一邊模仿著諸葛孔明似的搖著扇子一邊笑道。隨機,輪換服從杠推重炮的軍兵們又以盡可能快的速度在寧波各處的城門附近都架起了重炮。

 寧波城畢竟不過是一座方圓不過三四裡的府城,從城頭上各處射來的炮火盡管不似張家新軍的青銅炮那樣精確而犀利還是把人數已經並不多的七八百名治安軍步兵營守軍壓縮在城中府衙附近狹小的院落裡。

 在新軍中,火炮的身管壽命一般都為了發揮最大的效能被超額使用。四百斤身管的青銅炮往往通過強裝藥的方式發揮出千斤級別的身管才能有的威力,壽命往往也不過二三百發,通常如果命中率不超過兩成就不會開火。而這些原則,顯然不是那些西洋人教授明軍炮隊的原則。

 被拉送到城頭各處的二十多門紅夷大炮連續不斷向城內治安軍步兵營還在監守的據點一連發射了五十余輪上千發炮彈。其他不少尚算合格的虎尊炮也按照何如賓教授的方法當作大號的臼銃來測試最大射程發射了幾千枚五錢到一斤不等的炮彈,雖然誤差超過百步之遠,卻也給還在期望在寧波城中堅守待援的治安軍官兵以極大的威懾。

 “這樣的戰鬥連消耗和拖延敵人的目的都無法達到,繼續堅守下去還有什麽意義呢?”駐守在寧波地區的兩個治安軍步兵營是間接的參加過舟山之戰,在去年新建立起來的新軍輔助部隊中也算是較有戰鬥力的。雖然這次敵人能輕易攻破府城有佔據絕對兵力優勢的緣故,但這一邊倒的損失對比可是新軍各部隊哪怕是擔任輔助任務的部隊在以前從未有過的。

 “以前聽上邊談什麽‘棱堡克星何如賓’‘威震臨高何如賓’的時候那些新軍上級們用的不過是調笑般的口氣,卻沒有想到這人果然頗有門道。”

 “不要被表象迷惑!你以為這些敵人憑借著這些濫炮就能拿下南京擊敗新朝大軍的核心主力麽?這場戰爭注定是要以天帝之使的勝利而告終的。”

 在是否向城頭上的敵人投降的問題上起初隊伍內還有不少爭論,但隨著遠處城頭上襲來的炮彈給隊伍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傷亡。即便幾個做為營長的前新軍戰士不願意向敵人投降卻也再也無法控制恐懼下躁動不安的人群。

 經過不到一個白天的戰鬥,駐守在寧波的兩個優秀治安軍步兵營卻在戰死犧牲不到半數的情況下崩潰了。近六百名戰士主動向從四面八方逼來的敵人投降,或是被俘虜。

 做為新軍治安步兵營第十一營營長的王大安知道等待自己命運的極有可能就是死亡,如今的自己只有死中求生賭博一下或許還會有生的希望。

 “聽說你在那股強寇中的核心精銳隊伍中乾過?”何如賓向被押送上來的一個精壯少年似乎以不那麽嚴肅的口吻笑著問道。被俘的戰士並不算多,身為營長的王大安很快就被投降敵人的戰士指認了出來。

 王大安坦然的予以回應,並不打算為了隊伍的榮譽充當英雄人物,並沒有多少牽掛的他也沒有軍屬方面的顧慮:“我是新軍第三步兵旅二營三連三排一班長王大安。”

 “那性張的手下一共有幾個旅,你可有所耳聞?”何如賓又問道。

 “我所知的,至少有四個步兵旅,都是青州編練的四個步兵營擴充而來的。大概每一年的時間,隊伍就可以依靠抄掠而來的人財物力資源擴充一級。除此之外還聽說各旅都有炮兵營,營估計約有二十多門四百斤身管用青銅製成的火炮。”

 “弓箭、火炮、你們就這幾樣對吧?”何如賓繼續問道。

 “還有一些用於攻城或者對峙用途的精製火槍,不過臨陣的地位不如弓箭和臼銃”

 “弓箭和臼銃都是很普通的兵器,你們是怎麽讓它發揮出那麽大的威力和效能的?”

 王大安一五一十的講了很多:“民風良好的地方適齡的少年裡十裡挑一甚至二十裡挑一的選兵。除了必要的休息和用飯時間外,一天之內上午和下午都安排訓練,聖使的弟子們隨時都來訓練場觀察訓練情況,弓箭考核是每一日都進行的。這樣以極限的訓練日程安排和嚴格的監督,這些力量天賦不算差的兵源大概用大半年的時間就能輕松的拉開七八鬥的戰弓。”

 這個比戚少堡的練兵選兵要求更為嚴格的標準還是讓何如賓耳目一新,不過還是有不少疑問:“即便你們的新兵能在大半年內熟練掌握七八鬥的戰弓,可這七八鬥的戰弓也沒有什麽希奇啊?我明軍精銳弓手往往也是用的這個規模的戰弓,怎麽沒有你們那裡那樣的威勢?”

 王大安以手指在地上大致畫了個的弓形,弓梢似乎比一般的弓長上不少並且有相當的反曲度:“這樣的戰弓即便是七八鬥的力量也能射出一石至一石二鬥的強弓才能射出的箭,別看僅僅是這幾鬥的差距,大概就決定了遠距離對於有盾甲的對手幾乎沒有多少消耗,還是能夠在有效射程內破甲並形成嚴重的傷害並對持進攻型盾牌的人也有相當的威脅。”

 一個能夠熟練掌握一石弓至一石二鬥強弓的人究竟是什麽實力?對軍中的事物多少有些了解的何如賓還是有這個概念的。這年頭即便是軍中的武舉人甚至武狀元也不過就這個水準而已。

 “那你們那種簡單的臼銃又有什麽秘法可以發揮出堪比這優等強弓的威力呢?我看相比鳥槍也沒有什麽希奇?”何如賓又問道。

 這個問題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清楚的,王大安整理了片刻思緒才把二百內測距的大致原則乃至不同角度下這臼銃重彈彈道的一般規律講明。這些何如賓並不難理解,最讓何如賓印象深刻的就是張家軍隊中對於核心精銳主力部隊的人財物投資和用心的大方程度甚至到了奢侈的地步。這樣武裝起來的軍隊如果從官到兵再有嚴格的軍紀和必要的作戰決心,傳聞中的戰鬥力也就不那麽奇怪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