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英雄》第一百五十二章 料敵從寬
d 平日裡收集到的越來越多的奏報及考評信息讓張海對隊伍裡的不少人也大致有了個了解,身邊的小女孩們掌握的信息就更多了。這讓張海覺得沒有必要在各旅人事調整問題上再進行比較廣泛的商議,而是在臨近深秋十月的內部會議上直截了當的提出了自己的安排。

 “過去我們主力部隊的戰績當然是輝煌的,我們以不過數千人的傷亡損失頂多不過幾千人的犧牲就幾乎打挎了明廷脊梁。不過從過去的戰報乃至這些日子以來不少隊伍中反應的情況來看:軍中似乎有這樣一種情緒:覺得我們的隊伍已經天下無敵,征戰天下的戰事也已經臨近尾聲,而且隨著隊伍的擴充我們很少再像青州時那樣面臨兵力遠遠多於我們的敵人,無需再像以前那樣認真訓練。反應在考核成績上,就是很多部隊的老戰士們的成績這幾個月來停滯在某一個水平線上沒有進步。我早就已經告戒過大家:我們征戰天下的決定性戰役還沒有展開。長城內外包括明軍邊軍以及東虜在內還有將近三十萬敵人,其中很大比例是馬隊不說,,我們過去所用的性能優良的長弓重箭其實就是來自於東虜。與關外東虜的決戰才是我們真正要面臨的考驗。我不否認完成這一批的訓練之後隊伍的實力會進一步提升。即便是東虜擊敗我們的可能性也很小,但我卻不希望今後我們將要展開的決戰是一場沒有必勝把握且傷亡代價嚴重的血戰。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道理我很早就講了,現在可能有的人忘了,在這十分必要的時候我覺得我有必要在重申一遍.”

 以少有的嚴肅語氣對各部隊的軍事主官訓話之後,張海就提出了新的人事任命。在戰鬥及平時的管訓乃至生活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十五名營級軍事主官被任命為包括新成立部隊在內八個步兵旅的正副軍事主官。只有劉洪濤仍然兼任步兵第二旅的旅長職務。甚至連派兩級也有比較詳細的調整情況。

 完成調整後,除近衛旅、直屬隊不變外:第三步兵旅旅長由石壘接任、第四步兵旅由馬衝昊接任、第五步兵旅由楊波接任、第六步兵旅由王新盟負責。這六個準備做為第一梯隊的主力旅之外,第七步兵旅由王永負責,第八步兵旅由高海量負責。

 在列舉人事任命的同時,考核成績與實戰情況的一些資料張海也沒有避諱,做為理由公之於眾。

 “大家有什麽意見沒有?”做為以防萬一的一個規矩,張海最終還是問道。

 張萬勇與李峰的心中當然有些不快,但更多的還是一種警覺:劉洪濤依然受到重用,同自己形成鮮明的對比,是不是以前的什麽事情暴露了?

 皇城南面的訓練場上,暫時沒有批量裝備新型槍械的戰士們苦練著拋射的技藝。以往的時候弓箭火力是同裝好彈藥的臼銃能夠相提並論甚至有所超出的兵器,但是隨著精製的燧發排槍準備普及,野戰中直射殺傷敵人的重任便由新型的槍炮火器基本替代了。而弓箭成了以前隊伍中火槍的角色:在整個火力體系中擔任輔助職能。

 “大家不要小看這個輔助智能:如果敵人依托塹壕來抵擋我軍,我軍槍銃不能命中,火炮也難以一時發揮效果,諸如此類特殊的情況下弓箭成為主要消滅敵人的利器也說不定。”張海在巡視的時候對戰士們說道。

 以前的時候張海曾經認為一百五十克左右的重箭拋射就已經足夠應付敵人了,但經過測試和對比才發現這樣的拋射出去的箭支在末端卻無法保證有效殺傷一些擁有精良鎧甲或者包鐵棉甲套鎖子甲的對手。因此開始廣泛裝備以前只有張海用過的“六兩重箭”這箭如同兒童用的標槍一般重達近二百克左右,同一寸口徑的鉛彈重量差不多,需要用拉力包線非常優良的一石二鬥弓發射出去才能拋射到合乎射程要求的一百二十步遠。其箭支的二百三十焦爾初動能幾乎接近三石力大小的神臂弩才能具備的威力。也只有這樣威力的箭支拋射之下才才對一些披了鎖子甲加包鐵棉價的“雙甲目標”構成了有效的殺傷效能。接近某些投石索拋出的鉛彈一般動量的重箭往往在無法擊破防禦目標的情況也能帶來相當的鈍殺傷效果。

