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英雄》第三十九章 鹽山整備
  由於最終確認提出退夥的人沒有發現遭到清算或者被誘騙,再者許多人覺得一切繳獲歸聖庫外加男女分營的制度實在不爽快,截止第二天下午的時候累計到老營報名選擇領盤纏退夥的人多達總數近三分之一。八百戶人家六千左右的人口最終只有五百戶人家外加倒戈過來的軍戶約四千余人左右沒有萌生退意。  但總的來看,相比攻城之前隊伍好歹更有組織團體的意味了,少了一絲旅遊團或難民營那樣的松散和自由,一些無關緊要的命令也大多能得到落實,絕大多數人對於管理核心也算有了敬畏之心。

  張海還是沒有決定放多數人下城牆入城。

  入城執行宣傳任務、征兵任務的以臨時建起來做為作戰輔助主力的未成家的少年營為主。而打府庫繳獲各種軍需物資還有征集民用物資的征集民間各種所需要的工匠藝人的,則以張家弟子及部分在作戰中表現可靠的人為主。

  對城裡人的宣傳和控制果然比在農村容易不少,經過一天的忙碌沒有花費多少工夫就又征集到不少人入夥。跟隨隊伍的總人口又重新恢復到八百戶左右的人家,六千余人。

  除此以外加上張家附近初戰的繳獲,整個隊伍算上張家的家匠在內已經擁有了七十多名鐵匠、百余名木匠,還有不少懂得染印製衣手藝的人,整個隊伍自給自足的能力得到了近一步的加強。服裝雖然短時間內湊不起,至少對於幾千人的隊伍來說車馬、扁擔、木板等一些大股軍隊的必備裝具算是勉強湊齊,做為統一標識的旗鼓、同色頭巾之類也算完成。

  張海對長遠來看的社會構架宏遠的理想,但不打算在起事的時候就搞極左冒進,本來不想多殺人。不過為了彌補征集民間物資帶來的損失的情況下不至於在經濟上太過虧本,不可避免的吃了城中曾經在攻城時選擇“頑抗”的大戶及其家屬。

  傍晚前輪休的人準備繼在城頭上守夜的時候,張海將張家眾弟子親信單獨進行了長時間的詢問。

  “你們真的發現沒有有違紀甚至犯罪的情況麽?”張海問道。

  “進城的其他少年都是跟著我們,縣城並不大,我們各組更多的時候也是集中起來集體行動,沒有人有不良的動議。”

  舊時代的底層農民往往是樸實的,不是在惡劣的組織下沾染了壞風氣、不是積年從事打家劫舍行當的一般人往往並沒有封建文人們描述的那樣如匪如寇。貧窮的人往往正義、富有的人往往不仁並非社會主義階級觀的簡單說教,而是傳統農業社會下的一個客觀現象。更不要說為了避免出現城鎮中影響戰鬥力的違紀在人員選派行動方案上的精心準備。

  可張海忽然發現自己的這些弟子大多似是有所心事似的,於是臨時召開了內部會議。

  “你們覺得對城中那些大戶的處理方式不對?有些過了?”張海試著問道。

  “戰場上委縮不前的人應該處罰,嚴重違紀的人應該處決。因為這關系到隊伍的前途和利益。可今天我們處決這些人以後我們再攻城的時候遭到嚴重抵抗怎麽辦?”習弓弟子李峰問道。

  張海似陷入了沉思,他忽然想到當年李自成攻洛陽之後三戰開封之事。當年開封官兵選擇拚死頑抗是否也有城中的大戶們更舍得下本錢的緣故呢?但從更廣的角度仔細思索卻釋然了。當年開封城內的人力和物力並不比城外的圍攻的農民軍要差多少,特別是後者還要面臨“打援”的壓力而時間有限。為什麽開封城內的人幾乎沒有多少主動的戰略決戰呢?因為戰五渣不論在什麽情勢下都改變不了戰五渣的本質。缺乏信仰缺乏有效的紀律及組織特別是缺乏人品的情況下,所謂的“拚死頑抗”其實也並非如想象中的那樣可怕。

  更何況決定天下格局的根本不在於城防戰而在於野戰。自己起事之後要連打幾個城的根本目的是什麽?僅僅是為了最基本原始資源的積累,這以後恐怕就要過著不是轉戰各地就是在山野間隱居練兵的生活。根本無需顧慮敵人在守城時是否選擇頑抗,李自成最終的失利也同是否能夠輕易拿下開封沒有決定性關系。

  “如果我們不鼓動甚至可以說是脅迫城內的百姓參與公審處決那些個守城時的骨乾,不僅僅是我們要做筆虧本買賣,喪失可以用於積累的財物。可能從新來到到原有的,我們隊伍中的許多人都會心存幻想而沒有將事業進行到底的決心。我決定這樣做,就是抱定了要讓人們看到:我們是什麽性質的隊伍!我們是窮人的朋友,真心實意要把劫富濟貧當做終生事業的義軍。”張海向弟子們告戒道。

  在下一步戰略方向的商討中,www.uukanshu.net 張海還是請了有些見識的父母參與討論。

  “我們被迫起事至今已經過去三天有余了,朝廷的官軍會不會跟快到達?”楊秋霞有些憂慮的問。

  張海對此也有些顧慮,雖然說以這時代正常的通信反應乃至行軍速度,得到通報並進行組織動員再行軍超過一府距離的一二百公裡至少需要七到十天的時間。

  也就是說隊伍還有數天的時間攻略周邊縣城,可他不想做孟達第二,凡事總有例外並料敵從寬的。

  “我也有此顧慮,鹽山縣內的對手對我們早就有所了解和防備。現在囤積在郛堤城內的敵人兵力多達近千人,大部分還不是臨時征集來的狀丁。這樣的軍城準備也非鹽山縣可比,並且打下來也不會有多少收獲,在效費比上是前途未知的。我的看法依然是南下慶雲縣看看情況,如果北直隸的敵人援兵趕來,攻城又不利我們可以向山東境內退去。”張海最終決定道。

  “我們全師而動放棄鹽山麽?”負責日常管理事物的大弟子劉鴻濤忽然問。

  “擴編後的少年營乃至青壯隊共計兩千余人全部帶走,工匠也跟著我們。其他人留在鹽山至少可以迷惑敵人”張海回答。

  人們在心裡清楚,這樣一來鹽山就只有幾千老弱婦孺負責守衛了。

  雖說老幼婦孺並非不能守城,至少面對郛堤城內的那些人堅持一日沒有問題,但總似乎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可這又何嘗不是不得不冒的風險?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