 但這樣一來,即便是為數不過三千人左右經過一年以上刻苦力量訓練的老戰士也僅僅能做到每分鍾五次左右有射準要求的放箭。

 “東虜的裝備水平真的如此強悍麽?即便是我們的隊伍,也做不到每人雙甲啊!”就連劉洪濤也不由的有些懷疑。

 “我們看不上敵人那些包鐵棉甲乃至鎖甲而已。用精製的全身甲在重量更輕的情況下擁有類似的防護效能。我們的火器戰術決定了需要負擔很多火器,而東虜沒有這個顧慮。六七十斤的戰鬥負載極限他們可以完全用在一兩件簡單的冷兵器加鎧甲上面。”張海接著說道:“二十多年前東虜就已經擁有完善的資源建立了四個旗,如果我們擁有二十年的時間會怎樣?即便兵工資源相比在青州的時候也有所不足,這麽長的時間內同樣可以積累其豐富的戰備物資。何況這數年來的征戰我們在繳獲了京師的不少資料後大致算了算:後金起兵不到七年時間,隻算擊斃不算俘虜的明廷總兵和副總兵多達十數個,參將多達三十余個,估計被消滅的部隊至少也在二十萬以上。這其中很多還是抽出的精銳,不同於我們在青州外圍遇到的那些。累計繳獲二十萬大軍所需要的馬匹及鎧甲,加上他們自己的所掌握的資源、以及今後有可能通過壓服蒙古朝鮮有可能掌握的資源,其戰爭潛力絕不可小視。”

 對於東虜的實力究竟如何至今隊伍上也少有什麽有價值的情報,同東虜交手過的極少數明軍俘虜那裡往往也只有殘缺不全信息。而張海在前世所聽聞過的最大上限:後金極有可能在天命年間的時候就能夠做到十余萬丁口全部一人一馬,主力部隊一人雙馬,到了入關後能是一人三馬為常態。如果只靠步兵為主體的隊伍,那麽首先薩爾滸之戰時的機動戰就完全解釋不清。而在鎧甲方面所知的信息上限是:在天命年間後期,建州就已經做到了擁有六萬以上的明鐵甲及八萬包鐵暗甲在內的十四萬鐵甲,主力旗隊幾乎人人都能做到一人雙甲,而根本不是什麽只有兩萬披甲。現在的時間尚早已一些,建奴還沒有在入關後掠奪山東一帶的不少工匠,但是按照料敵從寬來估計,所謂的“披甲”恐怕就是一人雙甲了。

 “這東虜真要有這樣的實力,那渾河一戰是怎麽打的?就明軍那大多數鳥槍而言,其中從民間所製的合格品也不可能在五六十步的距離上有效的威脅雙鐵甲的目標。我們的槍彈是同等能量下口徑更小的黃金彈才勉強做到在六十步內威脅這種目標。”獨立近衛部隊精戰連的宋子悅也不由的有些疑問。

 “渾河一戰川浙精兵參戰多達萬人,而即便按照明軍自己這邊兒的一些傳聞才是殺傷後金幾千到數千,而實際上這一戰後金隻損失四名軍官,戰亡不過幾百加上負傷傷亡千余,戰鬥力表現遠強於秦良玉手下那些人也極有可能。哪怕按照軍官損失數的傷亡猜測並不靠譜。我們對敵人戰鬥力的估計也必須建立在高估的基礎上。”張海依據後世所記憶的一些零散信息回道。

 短短一兩年左右訓練即便十分嚴格,僅就準確而言在拋射技術上這些老戰士們也難以達到鼎盛時期英格蘭長弓手的水平。不過在擁有大量物質資源及箭矢供應的訓練展開後,針對一百二十步距離上兩丈縱深范圍的城頭或隊列靶目標的拋射已經逐漸能夠達標。

 “隊伍上的訓練看起來與奏報中的大提不差,隨我去別的地方看看去吧!”張海忽然對身邊的宋子悅、劉洪濤、張壘幾個人說道。

 張海自信以自己的武力,對付那種並不算十分精銳的鄉勇民團在擁有齊全裝具的情況下即便是千人也有抗衡的把握。但是為了萬全起見還是選擇帶三個人一起出行。如果再多,那似乎就顯得的有些扎眼了。

 身處如今的位置,微服私訪不像歷史上的君王那樣受到諸多牽絆和顧慮,當然也不可能如某些影視一樣隨意,必要的人還是要叮囑道的。不然哪怕是自己短暫時間內的失蹤恐怕也會引起隊伍上的人心不安與恐慌。

 柳香以及張海身邊的李千蘭等孩子們得到張海要出城私訪,時間還極有可能超過一晝夜的時候自是十分憂慮。不過這些親近的人也大多知道張海的性子,沒有將這件事過於張揚多加阻攔。

 準備好一些用於自衛的兵甲器具及急救的良藥,不少便於攜帶的金銀通貨後,張海及三名負責親衛的弟子便在皇城東套了便裝在下午臨近城門關閉人也比較稀少的時候出了城東門。c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